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胡淑英

江西省武警总队医院 传染科 邮编:330003

【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猩红热的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86例猩红热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和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猩红热的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猩红热;心理护理;饮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53-01

猩红热是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疹退后皮肤退屑、发热和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变态反应,在恢复期出现心、肾损伤和关节炎等,该病冬春季的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猩红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通常是经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伤和产道入侵,导致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还有食物、生活用品等经口传播,2岁到8年时该病的高发期,儿童感染后会得到长期的抗红疹霉素和抗菌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猩红热患儿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3岁到8岁,平均年龄(4.3±0.9)岁,所有患儿都符合猩红热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为咽痛、肿胀、咽痛等,发病初期有草莓舌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的护理方式,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好环境护理和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差,心理护理应该同时面向患儿及其家长,让家长帮助抚慰患儿,指导家长如何安慰患儿,在与患儿沟通的过程中,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的信任感,缓解患儿焦虑、紧张等心理,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

1.2.2饮食和用药护理

对于存在咽喉痛的患儿,饮食应该以少油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蛋汤、粥、碎菜和面汤等,恢复期以高热量和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当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后,可以进食软食,如果高热情况一直存在,要多食蔬菜和水果,排除细菌霉素,如出现了急性肾炎,饮食应该以低盐和低蛋白为主。在用药的过程中,皮试前要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密切观察患儿的用药反应,尤其是前10分钟,患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后才可以离开,对于输液不配合的患儿,可以考虑留置针管,静脉滴注的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分钟30滴左右,同时加强护理巡视,及时的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

1.2.3发热和皮肤护理

病情处于急性期的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2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几率,如用温水擦拭患儿的身体,或者冷敷头部等,如高热没有得到缓解,可以在医生嘱咐下,适当采用退热药物,注意进食采用酒精和冷水擦浴。如患儿出现了脱皮的现象,要禁止用手撕扯,护理人员要采用消毒铰修建,避免发烧传染,同时要用温水清洗患儿的皮肤,减少患儿的瘙痒,进食使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拭皮肤,必要时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患儿的衣物尽量保持宽松,尽量不穿化纤类内衣裤和绒布类衣物,缓解患儿的瘙痒。

1.2.4并发症护理

患儿发病1周左右,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发热情况,以及颈部中通等,判断患儿是否有化脓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前兆,发病2周左右时,如患儿出现了关节肿痛,可能会引发关节炎等,在出疹的期间内,要观察患儿的气短、脉搏、呼吸和心慌等,这些现象可能会引发心肌炎,一旦发现要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在发病的3周左右,要观察患儿的尿液颜色,如患儿尿液颜色为茶色,同时又腰痛和浮肿等,可能会导致肾炎,在整个治疗期间内,每周要进行尿常规检查2次,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全身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

1.4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显效为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咽峡炎、发热、全身弥漫性猩红热皮疹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仍有发热等症状;无效为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变化,病情甚至出现了加重。总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方差等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1,p=0.035),详见表1。

3讨论

猩红热的发生主要是感染、中毒和变态反应,通常是三种病变同时存在,如果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能会引发关节炎、心肌炎和肾炎等并发症,因此,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必须采用系统性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对于自身免疫力较低的患儿,并发感染等几率较高,尤其是小儿自身的免疫力较差,如发病后没有得及时的隔离,很容易传染给周围的小儿,要想避免这种现象,需要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发现了不适感后,要立刻进行就医,做到早发展、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猩红热病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加荣,王玉琴,田广波等.对40例猩红热患儿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151.

[2]刘天珍,代章斌,程露等.小儿猩红热38例观察与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10):196-197.

[3]解慧丽.猩红热患儿的社区护理讨论[J].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4(8):4052-4052.

[4]郭荣华,郝晓霞.37例猩红热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21):1932-1933.

[5]樊继凤.对门诊治疗的猩红热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7):128-129.

论文作者:胡淑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30

标签:;  ;  ;  ;  ;  ;  ;  ;  

小儿猩红热的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胡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