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论文_刘静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05例产妇,按照随机次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目标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更低;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性大幅提升,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目标管理;急诊;剖宫产

剖宫产产妇逐年增涨,使得与之相关的临床护理工作愈发受到重视,而急诊剖宫产更加不容忽视,帮助此类产妇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施术效率与恢复效率,是护理工作重中之重[1]。本文分析了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在2015年的1月~2016年的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的105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次序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1)对照组,纳入产妇52例,年龄最小产妇22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是(28.4±4.5)岁;其中有初产妇32例,经产妇20例。(1)观察组,纳入产妇53例,年龄最小产妇22岁,最大39岁,平均年龄是(28.6±4.7)岁;其中有初产妇34例,经产妇19例。两组产妇在基本资料方面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护理目标管理,此方法于之前急诊科便开始实施,方法如下:①明确管理目标,首先,成立目标管理小组,由高资质且护理知识、技能俱佳的护理人员组成,调查急诊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常发生的问题,将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我们认为,针对急诊剖宫产产妇的护理管理目标在于产前缓解产妇不良情绪,减轻压力,最大程度保障产妇能够舒适分娩[2];围术期强化人员配合度、协作性、默契度,保障各项护理服务有效、有序;术后及时调整管理目标,帮助产妇减轻疼痛,享受人生角色转换的喜悦。②制定护理目标管理内容及实施计划,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及各方面评估结果,制定具有计划性、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目标管理内容,并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理、管理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知护理目标管理相关内容,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就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旨在同步提升护理人员知识、技能、责任心与主动服务意识。③护理目标管理实施,在产妇被送至入院时开始,由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按计划着手落实护理目标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及各方面反馈灵活调整,在每天清晨进行交接工作时,管理小组人员要对前1d护理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行回顾,发现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持续改进,要求保障各处细节不被疏忽。④护理目标管理内容:(1)心理护理,由于产妇多是急诊入院,再加上剖宫产这一应激源,常常导致其产生较为强烈的生理、心理反应,产妇的耐受能力、调节功能有所下降,甚至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3],固给予产妇有效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要求护理人员快速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明确产妇存有的不良情绪,利用掌握的干预技巧,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2)健康教育,术前与产妇进行简短交流,利用此机会开展健康教育,为产妇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法与需要患者注意、配合的事项及施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告知施术的目的,强调手术安全性与患者积极配合的重要意义,提高产妇的配合度,保障施术顺利。(3)术前准备,保障救治环节有条不紊,做好预见性准备工作,保障药品及时应用到位且操作准确;术前给予产妇阿托品及鲁米那钠肌注,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降低施术过程腺体分泌;施术流程化术前检查、备皮、导尿管留置工作;存在危险因素较多的孕妇要予以采血,做好配血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将血量准备充足;一些产妇术前并未予以禁食,行麻醉处理是容易发生呕吐等不适,需重视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分泌物并予以吸氧。(4)第一时间让产妇与新生儿皮肤接触,告知宝宝健康,增进产妇的幸福感;准确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告知疼痛原因属机体正常反应,不必太过紧张,教会其减轻疼痛的办法并嘱咐其合理应用镇痛泵;强调母乳喂养重要性,鼓励产妇尽早开奶哺乳,分散产妇对疼痛注意力。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SDS、SAS量表评分;待产妇稳定时以问卷形式调查产妇对急诊护理工作过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后SDS、SAS量表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更低,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在接受护理后SDS、SAS量表评分对比

3讨论

产妇在妊娠阶段情绪波动就较大,在受到应激反应影响,在围术期心理状况并不稳定,易产生多种负性情绪,对施术效率及术后恢复构成不良影响,而接受急诊剖宫产的产妇这种状况更为严重,此类产妇多数没有做好准备,又担心施术是否顺利,配合度也不佳,固需要在护理方面给予重视,保障施术顺利及满意的预后[4]。但既往给予产妇常规护理及护理管理,常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护理效果也差强人意,无法保障护理服务的全面性。目标管理属现代管理中先进管理方式的体现,强调的是对目标的整体管理。护理目标管理的基础则在于将护理目标做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合理调配人员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将护理目标存在的风险因素降至最低[5]。

此次研究给予观察组护理目标管理,通过护理目标的确定,制定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及预见性的管理内容及实施计划,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予以产妇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知干预,做好周密的手术准备,同时在术后加强观察,帮助产妇减轻痛苦,提升幸福感。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更低;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充分表明,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颇为显著,能够促进护理质量、安全性大幅提升,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光红.急诊剖宫产护理中护理目标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3992-3993.

[2]张瑞永.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33-34.

[3]姚金玲,李馨.急诊剖宫产护理中护理目标管理的作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2):670.

[4]甄小芸.剖宫产中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27:99-100.

[5]臧亚芹.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4,14:78 + 80.

论文作者:刘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7

标签:;  ;  ;  ;  ;  ;  ;  ;  

护理目标管理在急诊剖宫产中的应用论文_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