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群[1]2007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成新型抗菌药——巴洛沙星。以3-溴吡啶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氨解、加氢还原制备关键中间体3-甲胺基哌啶,并考察加氢过程中催化剂类型和反应温度的影响,再以甲氧环合酯(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为起始物,在乙酐中与硼酸螯合,并与3-甲胺基哌啶缩合,最后水解制备巴洛沙星。合成巴洛沙星的总质量收率58.7%,合成3-甲胺基哌啶的质量收率为74.1%。使用乙腈作为缩合的溶剂和后期水解反应的碱性物质,改进合成巴洛沙星的路线,提高了收率;制备3-甲胺基哌啶的加氢反应,在选择Rh/C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80℃时,质量收率为78%。
王福东[2]2004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巴洛沙星是由日本中外制药公司的Nagano H等人合成,并于1999年完成Ⅲ期临床的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化学名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氨基)哌啶-1-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二水合物(Balofloxacin,Q-35·2H_2O)。鉴于国内尚无该产品上市,为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依据现有资料,本文对该产品的合成路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即以3-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3-甲氨基哌啶中间体,以及以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DFQ-Et)为起始原料用硼螯合物法制备巴洛沙星。这为巴洛沙星的新的合成生产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研究了3-氨基吡啶上3位氨基的保护情况,重点考察了投料方式、反应时间对目标产物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收率的影响,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重结晶的影响,优化了的氨基保护工艺:投料方式为先加入对甲苯磺酰氯(TsCl)、吡啶搅拌完全溶解后,缓慢加入3-氨基吡啶,做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进程,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为2h,收率为91.2%,选用80%乙醇作为重结晶溶剂,收率为87.3%,熔点为192.6~193.4℃。 (2)考察了NaOH与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的摩尔比、硫酸二甲酯与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的摩尔比对甲基化的影响确立了甲基化反应的优化工艺为NaOH: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7:1(摩尔比)、硫酸二甲酯:3-(对甲苯磺酰氨基)吡啶=2.1:1(摩尔比),收率为49.5%。 (3)在以硼螯合物法制备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根·二乙酸根合硼(DFQ-B(OAc)_2)螯合物的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干燥条件、洗涤溶剂的影响,确立了合成DFQ-B(OAc)_2的优化工艺:做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进程,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为3h,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DFQ-B(OAc)_2进行含量分析,确定了反应温度为90℃,干燥条件:真空度为—0.065MPa、温度为45℃,用蒸馏水洗涤,制得DFQ-B(OAc)_2的含量为98.00%,收率为90.4%。 (4)在合成1-环丙基-6-氟-7-(3-甲氨基哌啶-1-基)-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Q-35)的工艺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反应时间、温度、溶剂的影响以及以50%乙醇作为重结晶溶剂对Q-35重结晶的影响,确立了合成及精制Q一35的优化工艺:做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进程,确定了最佳反应时间sh,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对Q一35进行含量分析,确立了反应温度为60℃,以乙睛作为反应溶剂,Q一35的含量为85.71%;精品Q一35的含量为90.62%,同时对精制品进行紫外吸收光谱(UV)、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FT一IR)、核磁共振氢谱(’H~NMR)、核磁共振碳谱(,,C.NM丑)、质谱(Ms)、热重分析(TG)等表征,结果表明产品的化学结构与巴洛沙星实际的化学结构相符。
王道林, 姜莉莉, 李春芳[3]2005年在《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巴洛沙星的合成》文中提出目的合成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巴洛沙星。方法以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为起始原料,在硼酸酯的作用下与3-甲胺基哌啶二醋酸盐缩合得到目标产物———巴洛沙星。以3-氨基吡啶为原料,分别通过甲酰化反应、氢化铝锂还原和原甲酸叁乙酯缩合、硼氢化钠还原两种方法得到3-甲胺基吡啶,最后经催化氢化得到中间体3-甲胺基哌啶。结果合成巴洛沙星的总收率为60%,两种方法合成3-甲胺基哌啶的总收率分别为16%和32%。结论改进了合成路线,降低了成本,有助于巴洛沙星的合成。
朱仁发, 王效山[4]2005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文中提出目的:合成巴洛沙星。方法:以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为原料,在乙酐中经硼酸螯合,与3-甲氨基哌啶缩合,再经水解得喹诺酮类抗菌药巴洛沙星。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其化学结构,总收率58·3%。
