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锦园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给排水管道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本文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重点对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引言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给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探讨给水管道施工措施及排水管道漏水、堵塞防治措施,以提高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
一、施工准备阶段
1.1 设计图纸
当企业施工单位接到建筑施工任务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勘测需要施工区域,了解其施工要求来进行设计图纸。在设计图纸时,事前必须要做好实地的调查研究,弄清其地层与地下水的实际情况,主要根据其排水的需要,对其选择更加适合的排水系统,包括其位置、深浅、构造是否合理以及尺寸大小。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建筑的质量,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把握其数据的精准性,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1.2 熟悉图纸
无论是在怎样的工程之下施工,施工人员都必须了解图纸,熟悉图纸,这对于一个工程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并且按期完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施工人员只有对图纸相当了解与熟悉,才能够结合图纸掌握其工程的所有情况,进而使施工工程能够有序的进行并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1.3 对管材的质量进行检验
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必须对管材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验。如果管材的质量差,那么它的抗渗、抗压能力就差,容易产生漏水甚至挤压变形,导致严重的后果。要想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要求施工所用管材都要有质量部门提供的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管材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并在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己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管材应立即停止使用或经济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二、施工阶段
2.1 沟槽开挖与支护
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
在沟槽开挖接近尾声时,应迅速做好管道基础准备,迅速摊铺碎石和浇筑混凝土基础,不使沟底土基暴露时间过长,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2 管道安装
2.2.1 管材的选用和检查
制造商主要是为工程提供管材以及其主要配件,当制造商将管材等从今工地时,施工方必须要对管材及其主要配件的质量进行仔细的检验,从里到外等进行试验,有利于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送入工厂的管子必须是检验合格产品,且必须取得检验合格的报告书。
2.2.2 下管
垫层平基验收合格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即可安管。在施工时,排管前做好清除基础表面污泥、杂物和积水,复核好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与标高。排管自下游排向上游。
下管采用人工和8t以上吊车相配合。吊车沿沟槽开行至距沟边缘2m处,以避免沟壁坍塌,影响沟槽边坡的稳定。铺管时,将管节平稳吊下,用手拉葫芦吊将管子平移到排管的接口处,用人工安排放置,调整管节的标高和轴线,使管子平顺相接。下管时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索,严禁用钢丝绳穿人管内起吊。同时有专人指挥,绑(套)管子应找好重心,平吊轻放,避免扰动基底管道相互碰撞。
三、竣工验收阶段
3.1 闭水试验
3.1.1 闭水试验前的检查工作
检查管道及井外观质量合格;管道未回填且沟槽内无积水;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全部预留孔洞均封堵且不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并大于水压力的合力。
3.1.2 闭水试验的方法
排水管道作闭水试验,宜从上游往下游分段进行,上游段试验完毕,可往下游段倒水,以节约水。试验管段应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每3个井段由施工工程师任指定一段进行。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当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3.1.3 闭水试验标准的判断
满水浸泡时间不小于24h,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观测管道渗水量,直至观测结束时,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保持试验水头恒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小于30min;实测渗水量应小于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
3.2 回填沟槽与恢复路面
沟槽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不得有积水,不得使用腐土、垃圾土和淤泥等,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l0mm的硬土块。回填之后要迅速、仔细地复原所有施工地面,测录其密实度,以保证压实率达到95%以上原道路结构情况,使之恢复施工前的状态。为此要求在恢复路面时必须认真地对照设计要求,进行道路恢复。
四、管道施工质量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4.1 管道基础变形过大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管道基础变形过大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管道基层混凝土浇筑后起拱、开裂,甚至断裂。其原因分析:槽底土体松软、含水量高,土体不稳定,影响基础浇筑强度和平整度;地下水泉眼涌水,当槽底士体遇原暗浜或流砂现象时,若沟槽降水措施不良或井点降水失效,修理时间过长,直接造成已浇筑的混凝土基础起拱或开裂;明水冲刷,在浇筑混凝土基础过程中突遇强降水,地面水大量冲人沟槽,使水泥浆流失,混凝土结构损坏。
