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教育管理培训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管理培训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充分理解美国“今天”的学校教育管理培训模式和证书制度及其特征,首先应对它的“昨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如表1所示, 美国的学校管理已大致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角色、人生哲学、培训和证书类型,从表中可清楚地看到,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在正规性、复杂性和结构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从业余到专业,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人的和直觉的培训到科学的培训。它的发展可由不同的类目来概括:注重效率、事务性管理、科学的管理及应用行为科学理论。
表1 学校教育管理培训的演变
第一阶段:“哲学家式的教育家”(1865—1900)
早期的美国学校校长,通常从其他教师那里得到一些教育基本理论方面的指点,但未受过正式的领导培训,有关学校管理和证书制度的理论,那时根本还没有,难怪当时最早出现的学校领导理论——“性格理论”和“伟人”领导方法,是以这些早期的模范校长的个人品质为依据的。这些学校领导模式成为以后几代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仿效的典范。
第二阶段:“教育家式的资本家”(1900—1912)
当商业精神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学校领导也势必运用那些最现代的商业经营方法,接着,美国教育中的“效率崇拜”诞生了,20世纪初的大量移民造成对学校的需求量骤然增加。这一时期的学校管理者竭力用较少的资源为更多的儿童办更多的事情,1910年秋,泰勒的著作在美国引发了一场“科学管理”运动,此运动给学校管理人员施加了更大的压力,促使他们为不断增多的学龄儿童服务,同时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办更多的实事。
根据记载,至1913年,许多未在商业管理方面受过训练和没有能力做到务实、有效的学校管理人员都被解职,因此,那些没有在商业准则、财政或效率方面受过训练的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扮演“哲学家式的教育家”的年代基本结束了,公众要求学校做到规模更大、质量更好、效率更高但钱更少(1900—1913年是美国的高通货膨胀时期)。做教师时所接受的那一点点训练使得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新的岗位要求。因此,虽然还没提证书上的要求,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越来越必要。
第三阶段:“企业经理”(1913—1915)
那些在20世纪初的“大调整”中“幸存下来”的学校领导,清楚地知道,要么学会商业法则,要么就遭免职。马萨诸塞州纽顿学区教育局长斯波尔丁提出,学校最好“按简单而可靠的商业法则来管理”,“以科学的管理来改进学校系统”。他将学校改良与良好的管理联系在一起。这一观点旨在以大班教学形式减少每位学生的教育开支。这在当时深受地方学校委员会中一些企业家代表的欢迎。
大学也认识到有必要设置校长和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以促进良好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办学效益。随着科学管理学、工业心理学和工程学的兴起,大学教师迅速把学校管理工作与学校办学效率和高质量的“产出”紧密联系起来。行政管理人员最佳培训模式的知识范例就此建立。
以此为开端,大学开始教授管理学课程;各州开始设置管理人员必须达到的各种要求。为了使学校更加务实、讲求实效,就必须控制教师、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行为,这就需要权力的集中和督导员的明确指导。这样,“最佳培训模式”的组成要素可以清楚了,科学探究的形式、管理的语言、以效率为目标、集权化领导。
第四阶段:“学校总监”(1915—1929)
1915年至1929年是校长权力的上升时期。那时,校领导被视为“教育的首领”,在雇佣或解雇教职员、设置和监督课程方面几乎拥有无限制的权力,并控制着地方学校委员会和社会舆论,这些校长一般受过大学的高级培训,持有硕士学位,并且在许多州校长必须申请上岗证书。他们所接受的培训强调实际应用,并以行为科学为其知识基础。
第五阶段:作为“社会变革的倡导者”的管理者(1930—1950)
大萧条以后的几年里,管理上的商业标准渐遭冷落。管理人员及其培训者开始思考管理培训中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人们期望学校领导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协调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社会目的之间的关系。
至1950年,大多数美国学校管理者已开始接受学校管理专业研究生高级课程的培训,有38个州要求地方教育官员和公立学校校长必须持有上岗许可证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生学位(通常是硕士)。尽管科学的管理模式对教育目的这样的问题已有所触及,但就培训而言,它仍是高度实用性的。在许多大学,教育管理培训仍没有学术地位,算不上一门完全的大学课程。
第六阶段:作为“行为科学家”的管理者(1950—1985)
本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学校管理者被训练成所谓的“应用社会科学家”,教育管理的教授和学员们借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的概念来理解学校领导的活动。
此时,教育管理培训者对受训内容的看法正趋于一致,接着要做的就是设计资格证书培训方案,然后征得州政府的同意。行为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管理培训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管理研究队伍,确立了专门的研究方法,使培训课程有了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使课程具有了经验的、实证和行为的特征。如果能把“可预见性”引入培训过程之中,那么,就能创造一套普遍的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种证书制度。
同样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相信可预见性、验证假设、规范人类行为和组织结果。社会科学使教育管理有了共同语言,有了一套共同的假设。更重要的是,它使学校管理的研究在大学学者和科研人员中有了可敬的学术地位,使学校行政管理理能与商业管理、政策科学、公共行政管理在学术上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