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录:任何一种班级管理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和谐互助高效”的集体。在农村学校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总结和不断的探索,提炼出了操作简易、运行高效的“一对三” 帮扶制度,这项制度是开启班级“和谐互助高效”的一把好钥匙。
关键词:和谐 高效 集体
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作为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物质载体,用包容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投入到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班级管理中。任何一种班级管理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和谐互助高效”的集体。
在农村学校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总结和不断的探索,提炼出了操作简易、运行高效的“一对三”帮扶制度,这项制度是开启班级“和谐互助高效”的一把好钥匙。
“一对三”帮扶制度是责任到人,民主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形式。具体操作的措施是:由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帮扶三名学习困难的学生。优秀生对三名学困生的帮扶是全方位的,包括作业交纳、课文背诵、课堂纪律、出勤、义务劳动……例如:帮扶人(优秀生)要按时督促收缴并检查被帮扶人(三名学困生)的作业,再由帮扶人将作业上交课代表,这样,每位帮扶人一次向课代表交纳四本作业,对作业未完成的同学,由帮扶人负责,并要求及时督促补救。帮扶责任人要及时督促检查帮扶对象的课文背诵情况,一定要想高招、出实招,促其按时完成背诵任务,以便提高学困生储存知识的能力、开发学习的潜力、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帮扶责任人在上课前,要核查帮扶对象的到位情况,并对其上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帮扶责任人受班委会的监督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帮扶责任人的任何渎职行为,按照班规班法进行责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对三”是个互助体,虽然有主次,但是,原则是取长补短。例如:陈康同学是帮扶责任人,赵瑞同学是被帮扶的对象,前者对后者要在作业交纳、课文背诵、出勤纪律、卫生劳动等方面进行督促帮助;但是,在英语学科上,赵瑞同学优于成康同学,陈康可以得到赵瑞的帮助。
这项制度让全班同学踏上了“从丑小鸭到美丽天鹅”的蜕变之路,高效地推进了后进生的转化。搞好学习,取得进步,是每个学生的愿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进步的愿望更为迫切,却往往因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多,又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致使学习进程受阻、学习信心受挫。
“一对三”帮扶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帮扶责任人会主动地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要制定课后需要了解掌握或记忆的相关知识点。这种帮助是主动性帮助、是全方位帮助、是全过程帮助,就这样,天天帮扶,日久天长,滴水成渊,到头来,学困生的问题少了、掌握的知识多了、学习成绩极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好习惯就养成了,最后,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我们班的陈康同学入学的时侯是第五十三名,是班上倒数第五名的学生,到第一学期结束时在班上排名二十四名,第二学期结束时,已经是班上第十名的学生了,由被人帮扶的学困生,变为帮扶别人的优秀生,原因是:有了快步往前走的同学的帮带,让陈康同学朝前跑起来了。
在“一对三”帮扶制中,一个帮扶人对帮扶对象实施督促管理职责,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被帮扶人每时每刻都受到来自班集体关注、关心和帮助,这样,大大地强化了全班同学的集体观念,有力地推动了“和谐互助高效”的班级创建进程,是实施自主管理、民主管理、高效管理的一项有效途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一对三”帮扶制度实施效果显著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展现自我、张扬能力的愿望和要求。
“一对三”帮扶制度为他们实现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提供了现实平台,班主任只须精心协助、合理引导,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创新理论提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基础教育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造始于问题。
“一对三”帮扶制度因问题而生,“一对三”帮扶活动,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而班级授课制是基础教育的主要组织模式,改革班级管理体制,探索班级管理方法,向管理要质量,向制度要质量,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论文作者:刘慧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高效论文; 制度论文; 作业论文; 同学论文; 班级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