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对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圆明园论文,历史文化论文,防渗论文,机制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公共财政框架内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的必要性研究
(一)从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来分析
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保证。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物质生活需要逐渐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开始呼唤精神财富。文化消费应当成为当代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不仅应当大力鼓励和引导经营性文化的发展,刺激和满足民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更应当注重非经营性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中华儿女们宝贵的财富。先辈们留下的历史遗产不仅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还对现实生活有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示范效应,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不仅应当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政府应当在公共财政框架内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采取逐步增大财政投入、制定相应的特殊优惠政策等加以保护和扶持,以弘扬优秀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道德素质,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性质来分析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公共历史文化机制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同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源。前人留下的文物古迹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而且是子孙后代的财产;不仅属于中国人,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文化是世界的公共财产,任何人都无权毁弃文化。
历史文化是重要的公共产品,应当纳入公共财政体制。第一,历史文化具有供给方面的非排他性。一个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和服务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第二,历史文化具有消费方面的非竞争性。社会成员享受的具体内容、范围、质量都不受市场条件变动的影响。第三,历史文化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具有公共产品的非分割性的特征[1]。第四,历史文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具有正外部性。
(三)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惨痛现实来分析
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职能缺失,说明迫切需要将其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
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关注。目前,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问题:(1)古籍修缮经费、文物保护经费、博物馆建设经费普遍紧缺,各地不少文物、古迹破败、凋零,有的已经风化腐蚀,甚至被人践踏、盗卖,令人心痛[1]。圆明园防渗工程的起因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来维持每年的注水量。(2)不少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因得不到财政的支持,或迟迟提不上日程;或进展缓慢,时兴时辍;或半途而废,前功尽弃。(3)历史文化遗产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经费、宣传经费缺乏,以致影响到这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影响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影响到管理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
面对设施差、欠账多、经费缺的现状,中外许多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炎黄子孙深感痛心,强烈呼吁政府进一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公共历史文化体系的建设应当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列入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2]。公共财政本质上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兼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双重属性。在公共财政框架内构建公共文化机制具有其他方面的调整所不能比拟的实效性,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公共文化,发挥历史遗产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公共财政框架内构建公共历史文化机制的制度设计
(一)科学界定公共历史文化范围
进一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科学界定公共历史文化即公益性文化的范围,把一切可以采用产业方式运作的文化单位、文化形式剔除出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在实践中,公共历史文化同经营性文化、市场文化常常有交叉、融合在一起的情况。需要对其作具体分析,科学处置。
(二)加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财政投入
(1)建立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建立历史文化遗产支出预算科目,建立财政历史文化遗产投资增长机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和增长幅度,稳定提高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支出,确保财政对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控力度。
(2)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地界定公共历史文化项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负担范围。针对基层财政比较困难的现状,可以较多地通过转移支付来确保公共历史文化运转的基本需求。
(三)建立多元化历史文化遗产的收入机制
(1)运用各种激励性财政政策,调动民间历史文化遗产投资的积极性。历史文化遗产的正外部效应特点使得私人资本不愿积极主动地介入该领域,这时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培育、引导、利用市场力量。一方面,政府应承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责任,确保有足够的历史文化遗产投入;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制定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的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投资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3]。具体可运用以下政策:(1)提供优惠贷款,即对企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2)对企业投资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项目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税式支出。许多发达国家常用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优惠政策刺激企业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融资中给予税收优惠。具体地说,可发行历史文化遗产债券或建立历史文化遗产基金,对个人或企业购买历史文化遗产债券或存入历史文化遗产基金的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4)利用财政资金或专项基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项目进行贴息。
(2)发行历史文化遗产彩票,进一步拓展多渠道筹资的体制。在保证现行的多渠道筹资体制下,建议发行历史文化遗产彩票,为历史文化遗产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服务。这既是博彩业品种的创新,又是在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拓宽历史文化遗产投入渠道、满足历史文化遗产发展需要的一条重要思路。据不完全统计,在英国,每周的彩票发行量为1亿英镑;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每年彩票的发售总额是32亿美元。再以亚洲和中东地区为例,1998年的彩票销售总额为149.78亿美元,人均购彩额9.3美元。1998年全世界彩票销售总额为1268亿美元,人均25美元,而我国1998年彩票的总销售额仅为11.03亿美元,人均销售不足1美元[4](P156)。因此,有关专家撰文,即使是最保守的测算,我国彩票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二未得到开发利用,彩票发行总额不足世界彩票发行总额的1%。由于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公益性事业,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广泛支持,发展态势极好。因此,充分发掘我国彩票市场的潜力,发行历史文化遗产彩票是完全可能的。
(3)提高广大人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鼓励捐赠行为,拓宽捐赠渠道。此外,政府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和援助。
(四)制定公共历史文化发展战略
服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根据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结合各地近期文化发展的目标,制定公共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划,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制定从根本上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建设的具体措施。已经成熟的规划项目可以尽快进入实施阶段。对于已经提上日程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财政要千方百计积极筹措资金,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克服困难,增加对公共历史文化的实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