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雒瑾[1](2021)在《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和腹部增强CT显像在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学特点,评价PET/CT结合腹部增强CT在胰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期SUVmax、延迟SUVmax、靶本比(TBR)、滞留指数(RI)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3.探讨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胰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和肝转移的临床价值;4.探讨胰腺癌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因胰腺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资料,其中26例患者有明确的手术病理结果,40例有其他组织学检查结果,余19例患者有大于6个月的临床随访结果。纳入患者同期行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和腹部增强CT显像。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术后病理或其他组织学检查结果及长期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标志物等综合诊断)的最后临床诊断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价PET/CT、腹部增强CT及PET/CT+腹部增强CT联合显像三种显像方法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计算代谢参数早期SUVmax、延迟SUVmax、TBR及RI在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最佳诊断临界值。18F-FDG PET/CT和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的符合率。进一步评估胰腺癌组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的关系。结果1.18F-FDG PET/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94%、73.91%、87.06%,PET/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0.67)。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26%、91.3%、84.71%,增强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好(k=0.66)。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00%、95.65%、98.82%,PET/CT联合增强CT显像判定胰腺占位性质与“金标准”一致性非常好(k=0.97)。腹部增强CT与联合显像比较,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为12.07,P=0.001)。PET/CT与联合显像比较,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5.21、4.21,P分别为0.02、0.04)。2.PET/CT判断胰腺癌的早期SUVmax最佳诊断阈值为3.27(曲线下面积0.948),此阈值对应早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8.7%,特异性为91.3%;延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4.27(曲线下面积为0.959),此阈值对应延迟SUVmax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8.7%,特异度性为95.7%;TBR判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1.59(曲线下面积为0.911),此阈值对应TBR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82.3%,特异性为87.0%;RI判断胰腺癌的最佳阈值为17.54(曲线下面积为0.667),此阈值下RI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为75.8%,特异度为56.5%。3.18F-FDG PET/C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0.00%、27.27%、72.73%。腹部增强CT对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55.00%、72.72%、59.09%。两者联合诊断腹腔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及肝转移符合率分别为95.00%、90.90%、95.45%。4.肿瘤直径<4cm和≥4cm两组患者的早期和延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组患者早期与延迟显像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早期、延迟SUVmax与胰腺癌直径呈中等程度相关性(Spearman系数分别为0.599、0.567)结论1.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胰腺癌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的影像学检查,且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2.以早期SUVmax3.27,延迟SUVmax4.27作为诊断胰腺癌界值,对应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本研究也发现SUVmax、RI、TBR值为临床胰腺癌诊断的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18F-FDG PET/CT对胰腺癌及胰外转移的诊断有更高的灵敏度,尤其对淋巴结和肝转移的评估,增强CT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诊断有很好的灵敏度。两者在胰腺癌临床分期评估方面各具优势。4.胰腺癌病灶直径与早期显像SUVmax和延迟显像SUVmax均有相关性。
陶文鹏[2](2020)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超声内镜特点及诊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起源于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细胞中的异质性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是一种有缓慢的生长速度以及分泌各种肽激素和生物胺能力的一大类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散布全身各处,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分布于全身不同的解剖位置,但最常见的是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脏器,超过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半数。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为散发,其确切病因仍在研究中,考虑遗传因素可能与其发生相关。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断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为这些肿瘤具有多种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进食哽咽、腹部疼痛、腹部包块、便血、肠梗阻等,这些临床症状大多与肿瘤发生的部位有关。目前,有一半以上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是在成像诊断检查或是因其他适应症而进行的内窥镜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局灶性病变可能很小且通常位于非典型位置而不易被发现。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成像诊断对于确定原发灶的位置、疾病的分级、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的监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认识和诊疗手段的提高,对其病理特点、治疗方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预后的研究颇见成效,但鉴于其发病率较低,且种类繁多,其诊断仍是第一要务,没有一种单独的成像方法是足够的,因此,为了准确诊断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应结合多种成像诊断并结合其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估。