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静,黄家卫,宋玉良,徐秀玲

陈静 黄家卫 宋玉良 徐秀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课程。笔者根据几年来药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了卡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讨论教学法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药物化学;互动教学方法;卡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31-03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Method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Teaching

Chen Jing, Huang Jiawei, Song Yuliang, Xu Xiuling. .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Zhejiang Chinese Medicin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China

【Abstract】Medicin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specialt foundation course in pharmacy professions. It is also an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on medicinal chemistry, the author applicatedseveral kinds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for example, the card teaching method, case-basedmethod and discussion method in medicinal chemistry teaching,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Medicinal chemistry; Interactive methods; Card teaching method; Case-based method; Discussion Method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1],也是连接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交叉课程。由于其研究内容既包含着化学科学,又必须涉及生命科学的内容,因此课程知识跨度大、知识面涵盖广、与多门相关学科联系紧密,要想较好地掌握是有一定困难的。也正因为该课程的知识点多且枯燥,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有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了课本的理论知识,也常常无法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些都导致学生只为考试而记忆,而无法体会到这门课程的美妙之处,更无法学以致用。

针对现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不预习、不复习、填鸭式记忆、临时抱佛脚、考完就忘,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能使得学生熟悉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轻松主动的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做到学而不累;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希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使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用药现象。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以教师为主体,单向知识传授的教授型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式教学。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相长”[2,3]。因此,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在药物化学课程中采用了卡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层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1.卡片教学法

由于药化课程涉及面广,与其他多门相关课程联系紧密,知识点多而枯燥,往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前面的情况,越学越烦躁。长期以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就是几乎不进行预习和复习,往往临考前抱佛脚,使得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考完就忘。而卡片教学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轻松主动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梳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精选15个知识点较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药物,教师给出卡片格式(图1)、每一项的具体要求,每个药物安排2名学生一组,进行预习准备,初步形成卡片;

2)开展课堂教学,同学根据卡片制作过程中不清楚的问题进行重点学习,提问讨论;课后对卡片进行修正补充,形成完整的卡片。

3)下节课,选派一位同学进行卡片展示、讲解,针对大家不理解的或是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这个环节其实也替代了传统的由教师回顾上节重点的部分。

4)教师对卡片进行评价,课后全班共享卡片(图2)。

卡片模板的展示,其实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本门课程知识的学习方法,示范学习过程的思路,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重点药物的整理方法。而卡片的制作并不如想象的容易,不是照抄书本就能完成的,每项内容要按要求完全做好需要学生加强相关课程的联系。如理化性质、药物代谢等多项内容,要求列出前面学过的具有相同性质的药物;如合成路线这项,要求学生思考反应机理、催化剂选择等问题,这些要求都促使学生在卡片制作过程中反复回忆、复习相关知识点,因而可强化学生对已学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卡片的制作促进学生进行预习、整理、复习,有助于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所有卡片进行全班资源共享,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每位同学在整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需完整地制作一次卡片,但在完成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即使对于他人所做卡片也能很快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卡片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极大的好处。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结合学科知识特点,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4]。药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只是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在卡片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配合案例教学法,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用药及解释临床用药中出现的种种现象。

在本方法中,以老师提供案例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中准备10个案例,包括重点药物的开发史、药学新近动态,身边发生因用药不当产生的案例事件等。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选择较“新”的案例,生动的案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5]。每个案例安排2~3位同学一组事先进行准备。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教师出示案例,提供思路,包括思考方向、材料的搜寻途径等;

2)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撰写总结材料;

3)课堂上派一位同学进行五分钟左右的汇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用理论知识解释现象;

