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工作已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在天然气公司基层单位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应急管理工作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完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基层、问题、对策
天津市大港油田天然气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在天津市内属于甲级防火防爆单位。天然气调配计量中心是天然气公司其中一个基层单位,管理着输配气站场10座,计量间80座,阀组间20座、阀组计量间4座,该中心主要负责大港油区范围内陕气和港气供应,并担负着天津市区、滨海新区、西青区、河北沧州、山东等地的供气任务。
天然气调配计量中心所管辖范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天然气泄漏、天然气爆炸着火、四氢噻吩中毒、甲醇中毒、压力容器憋压、人员触电等。任何事件的发生,对生产、下游企业生产经营、居民生活以及员工生命安全均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有完备的应急抢险储备应对办法,将灾害危害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本文以日常管理工作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分析,以期能对日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应急处置时,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保证应急处置人员配备在有效期内的个体防护用具,任何抢险作业必须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做好事故现场周围有效的警戒,严格控制现场的情况,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准备充分,严禁使用非防爆设备或工具,注意抢险力争达到在第一时间控制现场事态,防止事故扩大。
单位的应急管理机制已经建成,并且比较系统、全面,但是在管理体系的完备性和执行方面仍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应急管理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基层员工忽视的现象。
自近几年自然灾害不断,各地区人为事故频繁发生以来,各级领导对应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视。从上到下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内容、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举办各类应急知识培训,大多数员工对本单位突发事件种类以及应急预案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总体应急知识和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基层个别班组和站场员工,对应急演练缺乏认知,对内部应急预案制定的操作程序掌握的也比较片面,演练的时候敷衍了事,也有个别演练针对性不强,只图形式,走个过场。
2、部分职工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度有偏差。
天然气公司调配计量中心每季度开展一次基层单位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演练结果发现,一部分员工对应急预案了解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也不足。即便有些员工对应急预案内容掌握的滚瓜烂熟,而实际行动却经常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员工对何种情况下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事件处置流程也不是很了解。甚至有人认为,“有了突发情况,赶紧跑就对了”。
3、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队伍处理能力不强。
尽管目前各个基层单位都建立了相对健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大部分预案内容都大同小异、纸上谈兵、以全盖偏。这种针对性不强的应急预案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站场、实际各班组的工作特点来发挥作用。职责分工没有明确,与基层实际操作结合程度不够,不利于高效处置突发事件。由于部分基层单位存在值班人员较少、应急物资简单、匮乏,因此,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应急”可能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4、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处置能力差异较大。
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各基层单位每年都能保证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应急演练培训、但收效并不明显。站场配备的应急物资储备的大多简单,面对自然灾害、或是其他重大事故,不能很好的起到保障作用。应急预案虽然能坚持定期修改完善,但是不能紧随新业务、新形势的发展适时的进行具体调整,演练操作大多流于形式,离应急管理的要求相差较远。以上因素致使应急处置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单位建立起成熟的管理体制是正确的。其次,这套应急体制要适合实际操作,要有效率。具体概括,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加大应急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应急意识。
基层单位应该每年有计划的组织针对性较强的应急培训,包括应急预案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方案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和积累一定的应急知识和应急处置的技能。应充分发挥应急领导小组的作用,基层单位组织涉及应急预案的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应急培训教育,做到熟悉应急流程,明确应急职责,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地震、洪涝、雨雪等自然灾害事件一般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突发安全事件、工程事故、人为操作事故等都是实际工作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应提高员工技能操作水平,加强应急教育,使基层员工充分认识到应急的根本仍在于安全平稳操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基层领导,更要提高应急意识,熟悉应急指挥,把应急管理工作当作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加大考核力度,将应急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物资管理、人员配备、通讯联络等方面列为日常安全检查内容,提高每名员工及每个岗位的应急意识。
2、合理授权,提高现场决策和执行的灵活性。
遇到紧急情况时,有效的执行来自合理的授权。根据突发事件的程度、广度以及危害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授权,这样可以使现场人员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尽管现代通信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突发事件的爆发完全有可能只是瞬时,根本来不及汇报。因此,合理授权非常重要。根据现场突发状态灵活掌握决定。
3、加强人员、技术方面的应急准备。
基层单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人员准备不到位,再充足的物资也起不到作用。同样,如果人员、物资准备都达到要求了,可是应急人员没有过硬的技术准备,不能扎实操作,再多的人力物力也不能完成任务。值得关注的是,基层单位在注重物资储备的同时,更要加强人员的准备,应急小组人员相互知道每个岗位的职责以及操作,这样能够及时填补应急队伍中的空缺位置。因此,对应急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达到每个人都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的每个环节,全面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
4、从实际出发,确保应急预案实用可行。
通过近几年对应急预案的修改、制定,发现各基层单位均出现了类似版本的应急预案内容。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加强预案的差异性和可操作性应是主要任务。一是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注意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应急操作应协调一致。从实际生产出发,凡是涉及到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多角度出发,多方面考虑,制定综合性应急预案,增强突发事件发生后部门间、基层单位间的组织、配合能力。二是注重细节,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时,应以实际生产为主,在可行的基础上,注重细节上的可操作性。
5、强化应急准备工作的监督和追责。
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不论是初具规模还是已经成熟,都不代表这个体系一定能有效运作。因为执行体系的员工具有能动性,往往会受外界一定程度的影响,或主观、或客观。因此,基层单位应该将该部分因素考虑进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强化应急管理准备前的各项准备,并做好各部门、各管理岗位的监督工作。充分的监督是高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一旦发现问题,根据体制及规章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对于现场负责人、应急工作人员以及应急抢险人员,应根据突发事件范围、程度以及连带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相应处罚。这样可以使应急管理机制更加完整。
三、结论
由于突发事件专业性强、危害性大,所以处理突发事件不仅仅是机关某个部门、基层某个班组的事情,准确的说应该是整个公司全员参与的事情。不仅要教育全体员工具有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处理危机事件的意识。通过对天然气公司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事后评估的观察、研究与分析,得出总的结论是: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意识决定执行力。一套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要有高效可靠的执行力才能使之有效的执行。
参考文献
【1】景其隆、马雯.论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执行力建设【J】,油气储运技术论文集,2013.
【2】陈安、陈宁、倪慧荟,等.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J】,北京:科学出版物,2009.
论文作者: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应急预案论文; 突发事件论文; 基层单位论文; 员工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天然气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