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立足基础——浅谈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论文_陈应芳

返璞归真,立足基础——浅谈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论文_陈应芳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郑场中学 563300

一、经典诗文,诵读为先

古诗词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读是教学古诗词首要的也是必需的步骤。古诗词的读,与一般的文本阅读不一样,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不管哪种读,我们的目的必须明确,就是要学生学会读诗词,掌握音韵平仄、节奏旋律,让学生能感受到读诗的美感。比如,我们可以教学生吟唱诗词,在教学生掌握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了手势,学生果然就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了。还有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如老师用手拍节奏,带领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首先是要教会学生读诗,引导他们从读诗中感受美。

二、理解诗意,立足根本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因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学生解惑,如果一堂诗词课上下来学生连诗句的意思都弄不懂,诗歌的内容都没理解,我想再怎么花哨热闹的课堂都是白搭。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有效地理解诗词,这个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也比如:让学生先自己看注释,特别是一些类似于文言词汇的解释,一定让学生记住,例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就”,“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可怜九月初三夜”的“怜”等词,都需要学生掌握记住。可以允许学生利用工具书查阅相关字词的解释,甚至还可以允许学生提前在网上搜索某字词句篇的解释,只要他们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就行,然后我们还必须花一点时间像翻译文言文一样把诗句的意思给他们译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这些近乎老套淘汰的方法现在我们现代课堂上基本不用,或者是不敢用,原因是什么?我想可能是我们教师受一些所谓专家的影响和所谓的课改影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回到这种原始的教法中去罢了。

三、能力提升,学会鉴赏

如果说理解诗词是一堂课教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那么教会学生鉴赏便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诗词教学的第三步就要安排对诗词的鉴赏。说到诗词鉴赏很多老师可能会有异议,因为他们认为诗词鉴赏是一个很难很深的问题,作为初中生,教他们鉴赏诗词未免有点不切合实际。而且初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都没这样的要求,我们何苦去做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呢?但我个人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我们的教学不能太受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严格的束缚,比如大纲没要求我们初中教学语法,所以我们就把这块内容放弃了,结果学生在进入高中后,连起码的语法知识都不会,而且在写作中往往病句频繁。我觉得我们的教学不能只考虑学生眼前能考高分去教学,我们应该从长远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去设计教学。退一步说,虽然当前中考不要求学生具备鉴赏诗词的能力,但是逐渐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一旦有了这种能力,你还会担心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吗?其实,对于初中生,引导他们开始鉴赏诗词逐渐培养他们鉴赏诗词的能力也不是很艰难的事。具体操作也很简单:我们只要求他们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出诗歌写作都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什么效果和作用。而找出这些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如果是学过的就叫学生自己找出来,如常见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和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如果是没学过的就给学生介绍一下。如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手法。然后叫他们探讨这些方法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一般来说,这些方法都有相对固定的作用和效果,如比喻拟人基本上是形象生动,夸张是更加突出事物特点。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和方法逐渐教给学生,不就能逐渐培养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了吗?长此以往,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领悟主题,启发人生

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教,更要传道。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是传道在先,所以传道无疑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那么,作为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什么又是传道呢?我觉得就是领悟主题,启发人生。所以古诗词教学还必须有第四步——悟。怎样教学生领悟主题,启发人生呢?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类似于我们最原始的教学模式——归纳中心思想。具体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归纳出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思想,并且要将诗人的这一情感思想迁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的看法,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里可能是古人的人生经验,学生可以向其学习,也可能是人生教训,需要学生警戒。但不管是什么,他总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或进步,这应该本就是教育的目的吧?而且这一教学环节,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情商的目的,从而逐渐使学生成为有思想、有见识、有是非观念的人。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人师观念吧!基于以上论述,我觉得古诗词教学的第四步应该是比较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整堂课的高潮,是衡量一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万不可忽视或轻视。

论文作者:陈应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返璞归真,立足基础——浅谈古诗词文本解读策略论文_陈应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