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道教秘篆文研究论文

早期道教秘篆文研究

王皓月

[提要] 秘篆文指道教之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文字,源自于东晋时期的三皇文及灵宝五符,在南朝时期趋于规模化。秘篆文不仅以单字的形式出现,还经常作为符的组成部分。目前我们能够识别的秘篆文以单字秘篆文为主,古灵宝经之中出现的秘篆文基本上都能够被识别。而上清经之中的秘篆文数量更大,很多释文都没有记载在经典之中,所以上清经秘篆文的识别率很低。上清经秘篆文有区别于灵宝经秘篆文的特点,二者共同构成了早期道教秘篆文的主体。

[关键词] 道教;秘篆文;灵宝经;上清经

灵宝经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在解说《灵宝五篇真文》之时,将类似篆书的天上灵文称为“秘篆文”。此外,道经中亦经常用“云篆”之名指代秘篆文,但神秘色彩稍弱,所以现在称“秘篆文”的情况更为普遍。道经符箓,甚至唐宋时代的五方镇墓文或明代弘治道钟之上都可以看到秘篆文。

秘篆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字,另一种是符的组成部分。对于符中的秘篆文,由于其变形比较严重,而且一般都没有释文,所以解读的难度比较大。毫无疑问,秘篆文是构成符的基本图形元素,从根本上说也是符的一种。不过,经典之中存在大量难以明确是否可以算作为秘篆文的符,很可能就是图案,并不固定代表任何文字。

关于道教秘篆文的一些字形特点,已经有学者进行研究。[1]那么,道教为何会创造秘篆文呢?这些秘篆文出现在哪些经书之中?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解读?有哪些特点?本文将基于灵宝经与上清经,进行梳理。

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是指在排尿开始、排尿过程中或排完尿离开厕所时突然晕倒。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低血压,引起大脑一时供血不足所致。晕厥持续的时间,少则数秒钟,多则半小时,一般休息几个小时就会恢复正常,不会留下后遗症。排尿性晕厥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一般好发在夜间,常常突然发生,之前多无先兆。患有肺结核、神经衰弱和气血两虚的病人易发生此种晕厥。此外,病后体虚、过度疲劳以及饮酒等也可诱发这种现象。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仍有大批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更专业化,市场对就业人员的需求与我国退役运动员培养体制内的信息不匹配,退役运动员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使运动员在就业大军中处于劣势[28-31]。

一、灵宝经所载秘篆文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曰:“道书之重者,莫过于三皇文、五岳真形图也。”[2](25.P.85)其中的三皇文也被称为三皇内文大字或者三皇天文大字。又云“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2](25.P.85)《抱朴子·内篇·仙药》则曰:“佩老子入山灵宝五符,亦不能得见此草也。”[2](25.P.44)该《灵宝五符》也是天文,之后则影响越来越大,在东晋末至刘宋开始衍生出数十卷的古灵宝经。

重视天文是灵宝经的一个特征,这是对《灵宝五符》的继承和发展。《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收的《皇人太上真一经诸天名》有灵宝经之中较早出现的单字秘篆文,而《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所收的《灵宝五符》的天文则是写在一起,以整体一个符的形式出现,二者体现了秘篆文的两种形式。

图 1《皇人太上真一经诸天名》中的秘篆文

图 2《东方灵宝符命》中的秘篆文

道教认为灵宝经源自天文,而不是由人创作的。梁代宋文明《通门论(拟)》记载了刘宋道士陆修静提出的灵宝经的十二分类,其中有一类本文即天文,是元始旧经的信仰核心。那么,灵宝经之中有多少作为天文的秘篆文呢?根据陆修静的解说,第一类天文,即自然天书八会之文,一共1109字,分为668字的《灵宝五篇真文》、256字的《三十二天内音玉字》、63字的《皇人太上真一经诸天名》(又名《真一食五芽天文》),以及123字无法解读的天文。下面,我们将逐一讨论。

分析评价:显然,以上的学生讨论已经脱离了科学本质,将“血管”和“血液”的概念混为一谈了。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说教,即使学生在这节课上接受了此概念,那也是短暂的。