4)教师总结案例。

如在学到解热镇痛药的时候教师给出案例[6]:患者李某,男,76岁,因感冒引起发热、头疼等症状来医院就诊。医生张某为其开出处方为:帕尔克(每次2片,每日3次)+扑热息痛(每次0.3g,必要时服用),每片帕尔克含有乙酰氨基酚325mg。请你审核,这一处方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学生在准备的时候就可能会思考:这个案例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扑热息痛的合理剂量是多少?过量会如何?为何会产生这种结果?如何解救?在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记住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也间接地让学生了解作为一名药师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知道到实际工作中识记通用名和商品名的必要性;掌握一些常用复方制剂组分和含量的重要性;并且要对处方提供的用药剂量进行推敲。

3.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主题引发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激发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和判断,它是以生生、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一种探索模式[7,8]。讨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都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者在实施时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方法中教师仅给出主题或关键词,而案例的收集由学生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准备5个平时比较容易接触的主题,每个主题安排5-6位同学一组进行准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教师提出主题或关键词;

2)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文献调研、材料收集、撰写讨论提纲;

3)课堂上派出一名代表对收集的材料做十分钟左右的具体阐述,之后五分钟全班对该主题进行讨论,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教师对讨论主题进行总结。

比如在讲抗生素这章前教师给出主题词:青霉素,让学生搜集一切关于青霉素的内容。有些学生可能会找到关于青霉素发现的小故事[9],然后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一些人生哲学:比如要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金钱和利益时的态度等。从故事中,细心的学生会发现青霉素的一些理化性质,如青霉素的不稳定性,然后进一步会去探索造成青霉素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的学生会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经验,发现天然的青霉素所具有的缺点,进一步思考如果对它进行改造?改造的方法有哪些?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有哪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这些思考与讨论,通过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基本可以把青霉素的一些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又比如讲前药概念前,教师给出关键词:前药。让学生搜集课本内外关于前药的案例,并了解进行前药设计的目的;对所收集的前药结构进行分析,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从而可以大致总结出前药的一般结构特征是什么;必须具备什么要求;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什么叫前药;并可与软药进行比较。

讨论教学法是一种更为开放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由空间更大,最后所获得的惊喜也可能会更大。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都有两种表现形式:书面报告和口头展示。每一种方法我们都不应该停留在只提交书面报告上。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大胆。另一方面,在课堂讨论中,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成果的讲授、讨论的组织、交流的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把握,教师更多的作为倾听者的角色。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而想获得课堂讨论的成功,也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而每种方法的最后都一个教师总结点评的环节,这个环节也非常重要[10]。该环节的重点不应着重于学生讲述的正确与否,而可以从材料搜集、卡片制作、演讲内容和方式、课堂讨论等多个方面进行点评,善于发现学生展示过程中的亮点,以鼓励为主。尤其对于心情紧张,不善面对众人演讲的同学,更应鼓励引导,增强其自信心。对于讲述过程中的缺点,也要婉转的指出,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是个综合的过程,虽然现在充斥着各种教学理论,但针对某一门课程我们需要有所选择,选择最适合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采用卡片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的方法,不仅从各方位提高了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还使得药物化学这门课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尤启冬. 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蒋昆谕,张懋璠,李文静,左岚,孙乐,孟胜男.互动策略在药剂学大班授课中的应用 [J].药学教育,2015,31(1):49-52.

[3]杜文婷,邓卫平,唐赞.大药学背景下的药物化学创新教育[J].药学教育,2009,25(5):23-25.

[4]刘冬梅,盛继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98-198.

[5]方圆圆.药物化学课案例教学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09,9(1):13-14.

[6]雷英杰,欧阳杰,刘福德,史小风.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J].药学教育,2009,25(5):19-22.

[7]牛耿,史学敏.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7):1582-1583.

[8]马长清,向一.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J].药学教育,2003,19(2):28-29.

[9] Jie Jack Li.Laughing Gas,Viagra,and Lipitor:The Human Stories behind the Drugs We Us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53.

[10]张来宾,吕洁丽,闫福林.生药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 药学教育,2015,31(4):43-45.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号751100G00601)

论文作者:陈静,黄家卫,宋玉良,徐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陈静,黄家卫,宋玉良,徐秀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