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森[1]2001年在《强化易门硫化铜矿物细菌浸出过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研究了云南易门硫化铜矿的矿物学特性及其矿物组成,进而探讨了该铜矿进行细菌浸出的可能性,并用从湖南某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得到的氧化铁硫杆菌对该矿样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最后,对细菌浸出该硫化矿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该硫化矿矿样多元素分析结果为:Cu 1.33%、TFe25.46%、Al_2O_3 9.10%、CaO 1.87%、MgO 3.13%、As0.015%、SiO_2 36.70%、S 1.24%、Ag 2.49(g/t)。其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概量为0.95%,占全部铜矿物的82.91%;其次为斑铜矿,概量为0.08%,占全部铜矿物的16.84%;有少量的铜兰和微量的孔雀石。铁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为赤铁矿和黄铁矿,有微量的褐铁矿。 本实验用湖南某硫化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所得到的细菌(主要为氧化亚铁硫杆菌)能有效地氧化易门硫化铜矿石,获得较高的浸出率和较大的浸出速率。细菌首先在含FeSO_4的液体培养基(9K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再在含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中被分离和纯化。在此基础上对该细菌进行了驯化培养,并用驯化培养所得到的细菌对该矿样进行了直接浸出和强化浸出实验,通过催化氧化—细菌浸出实验,使铜的浸出率在180天的情况下,从细菌直接浸出时的40.638%提高到51.585%,提高10.947%。 本文还对其强化浸出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总之,细菌强化浸出法是处理该硫化铜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闫森, 童雄[2]2000年在《强化难处理硫化铜矿物微生物浸出过程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介绍硫化铜矿物—水系的电位与 pH值图以及T f菌生长及活性区域图的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硫化铜矿物微生物浸出过程中的九种强化措施 ,以及我们的催化氧化—微生物浸出法的特点
王学娟[3]2007年在《贵州卡林型金矿选矿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金具有可贵的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很高的化学稳定性,所以它一直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金属。在人们的社会活动、生活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尖端领域内,金作为装饰品、货币和工业材料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其它金矿类型相比,卡林型金矿以产在沉积碳酸盐岩中为主要特征。但对纯的碳酸岩盐而言,卡林型金矿又不在其中,而是与不纯的碳酸盐岩有关。这些不纯的碳酸盐岩通常含有泥质、碳质、粉砂质。由于其特殊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直到70年代才在我国被发现。黔西南地区是我国卡林型矿石的主要密集区之一。大多数卡林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很少见到明金,这也是卡林型金矿所独有的特征。卡林型金矿中的金颗粒非常细小,通常分布在黄铁矿、毒砂和黏土矿物的表面、粒间或裂隙中,一般只有0.1μm大小,有的甚至只有0.01μm。即使在放大几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下,也难觅其踪,只有通过化学分析才能发现金的存在。这可能是卡林型金矿迟迟没有被人类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的性质、矿床成因及特点等方面做了扼要的介绍,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卡林型金矿选矿的方法、工艺及研究动态。该矿石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金形式存在,占有率达79.3%,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毒砂。黄铁矿和毒砂均属微细粒嵌布粒度,主要粒度在0.1~0.001mm左右,是属于难选的微细粒嵌布矿石,故采用重选的方法很难达到选别的要求,针对矿石的性质我们对该矿石进行了叁种选别流程方案的比较,即(1)原矿直接氰化浸出法;(2)原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法;(3)浮选精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法,得到浮选是本金矿有效的富集手段,因此重点研究了浮选,在研究浮选之前,进行了单泡管实验以证实矿样的可浮性。试验表明:不管是采用原矿直接氰化浸出法还是氧化焙烧—氰化浸出法,其浸出率都达不到80%,说明此种卡林型金矿属于难浸矿石,采用氰化浸出的方法不可取。考虑到该矿石中金主要以硫化物包裹金形式存在,占有率达79.3%,建议采用浮选流程,浮选流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选别指标很好。最后,对卡林型金矿的浮选工艺系统地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研究,得到了最佳药剂条件: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96.74%时,Na_2CO_3用量为2.5kg/t,六偏磷酸钠和水玻璃的用量均为1000g/t,Pb(NO_3)_2和CuSO_4用量均为600g/t的药剂制度下,最终金的回收率为91.64%,浮选精矿金品位为42.6g/t。并对浮选金精矿进行了焙烧氰化浸出试验,使矿石选冶的总回收率达到了88%。
刘海林[4]2017年在《云南楚雄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铜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我国国民生产、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导电能力与卓越的延展性,使铜在电路元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以外,铜在建筑材料、机械设备、装饰染料乃至生物医药上均得到大量应用。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铜进口量达495万吨,同比增长2.9%,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经济在新形势下逐步放缓,铜进口在国外市场上的仍然存在较大的依赖度。铜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尽管我国的铜矿选别技术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展对铜选别的研究依然显得有重要。本篇论文以云南楚雄混合铜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共收到来自铜选厂的叁种实际矿石矿样:低品位混合铜矿,中等品位氧化铜矿,混合铜矿。针对甲方提供的叁种实际矿石分别展开了较为详尽的工艺矿物学研究,以查明这叁种铜矿石的基本性质、矿物组成与嵌布状态等。矿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叁种铜矿的氧化铜矿物以孔雀石、硅孔雀石为主;硫化铜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脉石矿物为石英。低品位混合铜矿,含铜0.46%,氧化率14.78%,含3.91%的结合氧化铜,铜主要为硫化铜;中等品位氧化铜矿,含铜1.46%,氧化率32.87%,其中游离氧化铜占7.69%,结合氧化铜占23.08%;混合铜矿是将前两种铜矿石按照1:1的比例混合而成,含铜0.95%,含71.53%硫化铜矿,结合氧化铜达18.41%。随后对叁种实际矿石展开了单因素条件实验,经磨矿细度测定,叁种矿石磨矿细度均为-74μm含70%,着重考查较为合理的常规药剂用量,最终确定的药剂用量如下:低品位混合铜矿,硫化钠200g/t,丁基黄药125g/t,松醇油20 g/t;中等品位氧化铜矿,硫化钠1000g/t,石灰1000g/t,丁基黄药150g/t,松醇油30g/t;混合铜矿,硫化钠750g/t,石灰500g/t,丁基黄药150g/t,松醇油30g/t。低品位混合铜矿,原矿含Cu 0.46%,采用"1粗、1精”的工艺流程,在自然pH介质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如下小型闭路试验指标:精矿含铜Cu20.46%,精矿铜回收率85.14%;中等品位氧化铜矿,原矿含Cu 1.46%,采用"2粗、2精、1扫”的流程,获得如下小型闭路试验指标:精矿含铜Cu 20.20%,精矿铜回收率68.11%;混合铜矿,原矿含Cu 0.95%,采用"2粗、2精、1扫"的流程,可以获得如下小型闭路试验指标:精矿含铜Cu 20.41%,精矿铜回收率74.40%。本试验研究,以常规浮选药剂处理楚雄某地的叁种实际矿石,试验流程简单,浮选药剂种类少、方便易得,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浮选指标,为建设日处理2,000吨的选矿厂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在选矿方法日趋成熟的当下,能够以一种较为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进行有价金属的回收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强化易门硫化铜矿物细菌浸出过程的研究[D]. 闫森. 昆明理工大学. 2001
[2]. 强化难处理硫化铜矿物微生物浸出过程的研究[J]. 闫森, 童雄.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0
[3]. 贵州卡林型金矿选矿新技术研究[D]. 王学娟.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4]. 云南楚雄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D]. 刘海林. 昆明理工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