那么,为何灵宝经如此重视天文呢?因为,灵宝经将天文作为经典神圣性的基础。大约隋唐时期成书的《洞玄灵宝玄门大义》的《释赞颂第十一》有如下说明:“凡天书玉字,虽本出梵音,至于行教说经,亦随类得解。如书真文,本是三元八会梵天之音,今以隶书,又以此音译传书,则篆、隶两存,译则此显,而梵隐也。”[2](5.P.531)该书接着指出,灵宝经之中所载的《九天生神章》没有秘篆文写成的本文,也没有记载梵音,而是用隶书(今之楷书)与中夏音写成。而《三十二天内音玉字》同样是用隶书解释秘篆文,但却在翻译时却使用了梵音的音译,而不是翻译成中夏音的汉文。所以,单独看《三十二天内音玉字》用隶书记录的梵音的汉字是无法得知其意思的。天真皇人记录《三十二天内音玉字》所使用的仍然是梵音,但却使用中夏之事物来解说《三十二天内音玉字》。前面说到的《三十二天自然玉字》由秘篆文写成,记录的是梵音。由于天书难以解读,所以经中说元始天尊命令天真皇人标明其华夏音,并用易懂的隶书撰写释文。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NMDA受体是一种谷氨酸离子型的受体,可以对突触传导、突触可塑性与神经细胞变形调节,并增强长时程。包含3个亚基编码基因对于NMDA受体来说,分别为NR1、NR2、NR3。其中,功能性NMDA受体必不可少的就是NRI8种不同剪切受体;NR2具备的基因编码亚型有4种,且都是不同的;NR3由两个亚型组成,分别为NR3A、3B。当神经纤维发生病理变化时,比如缺血缺氧与神经损伤,会出现相反作用对于过度活化的NMDA来说。总体来说,需要遵循一个钟型曲线对于NMDA受体神经元对兴奋性谷氨酸递质反应来说,无论是轻微还是高强度的激活受体,都是不健康的。

灵宝经之中的天文与符的用法,一般有五类:第一是服,第二是佩,第三是镇,第四是诵,第五是投。而天文与符所书写的介质主要有四种:纸、绢缯、石、板。一般而言,写在纸上的大多用于服食或者镇;写在绢缯上的大多用于佩戴或者镇;写在石上的基本用于镇,按照方位,或者放置在外面,或者埋入土中;写在木板上的大多用于投入水中或者埋入土中。《灵宝五篇真文》每篇的四段秘篆文用法分别是投入山岳、埋于土中、诵念、投入水中。

除了上述三种被十二类中算作本文的天文,元始旧经中还有很多应该属天文的内容。如《灵宝五称文》,收录于《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之中,其由来与《灵宝五篇真文》类似,似乎也可以视为天文。《太上无极大道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卷上写道:“混沌之初,微妙之源。开辟以前,如有灵宝自然真文,象帝之先,吾为灵宝大道之渊门,受其精妙,即为天地人之神,五符清浊气分,吾将去矣。符经秘于紫房,传告无穷。”[2](3.P.193)这里的“灵宝自然真文”是指《灵宝五称符》。

为了保证建筑设计质量、降低建筑安全隐患、确保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7年建设部在上海、武汉、苏州、合肥等城市进行施工图审查试点工作[2],并于2000年开始实行了施工图审查制度。但传统的审图方式效率低且漏审、错审的概率高。2014年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 号文件要求:“改进审批方式,推进电子化审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与诚信体系建设,推进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探索开展白图替代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 [3]。

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管理的思路为:以严守纳污红线为目标,完善流域水功能区考核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测监督,推进不达标水功能区的通报力度和达标建设;深化水功能区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按行政区提出更明确的限排总量意见。

上清还晨归童日晖中玄经

上面说没有音解的文字是123字,按照陆修静之前写下的数字,是122字的误写。还有,其应该是指代《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的96字的秘篆文写成的三篇的《三部八景玉文》、10字的五方魔王姓讳符名,还有《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的16字的秘篆文写成的《灵宝黄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中元天文》。因为其释文已经被经典所记载,所以不能说没有音解。这样的话,自然天书八会之文的正确字数应该是1114(672+256+64+122)字。

目前的《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中释文字数和秘篆文版《灵宝五篇真文》不对应,这是因为为了防止天文完全泄露,整理灵宝经的刘宋天师道道士陆修静进行了改动。