4.2 管道基础变形过大的预防措施
管道基础浇筑,首要条件是沟槽开挖与支撑符合标准。沟槽排水良好、无积水;槽底的最后一层土,应在铺设碎石或砾石砂垫层前挖除,避免间隔时问过长;采用井点降水,应经常观察水位降低程度,检查漏气现象以及井点泵机械故障等,防止井点降水失效;混凝土拌制应使用机械搅拌,级配正确,控制水灰比;在雨季浇筑混凝土时,应准备好防雨措施;做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未达标准宽度、厚度,应予返工重做;控制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卸管排管的时间,应根据管道类别、混凝土强度和当时气温情况决定,若施工平均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应符合冬季施工要求。
五、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淘槽开挖与支护施工控制
沟槽开挖是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施工,在进行这一阶段的施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挖前期,需严格按照工程图纸与标准技术进行施工,按照建筑标准管线测量放线,对施工场地的中心线、高程、转角等参数加以统计。(2)不同的土质状况要进行不同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开挖管沟基槽计划。通常来说,要在管道埋深度较浅以及轻度滑坡的位置实施梯形沟槽开挖,在丘陵地带管道埋深较浅位置进行开挖。如果施工场地有积水、容易出现滑坡,就需要在管道埋深较深应进行开挖混合管槽。(3)采取机械开挖的时候要在底部设置厚度在20}30cm的保护层,施工结束以后进行清理。(4)工程建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突发性的天气变化,施工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基槽泡水和不良天气的影响。当沟槽底部是岩石基础时,要将开挖深度增至30cm。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就要应用必要的捧水措施,让水位在工作而2m以下,避免沟槽内有积水。此外,还需要顾及到基槽暴露时间过长导致的基槽变形,晾槽不能超过3个小时
2.施工测量部分的控制
施工测量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贯穿整个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建设中,所以要选用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作业,确保整个施工测量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想要降低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完成后所得数据的错误率,就要在自检自测的工序中要求比规定再提高50%允许偏差精度,安排有经验的测量施工工程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并交由测量工程师进行最后的审核。
3.管基制作质量的控制
要根据图纸设计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中心线等进行管基建设,不能为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使得管基的厚度较薄,影响工程质量。需要预先在碎石基础上堆好所需的管道材料,让管道就位后能够及时的固定平衡。因为管基施工建设在室外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不能让土质基底裸露过久,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或者提高一个强度,以此来保障管基强度。
4.优选管道接口方式
HDPE管最好的连接方式就是熔焊连接并且其无法采用管件与溶解性粘合剂连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熟熔连接技术发展起来,取代存在一定缺点的热熔承插连接。电热熔连接采用的施工机具是热熔对接焊机和电热熔焊机
5.管道安装
施工建设前要对选取的管材及主要配件严格检查,不但要严格的选择制造商,还要对其所供应的管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对于不符合规定或达不到标准的管材不能准许进入施工场地。管道铺设要根据图纸和相应规范的要求进行,要先确定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长度、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以及管子伸进检查井长度。按照要求控制管线长度,避免管头缩小并壁或露出并壁过长的现象出现依照一定的比例调配水泥砂浆,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并要进行均匀的搅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泥砂浆强度。抹带前先要去除管外壁的污物,刷水泥浆一道:控制内管缝与管内壁间的平整度,保证管径在600mm左右,抹带的时候在管道内来同拖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对内管缝进行勾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给排水工程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所以,必须要在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为日常养护工作提供质量合格的排水设施 市政排水管道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涉及较广,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必须要在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从而为日常养护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元顺,董建平.如何保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J].山西建筑,2016.
[2]杜向军.建筑施工中给排水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J].建设科技,2018.
[3]侏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17.
论文作者:姚敏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管道论文; 沟槽论文; 管材论文; 水头论文; 给排水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础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