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成就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以来论文,制度创新论文,启示论文,党的先进性建设论文,成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领导创新的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既确保了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又取得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制度创新的成就,一方面体现在制度建设的理论层面上。从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党的建设中“是决定因素”,“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具有党的其他几个方面建设所不可代替的保障作用,到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制度创新”。十六大报告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中第一次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到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表明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升为党的建设整体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体现在制度建设的实践层面上,其创新成就不仅突出,而且还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对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主要成就
制度的理论创新引领制度的实践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既用制度建设来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各个方面的深入开展,又用制度建设来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的成果,以此彰显制度创新卓有成效。
1.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创新。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了以党校为主,包括干校、行政学院等在内的干部教育体系,建立了包括培训、轮训和在职学习在内,学习与应用相联系的干部教育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讲师团辅导、干部脱产进修培训、理论学习考核等一整套学习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政党建设。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健全并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党的学习。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思路和理念,党中央从2003年初启动了5年内将县处级以上现职干部轮训一遍的计划。在总结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以此为契机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党员理论业务学习、教育管理、党内监督、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制度,在如何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常性工作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化方面,制定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这些都是以往少有或没有的重大举措和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2.突出党内民主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突出强化了以下四项制度的建设与创新:一是实行党务公开制度。这是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的制度保证。此制度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提出,并与中央制定颁发的《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制度配套实施。经过探索,取得初步成效,被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充分肯定,以党的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党务公开作为一项组织制度规定下来,有利于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广大党员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二是实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度。这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在部分省市县试点。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对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一些重要文件征求意见的范围开始扩大到同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一些地方还实行了党代表质询县委工作制度、党代表评议县委常委会班子及成员制度。有的县委还明确规定了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责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提出并规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三是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这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工程和直接体现。此制度由十六大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十七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有不少新举措新办法,不仅扩大了差额选举比例和提高了生产、工作一线代表的比例,而且在代表产生程序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注重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十七大报告更进一步强调,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双推直选”制度;新党章增写了“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等内容。这些是党内选举制度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四是实行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这项制度十六大以后就已经在实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立健全这一制度。新党章第一次写入了这项制度,明确规定:“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委全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此外,十七大报告还强调: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随后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后备干部制度,对干部制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如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多种形式选拔干部试验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上议程。1995年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是第一部规范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工作的党内法规。以2000年6月,中央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为标志,改革由单项突破进入到整体推进阶段。这是第一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十年规划。十六大明确提出深化这一制度改革,修订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围绕这一《条例》,中办又下发了2004年“5+1”个法规文件,2005-2006年5个法规文件,为提高选任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全委会投票表决、任期、交流、回避、辞职等制度,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制定下发了《2004-200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等。总之,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为十七大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批重要的党内规章制度,并把办事公开和群众举报确定为保持党和国家机关廉洁的两项重要制度,开创了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新途径。随后,中央探索并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时,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并制定出一批制度,如“三重一大”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民主评议制度、问责制、罢免制等,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行为、党内纪律处分和行政处分的标准作了全面而具体的规定。2003年12月,我们党第一部党内监督的法规性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实施,其中巡视制度正式列为十大监督制度之一。这项制度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实施效果得到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的肯定并强调要“完善巡视制度”。中央还制定颁布了《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的办法(试行)》。中央纪委对派驻中央国家机关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管理。2005年1月,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共提出118项制度。特别是十七大在这方面又有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把深化改革、创新制度进一步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近期,中央又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这是今后五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从而增强了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法制化、制度化水平。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了制度创新的丰硕而重大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性,继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1.坚持解放思想与转变做法相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是充满着探索精神的创造性活动,理应在党的建设领域中更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改革精神,理应更高扬起思想解放的旗帜。可以说,不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就会步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为此,制度创新就迫切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转变做法相结合。当务之急,首要的是实行“三个解放”与“四个转变”。即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注重传统的组织本位、部门本位,向注重党员主体及党员本位的转变;从传统制度建设重实体性制度而轻程序性制度,向二者并重转变;从依赖制度的贯彻主要靠领导带头,向主要靠制度自身的严密性、合理性、权威性转变;从制度规范中重党员义务而轻党员权利的一贯倾向,向“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的规范转变等等。同时,还需要勇于涉及党的建设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使制度创新更加符合执政党建设的实际,更有力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创新进程。
2.坚持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相结合。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是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支撑;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紧紧围绕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来进行。这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原理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先进性及其实现程度必然对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战略布局、发展道路、具体内容等,都可以说来源于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都反映着我们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程度,成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得以进一步展示的平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伟大事业的需要来进行制度创新的设计和安排,围绕建设伟大事业的实践来推进制度创新的进程,用建设伟大事业的实践来衡量和检验制度创新的成果。
3.坚持改革创新与长期稳定相结合。回首改革开放的历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改革史,一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的创新史。应当看到,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是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党作为领导改革创新伟大事业、领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是富于改革创新精神的党,这种精神必然体现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上。这是就制度创新的动态性而言,从党的制度的本质特征看,它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要处理好制度的动静关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与长期稳定相结合,既要看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挑战,不断创新完善党的各项制度,又要立足现实,遵循现有的制度法规;既要使党的制度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又要反对在实际工作中不按制度办事的主观随意性;既要在全党形成一种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风气,又要坚持按制度办事、坚决维护党的制度的严肃性。
4.坚持中外执政党经验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党的各方面经验进行过多次系统的总结。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系统总结的我们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条基本经验,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的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总结的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十七大系统总结的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十条宝贵经验,这些对于在新世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制度创新成就,都是与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以及世界上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对于后者,我们尤其要注意借鉴和吸取。政党活动经验的相互借鉴是政党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些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资产阶级政党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可以利用,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重要资源,应当为我所用。刘少奇在1956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以瑞典首相坐公共汽车上班,华盛顿做8年总统之后回家当平民,艾森豪威尔当了总司令、总统,退职后又去当大学校长为例,指出:“资产阶级的有些制度也可以参考。”任期制在资本主义的政党政治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邓小平几次提到,发达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而社会主义国家却普遍处理得不好。他借鉴西方国家、政党的有益做法,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1980年开始,就不断提出要解决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提出了包括建立退休制、顾问制、任期制、弹劾罢免制在内的一系列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改革。实践表明,坚持总结中外执政党先进经验,重视政党之间的某些共性是必要的,它有利于我们开阔视野,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审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有利于我们拓展理论空间,丰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有利于我们总结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探索和创新执政党建设的具体制度和模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坚持领导重视与真抓实干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高度重视与真抓实干相结合,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正是在党中央率先垂范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带动和激励下,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各自实际,鼓实劲,出实招,扎扎实实解决党的自身建设中存在的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各级党委认真落实党的先进性建设责任制,积极履行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责任。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普遍建立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努力工作,齐心协力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围绕发展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与时俱进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的良好氛围在全党进一步形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伟大工程对伟大事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坚持领导重视与真抓实干相结合,全党上下形成共同努力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制度创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任务才有可靠的领导保证、机制保证、工作保证,才能真正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在制度上有新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