此外,《九天生神章》似乎也应该属天文。《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写道:“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飞玄之气,三会成音,结成真文,混合百神,隐韵内名。”[2](3.P.81)不过,在灵宝经之中仅仅有隶书写成的《九天生神章》,天文没有流传到人间。

《灵宝五篇真文》是灵宝经之中最为重要的天文。关于其由来,灵宝经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中说,《灵宝五篇真文》宇宙之初,真文出现,但尚不显明。天地开辟之后,真文在始青天大放光彩。这样看来,《灵宝五篇真文》原本是先于宇宙和元始天尊存在的。之后,元始天尊于洞阳之馆冶炼真文,其发出红色光芒,所以称为赤书。然后,由元始天尊和太真等神格,记录了秘篆文写成的《灵宝五篇真文》,将其刻于金简之上,藏于九天灵都之宫(相当于紫微宫)。《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记载的是太上道君等向元始天尊请求传授《灵宝五篇真文》的经过,秘篆文版《灵宝五篇真文》也收录于此经之中。而另一部经典《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则专门解说《灵宝五篇真文》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授度仪。我们对照该经中的释文,可知秘篆文版《灵宝五篇真文》的每个字的意思。不同段落秘篆文的作用,基本可分类为召天神、召星官、摄魔鬼、召水神四种。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数控机床热误差预测方法,使用提升小波分解数控机床热误差数据,由此得到数控机床热误差的变化特征;然后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分解信号进行训练和预测,得到初步的预测结果;最后针对数控机床热误差有较大起伏波动的现象,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达到提高预测精度的目的。

梵语重视表音,而中国的语言更重视表意。道教也是基于中国语言的特点,强调文字比发音更为根本,创造了比梵音更具神圣性的秘篆文,将其作为了道教经典神圣性的依据。

二、灵宝经秘篆文的可识别性

秘篆文虽然是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文字,但因为其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绝不是可以随意改动甚至肆意创造的,一般常见的秘篆文字形都比较稳定,这说明了其属于一种文字,而不是随机图形,或者难以解读的咒符。关于秘篆文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灵宝五篇真文》进行验证。之所以选择《灵宝五篇真文》,是因为其地位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秘篆文版《灵宝五篇真文》在《道藏》之中见于以下8部经典:(1)《元始赤书真文经》卷上;(2)杜光庭《太上黄箓斋仪》卷五四;(3)《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下卷第二七一;(4)《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中;(5)《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三;(6)王契真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五;(7)金允中纂《上清灵宝大法》卷十八;(8)陆修静撰《太上灵宝众简文》。

关于《三十二天内音玉字》的由来[3],灵宝经的《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卷一之中,记载了天真皇人的解说:“天书玉字,凝飞玄之气以成灵文,合八会以成音,和五合而成章。大运启期,琳琅自生,神风虚奏,韶响洞鸣,焕乎诸天之上,朗曜太幽之中,与龙汉而俱化,披赤明于延康。”[2](3.P.206)《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之中,还记载了其释文和使用方法:第一是服食写在纸上的经文;第二是诵读;第三是将经文写于石上埋入土中;第四是佩戴该经。

这里仅以各版本《灵宝五篇真文》的《东方青帝灵宝赤书玉篇》的第一句“东方九炁,始皇青天”为例,验证秘篆文与释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 1各版本《东方青帝灵宝赤书玉篇》秘篆文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秘篆文的字形是非常稳定的。另外一点是,这些秘篆文明显是跟字对应的,如“天”字的秘篆文“”字在《灵宝五篇真文》之中一共出现了12次,其字形基本是固定的。

这种秘篆文的字形的稳定性,在符中的秘篆文也有所体现。《玄览人鸟山经图》之中收录了《人鸟山形图》,该人鸟山的真形图是刘宋陆修静敷述的《人鸟五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该真形图中间有一行秘篆文。《玄览人鸟山经图》的写道:“山内自然之字一十有一,其诀口中,寄文附出:弓龙行,神出,除凶殃,辟非祥。”[2](4.P.369)据此,11字是天书秘篆文的释文,从图的右至左,分别是“弓龙行”3字、“神出”2字、“除凶殃”3字、“辟非祥”三字。

