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句容 212400
【摘 要】目的 探讨丹纳泵对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后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年龄21岁-59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3年)1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随机抽取的常规治疗住院患者(病史≤3年)1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每三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的预防,对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认识态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院后降糖药的使用或预混胰岛素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丹纳泵强化治疗对后期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对并发症的预防有很高的认识,也明显减少了患者后期用药费用,并减少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丹纳泵;初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全球之首,但是,目前我国糖尿病的管理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基层医院存在低知晓率、低就诊率、低达标率,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初期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丹纳泵强化治疗,减轻胰岛功能负担,对将来胰岛功能的修复,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关键作用[1-3]。现将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丹纳泵强化治疗及相关护理干预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19例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5±6.5、患者病史≤3年)使用丹纳泵强化治疗两周;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常规治疗住院患者病史≤3年19例。两组38例其中小学文化5例、初中14例、专科10例、本科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STDM系统分阶段达标管理是近年来针对基层医院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达标管理的先进理念,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糖尿病患者达标的金标准,它是代表患者近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正常值为3-6%,糖尿病患者达标值<7.0%[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将38例患者按住院序号分成使用胰岛素泵患者19例作研究组,对照组19例为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或注射预混胰岛素治疗),患者住院之日起至出院,12个月内医生护士为患者提供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治疗原则指导及服务并将其纳入SDTM系统进行分阶段达标管理,并筛查并发症,每2-3个月来院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并予提醒督促来院检查[5-7]。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对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认识态度、出院后降糖药的使用或预混胰岛素的使用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8]。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丹纳泵治疗的19例患者出院后改用口服二甲双胍药物治疗,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四次均达标,在5.0%-6.8%,其中有5例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三个月后停药,仅仅通过饮食及运动治疗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达标。
对照组19例均长期口服降糖药物或预混胰岛素治疗,复查四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其中有11例患者6.5%-7.0%,有8例患者漏查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7.0%-7.8%之间,未能达标,由此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胰岛素泵是一种更为完善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式,以基础量和餐前追加量的形式,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的持续性基础分泌和餐前释放[9],保持体内胰岛素维持在一个基本水平,保证病人正常的胰岛素生理需要,不但能有效降低血糖,还能够精细调节夜间基础输注量,能有效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使初启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功能得到部分修复,进而更加有效平稳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达标,进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通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今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达标有相关性作用,值得推荐[11,12]。
参考文献:
[1]陈薇,糖尿病给全球带来重负[J].国外医学情报,1999,20(1):4.
[2]郭永强.糖尿病足溃疡病外科治疗66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7):985-986.
[3]王想.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20-22.
[4]尤黎明,尤瑛.内科护理学[J].2014,11(5):584-591.
[5]符鸿俊,林琴,应晓剑,等.社区糖尿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24-26.
[6]戴晓灵.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73-374.
[7]杨曼.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中国社区医师,2016,37(3):144-146.
[8]龚炜.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6(10):133-134.
[9]高立平,许文灿.口服用药、胰岛素强化、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比较[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21(4):335-336
[10]陈伟,张红梅,陈丹,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0):201-202.
[11]刘晓斌,王凉,刘斌,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2):159-162.
[12]周青霞.血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及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4):156-157.
论文作者:杨召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血红蛋白论文; 患者论文; 胰岛素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