刘军, 袁文艺, 张龙庄, 王长守[5]2009年在《3-甲氨基哌啶二盐酸盐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别讨论了以3-溴吡啶、3-氨基吡啶、烟酰胺为起始原料合成抗生素巴洛沙星关键中间体3-甲氨基哌啶二盐酸盐的方法。选择合理的合成路线直接影响到巴洛沙星的合成收率和生产成本,述评了这些方法在起始原料、操作步骤、反应条件、催化剂、合成收率方面的差异,以此指导巴洛沙星实现工业化生产。并简要介绍了3-甲氨基哌啶二盐酸盐的检测分析方法。
王长守, 张龙庄, 刘军, 李珍[6]2007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文中指出巴洛沙星是一种新型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料摩尔配比和反应溶剂等对合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其优惠工艺合成条件为:以S1为溶剂,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反应物料摩尔配比n螯合物Ⅰ∶nMAP=1∶1,产品收率79.5%,含量91.4%。
赵文镜, 张玉斌, 王晓梅, 罗永慧[7]2007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文中指出对巴洛沙星(Balofloxacin)合成工艺进行改进。以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保护、缩合、水解等反应制得抗菌药巴洛沙星。总收率为58.9%。本工艺反应条件平和,成本较低,收率较原工艺有所提高。
李富芹[8]2013年在《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组装及载药研究》文中认为载药纳米微粒因其本身粒径超微小、用药量小、具有优良的生物安全性和可控的降解速度、成分配比结构灵活而具有美好的运用前景。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近年来在材料、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掀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潮。氧化石墨烯(GO)不仅具有独一无二的本征结构及性质,而且其两个基面含有环氧基和羟基官能团、边缘有羰基、羧基等含氧活性基团。基于此,氧化石墨烯可以和其他官能团进行共价反应如酯化、酰化;表面平面可以进行非共价反应如离子反应、π-π堆垛等,所以利用这一性质将氧化石墨烯作为优良的药物载体在实际临床运用上突显无疑。它具备超强的吸附能力、靶向作用好、细胞无毒性,同时可根据药物上的官能团进行修饰将不易负载的药物结合到其表面;从而达到对药物的定向运输和缓慢释放。自组装膜由于兼备了LB膜的分子有序性和化学吸附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载药生物膜。我们合成了多种石墨烯衍生物和石墨烯药物膜;并以药物巴洛沙星(BFX)为模型,研究了石墨烯的载药性能及其组装应用,主要开展了以下内容:(1)合成了多种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氧化石墨烯和药物的纳米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荧光倒置显微镜、拉曼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谱图对合成的多种物质进行结构、成分和形貌上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多种功能化的石墨烯及生物膜有良好的性能。(2)以巴洛沙星为药物模型,考察了氧化石墨烯对其的载药性能。实验制备了GO-BFX纳米复合物,研究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载药量和载药动力学,结果表明GO对BFX负载量在BFX浓度为8.51μg/ml,可高达163mg/g;同时GO-BFX纳米复合物的释放性能和释放液的抑菌效果进行了探讨,发现其在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大于模拟胃液中,结果显示其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3)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Quartz/(CS/GO)5/BFX SAMs。将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的壳聚糖组装在石英玻片上,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和GO层层自组装,探讨了其在玻片上不同条件下的载药量和释放性质。
白青山, 陈鑫, 王亮[9]2011年在《3-甲胺基哌啶合成工艺》文中提出在(±)-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胺基)哌啶-1-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二水合物(即巴洛沙星)的合成过程中,关键中间体3-甲胺基哌啶的收率问题决定着合成巴洛沙星的成本。关键中间体3-甲胺基哌啶可以以3-溴吡啶为原料,用甲胺取代,再经催化氢化等反应合成得到,收率约为48%。
刘明亮, 刘秉全, 孙兰英, 郭慧元[10]2004年在《巴洛沙星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在乙酐中与硼酸螯合后与3-甲胺基哌啶缩合,再经水解得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巴洛沙星,总收率74.4%。其合成关键中间体3-甲胺基哌啶可用g-丁内酯经胺解、水解、酯化、与溴乙酸乙酯缩合、环合、酯水解并脱羧、还原胺化和氢解脱苄基等反应得到,收率11.5%。
参考文献:
[1]. 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J]. 袁胜群. 生物加工过程. 2007
[2]. 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D]. 王福东. 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 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巴洛沙星的合成[J]. 王道林, 姜莉莉, 李春芳.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5
[4]. 巴洛沙星的合成[J]. 朱仁发, 王效山.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5]. 3-甲氨基哌啶二盐酸盐合成研究[J]. 刘军, 袁文艺, 张龙庄, 王长守. 广东化工. 2009
[6]. 巴洛沙星的合成研究[J]. 王长守, 张龙庄, 刘军, 李珍. 应用化工. 2007
[7]. 巴洛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J]. 赵文镜, 张玉斌, 王晓梅, 罗永慧. 江苏化工. 2007
[8].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组装及载药研究[D]. 李富芹. 华侨大学. 2013
[9]. 3-甲胺基哌啶合成工艺[J]. 白青山, 陈鑫, 王亮. 齐鲁药事. 2011
[10]. 巴洛沙星的合成[J]. 刘明亮, 刘秉全, 孙兰英, 郭慧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