图 3《人鸟山形图》

通过以下的表可以发现,《人鸟山形图》的秘篆文中的“龙”“神”“除”“凶”四字,在《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的秘篆文版的《灵宝五篇真文》之中也有,因为《灵宝五篇真文》的释文是明确的,所以可以确定《人鸟山形图》中秘篆文与释文的对应关系。

表 2《灵宝五篇真文》与《人鸟山形图》中秘篆文对比

三、上清经秘篆文的特点及分布

梁代道士陶弘景(456-536)编纂的《真诰》卷一《运象篇第一》这样记载上清经的由来:天地开辟之时,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和八龙云篆眀光之章出现。伏羲和神农将之改为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将云篆之迹改为顺形梵书。之后,进而出现了64种书,散布于十方三十六天。现在,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依然使用三元八会之书,上清经所载的神灵符书即是云篆明光之章。

老板娘见我满脸疑惑的样子,便有点惋惜地说:“你不知道,原来我们柳江镇还没屁股那么大,前几年上面说要扩建,要发展什么旅游业,就把镇子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时要扩建,就把原来挨着老镇周围的耕地和住房全占用了。被占用土地的农民,凡两亩以上的可以补贴点钱在镇子上分一套六十平米的住房。”

《真诰》卷十九《翼真检第一》记载,东晋兴宁二年(364),许谧、许翙父子抄写魏华存夫人向弟子杨羲传授的神谕,这就是上清经流传至人间的开端。现存的所谓三君手书,主要是许谧写的十余篇上清经及真人传,杨羲写书的四十余卷的真人口授(语录)。《真诰》卷二《运象篇第二》有如下记载:

六月三十日夜,九华真妃与紫微王夫人、南岳夫人同降。真妃坐良久,乃命侍女发检囊之中出二卷书以见付。今写之题如左:

既然天上的上清经典本来就是天书写成,那么现在的经典之中出现作为天书的秘篆文也是在情理之中。《真诰》卷九之中收录了陶弘景临摹许谧、许翙画的符,其中已经包含了秘篆文作为组成部分。

以2017年春季、秋季饲养的强健性家蚕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蚕蛹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均为通过省级及国家级审定家蚕品种的亲本。其中,春季9个品种,其中色12、丁22A、103、122、65、67B、H040、P097为斑纹限性品种,仅137为非限性品种[2];秋季11个品种,其中103、P083、H074、104、114为非限性品种,117、122、115、101、108、110为斑纹限性品种。以上试验材料均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夏秋课题组保存并提供母种。

《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之中,虽然收录了新经的《太上灵宝五符序》中的《皇人太上真一经诸天名》的内容,但没有详细说明这些天文的由来。参照《太上灵宝五符序》的话,可知“乃生录之首篇,上天之灵符,太上之宝文矣”[2](4.P.82)。所谓63字的天文,实际见《玉诀妙经》的话可知其正确的字数是64字。据《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所载,用法是将符写在纸上,在存思之后服食该符。

右二卷名目此题。本应是三元八会之书,杨君既究识真字,令作隶字显出之耳。[2](2.P.121)

上清玉霞紫映内观隐书

上清经中的秘篆文,数量超过了灵宝经。但是这种秘篆文跟灵宝经的秘篆文有所区别,一般在经典之中被称为“隐文”“隐书”“玉字”“内音”等,而且正如“隐”字所表明的,这些文字的隶书绝大多数是秘而不宣的,至少在经典之中不会被明文记载。我们是可以将这些也归为秘篆文呢?显然,在缺乏释文验证其统一性的情况之下,至少我们不能认为其与灵宝经的秘篆文是同一组的文字。基于二者的异同,我们将其称为“上清经秘篆文”比较合适。

经过统计,上清经之中的秘篆文如下表所见。

表 3上清经秘篆文使用情况

上表所统计的上清经中的秘篆文就有1546字,而且还有大量作为符的一部分的秘篆文不在统计之列。所以,其数量肯定超过了古灵宝经的1114字的秘篆文。但是这些秘篆文比灵宝经中的难解读。原因是灵宝经十二类之中专门有一类玉诀解说秘篆文,而上清经的秘篆文基本都是秘而不解,只是师徒口授,密传其意。灵宝经之中的玉诀因为已经解说了秘篆文的释文,所以导致秘篆文的意思可能被非师徒传授的方式获得,丧失了保密性。《道藏》之中一部名为《太上求仙定录尺素真诀玉文》的经典记载了大量的灵宝经和上清经的秘篆文的释文,但是很多上清经的释文无法确定是与哪些经典中的秘篆文对应。

