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_许振起

慢性炎症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_许振起

许振起

(天津市口腔医院 天津 300041)

【摘要】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调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证实恶性肿瘤和慢性炎症存在着关联。炎症细胞、炎性因子等通过破坏基因组稳定性,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有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调节肿瘤生长和转移。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关系的深入阐述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通过抑制癌前病变患者或肿瘤易感者的慢性炎症,可降低癌症发病和复发风险。

【关键词】 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炎性因子;肿瘤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016-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malignant tumor Xu Zhenqi.

Tianji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Tianjin 300041, China

【Abstract】 Malignant tumor seriously affect human health, and its pathogenesis has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y studies confirm that malignant tumor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exists. Inflammatory cell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so on, by destroy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genome, induce gene mutation, microenvironment for tumor growth, regulate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can provide new targets for cancer treatment. Chronic inflammation by inhibiting, reduces the risk of cancer and recurrence.

【Key words】Chronic inflammation; Malignant tumor; Inflammatory factor; Cancer treatment

恶性肿瘤又称癌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高,对人类健康及生命的威胁也愈加严重。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基因改变、多步骤演进的复杂过程,虽然在近些年肿瘤病因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对其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并不十分清楚[1]。19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 在肿瘤组织中观察到了浸润的白细胞,据此首次提出了炎症与肿瘤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的观点,认为肿瘤起源于慢性炎症。但该观点长期间来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重视,随着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各种炎症因素通过参与、改变微环境的形成影响肿瘤的发生与转移[2]。本文就炎症与肿瘤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炎症的双刃剑作用

炎症指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包括物理、化学、辐射等)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生理反应,是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抵御外来病原体人侵的重要保护机制。炎性反应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生物体应答有害刺激的初步反应,内外源性致炎刺激物清除后,机体可通过多层次的负调控机制及时终止炎症反应[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果致炎物质未及时或无法及时清除,长期存在可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发展为慢性炎症。目前认为慢性炎症环境中,组织损伤与修复会同时发生,局部微环境中浸润和募集的炎性细胞会持续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及介质,如活性氧簇及活性氮中间体等,这类介质的长期、大量存在在发挥清道夫作用的同时可引起组织细胞DNA的损伤,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诱发基因突变,甚至导致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的过表达,最终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导致癌症的发生[4-5] 。

目前作为研究热点的炎性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家族及趋化因子家族等[6-7]。肿瘤坏死因子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抗感染,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在人类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胆囊和结肠癌、淋巴瘤以及白血病中的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在组织裂解和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具有双向性。体外培养细胞学研究发现局部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可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但肿瘤坏死因子浓度较低时,可诱发DNA损伤,抑制DNA修复,作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因子,同时还可诱发血管形成因子、基质蛋白酶等,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和基底膜水解,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成为肿瘤生长的推手。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的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形成、生长和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白介素1β是一种多效性促炎细胞因子, 其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途径和STAT3信号途径,增强肿瘤细胞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的能力。白介素8具有促进肿瘤微环境中新生血管形成、加快肿瘤细胞生长及迁移的活性,加速肿瘤的转移的作用[8-10]。

2.炎症与经典炎症相关性癌

虽然部分学者很早就发展肿瘤与炎症并存的现象,并提出“炎症相关性癌”及“癌症相关性炎”的概念,但炎症诱发癌症并不像电离辐射、化学制剂及病毒致基因突变那样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炎症与肿瘤关系研究较为明确和深入的有胃癌、子宫颈癌、乳腺癌及白血病等[11]。

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在白血病患者中发现白介素15处于持续、高水平表达状态。正常情况下,机体受到损伤时,可释放白细胞介素15,从而刺激自然杀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机体杀伤、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癌症细胞。但当炎症持续存在,局部反应过度,白细胞介素15表达处于高水平,大量白介素15吸附于大颗粒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激活Myc癌基因通路,蛋白质Myc开始产生,并且水平急剧上升。高水平的Myc可以导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导致基因的突变,及DNA超甲基化,使得机体关闭一些基因包括重要的抑癌基因,细胞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导致癌症发生 [12]。

乳腺癌为女性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其中晚期乳腺癌转移是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13]。中山大学宋尔卫团队发现癌细胞的转移与肿瘤微环境中的非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有关。研究发现在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样品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CCL18呈高水平表达。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分泌CCL18启动整合素,增强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从而推动癌细胞侵袭[14]。

3.炎症治疗与肿瘤防治

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肿瘤性病变的3大手段,但这类治疗手段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均会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都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抑制肿瘤相关的炎症,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抑制肿瘤,阿司匹林的旧药新用正是基于此种理论。阿司匹林作为传统的解热镇痛药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形成,减少前列腺素类物质合成,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在肠癌、乳腺癌及胰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15]。随着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揭示癌症的发病机制,而且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林三仁,李渊.加强炎症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J].中华内科学杂志,2014,53(5):345-346.

[2]曾瑞,阮志华. 肿瘤与微环境、炎症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3,36(4):413-415.

[3]李萍,王杰军.炎症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84-87.

[4]丁燕娟,刘谦.慢性炎症、肿瘤微环境与癌变[J].中国肺癌杂志,2009,12(9):1022-1031.

[5]朱元民, 刘玉兰.感染、炎症与肿瘤的发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6]黄建.认识癌症与炎症间的回果关系及其意义[J].医学与哲学,2013,34(10B):78-80.

[7]王一,黎燕,沈倍奋. 炎症:肿瘤的推进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41(1):63-67.

论文作者:许振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4

标签:;  ;  ;  ;  ;  ;  ;  ;  

慢性炎症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_许振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