除了上表所统计的上清经秘篆文,上清经之中还有大量类似秘篆文的符。如上清经记载了诸真的名讳,一般依次记载姓、讳、字、真名。其中的真名一般形似秘篆文,如《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也有的讳被用形似秘篆文的符记载,如《上清髙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此类天界诸真名讳在上清经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但不在上清经秘篆文的范畴。

图 4《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所载诸星夫人真名

图 5《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经》所载大魔王之讳

此外,《元始高上玉检大箓》载有59字《真人名讳》,符下有隶书标注释文,但是图形较复杂,不适合归入秘篆文。《紫庭内秘诀修行法》及《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二百六十七所载《太微帝天皇象符》从图像上看是8字秘篆文,秘篆文之下写着数字一至八,但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数字非释文,《太微帝天皇象符》属于类似秘篆文之符。《上清修身要事经》及《上清修行经诀》所载36字《洞渊九地三十六音内铭》为九地正音、行音、游音、梵音各一,字形较复杂,没有释文。《太上三十六部尊经》所载上清经灵符、妙真经灵符、太一经灵符、妙林经灵符、开化经灵符、仙人经灵符、黄林经灵符、上真经灵符、道教经灵符等36个符,都由12个独立秘篆文组成,字形比一般秘篆文略复杂,没有释文。《上清五常变通万化郁冥经》载42字《龙飞九道尺素隐诀》,其字形与上清经真人名讳文字形类似,无释文。以上这些也都不宜与秘篆文混淆,不能归为上清经秘篆文。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灵宝经所载秘篆文与上清经秘篆文,相比灵宝经所载秘篆文,我们对上清经秘篆文的了解更少,尚存在很多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如上清经秘篆文的释文在哪里?如何合理区分上清经秘篆文与符?这些问题都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此外,除了灵宝经和上清经,道教经典之中的秘篆文还大量存在。尤其是宋代清微派兴起之后,由于其重视符咒,所以在斋醮科仪之中经常使用秘篆文。《清微斋法》和《道法会元》这两部经书所载清微派道法符咒的使用比较频繁,由此可见,从六朝时期的灵宝经和上清经开始走向成熟的道教秘篆文对后世道教影响巨大,成为道教道法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注释:

田园娱乐型古村古镇应抓住“振兴乡村”战略的机遇,通过适当开展田园休闲娱乐活动,形成历史景观与田园风光相互依存的生态农业娱乐区。荆坪古村的农家乐等旅游活动是其显著特色,可以“农家乐”为切入点,凭借历史文化与田园风光相互衬托的资源优势,将包含古韵古风、质朴自然的传统农业文化元素渗透到生态农业和现代观光农业建设中去,增强古村古镇娱乐性,形成集古村古镇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旅游地。

①故宫钦安殿藏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铸铜道钟,钟裙处铸有灵宝经的三十二天内音玉字秘篆文,四个撞钟点四周各有四个秘篆文,蒲牢四周有四个秘篆文,此二十个秘篆文尚未被识别。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研究馆员罗飞向笔者提供了该博物馆藏的弘治壬子(1492)道钟图片,与故宫钦安殿藏铜道钟造型及秘篆文一致。

②东D14即《东方青帝灵宝赤书玉篇》第4段第14字。

参考文献:

[1]王育成.唐宋道教秘篆文释例[J].中国历史文物,1991(6).

[2]张继禹.中华道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王皓月.基于秘篆文的《灵宝五篇真文》合校及研究[J].形象史学研究,2014.

中图分类号: B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926(2019)08—0090—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六朝道教变革史考”(17CZJ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皓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编审,博士,研究方向:道教经典及历史。北京 100732

收稿日期 2019-04-20

责任编辑 尹邦志

标签:;  ;  ;  ;  ;  

早期道教秘篆文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