随着近年来超声内镜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师对于超声内镜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不断提升,因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超声内镜对消化道病灶的精准诊断得到认可,也使内镜医师能够更好地结合超声影像对GEP-NENs进行位置、层次、大小、边缘等方面的评估,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内镜下微创治疗也因其优势性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成为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在内镜下治疗前对病灶进行超声内镜的评估,能够更直观的评估病灶情况,规避术中风险,提高病灶的完整切除率,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不同成像诊断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不同成像诊断的优缺点及超声内镜的优势性,同时总结治疗手段,分析超声内镜下病灶的完整切除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评价超声内镜在胃肠神经内分泌瘤内镜治疗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9例病理确诊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研究:(1)一般资料: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位置分布及其分级。(2)回顾性分析其成像诊断资料,整理其影像学表现及特点,分析其优缺点。总结治疗手段,完整记录内镜治疗患者的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的资料。(3)使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99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患者中,男性为110例,女性为89例,平均年龄为54.37±7.58岁(范围在22-67岁),根据其病理分期分级为:G1期80例(40.2%),G2期40例(20.1%),G3期79例(39.7%)。影像学检查以超声内镜为首选,CT和MRI可作为疑似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的检查方案,其对远处转移病例有一定诊断意义。治疗上多选择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放化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因其解剖学位置大多选择手术、药物或放化疗治疗,胃肠神经内分泌瘤(gastrointestin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I-NENs)大多选择内镜下治疗,共115例,对其术后切缘进行病理学检查,共有68例达到完整切除,大部分为肿块<10mm,位于粘膜层的G1期胃肠神经内分泌瘤(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其术中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共有术中穿孔2例,术后迟发性出血5例,及时有效处理并发症后均未追加手术治疗。结论1.神经内分泌瘤患者在不同影像检查中具有一定特异性。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定位上超声内镜较其他影像学检查存在优势。2.根据其成像诊断明确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对其治疗手段选择具有指导意义。3.胃肠神经内分泌瘤在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内镜治疗的完整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雷蕾,肖迅,张志宏,宋彦[3](2020)在《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检测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CgA)检测诊断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疑似消化道NEN患者的超声内镜检查和CgA检测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超声内镜检查、CgA检测与两者联合对消化道NEN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703),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4.17%、特异度为55.56%、准确度为82.17%;血清CgA检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般性较好(Kappa值为0.786),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7.08%、特异度为77.78%、准确度为86.43%;超声内镜检查与血清CgA检测联合与病理检测结果的一般性较好(Kappa值为0.836),其诊断NEN的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89.15%,均高于单一检测或检查(均P<0.05)。结论与单一检测或检查比较,超声内镜检查联合CgA检测诊断消化道NEN的效能更佳。
乔丽丽[4](2020)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4例明确诊断为胰腺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化验及定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34例胰岛素瘤患者中男:女为13:21,发病年龄(46.865±17.7007)岁,确诊年龄(50.029±16.8801)岁,病程1~264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0.4~36.7 kg/m2。34例中,其中一例为胰体、胰尾双发肿瘤,共35枚瘤体,位于胰头部14例(48.6%),胰体部10例(28.6%),胰腺体尾交界区6例(11.4%),胰尾部5例(14.3%)。35枚瘤体,瘤体直径在0.7~8cm之间,其中<1cm 6枚(17.1%),1~2cm之间24枚(68.6%),>2cm 5枚(14.3%)。2、3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1例仅表现为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13例仅有中枢神经源低血糖症状,11例即存在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又有中枢神经低血糖症状。23例表现为仅空腹发作低血糖,10例表现为空腹及餐前发作低血糖,1例表现为餐后及餐前低血糖发作;27例表现为体重增加,7例表现为体重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情况:0~25 kg不等;6例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癫痫等。3、低血糖症发作时化验血糖在0.97~3.26 mmol/L,胰岛素水平5.31~94.55u IU/ml,C肽0.87~7.33 ng/m L;低血糖与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提示C肽释放修正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89,其次是胰岛素释放指数相关系数为-0.661,C肽释放指数相关性为-0.627;按肿瘤大小分为直径D<1.0cm,1.0≤D<2.0cm,D≥2.0cm三组,三组患者的血糖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3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曲线结果分为4型,其中18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低平型,9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正常型,4例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型,2例表现为糖尿病型;胰岛素释放曲线结果33例均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水平仍处于不恰当增高。34例低血糖发作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不恰当增多,其中低血糖发作时34例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均分别高于3u U/m L、0.6ng/m L,80.6%(25/31)胰岛素释放指数即血胰岛素/葡萄糖>0.3;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31/31)>50,C肽释放指数100%(28/28)>53.6,C肽释放修正指数85.7%(24/28)>0.61;胰岛素/C肽均<1(28/28),统计分析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C肽、C肽释放指数、C肽释放修正指数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定位检查发现肿瘤的阳性率:经腹超声检查30.8%,普通平扫CT66.7%,增强CT 90.0%,磁共振成像89.5%,增强磁共振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00.0%,统计分析得出在胰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经腹超声、普通平扫CT、增强CT、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在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增强要优于其他四种,经腹超声阳性率最低。结论1、胰岛素瘤典型症状多为清晨自发性低血糖症,也可因进餐延误、运动、劳累、精神刺激等导致诱发,进食后症状迅速缓解。另外胰岛素瘤低血糖发作也可发生在餐前,甚至发生在餐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少部分体重可无明显变化甚至表现为体重减轻。另外本研究发现胰岛素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瘤体大小无关,而与胰岛素、C肽等胰岛功能指标相关,这间接表明肿瘤大小与胰岛素、C肽绝对值等无明显相关。2、低血糖是胰岛素瘤的特征之一,低血糖症状发作时测定血糖值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2.8mmol/l,一部分发作时测血糖无明显降低。目前筛查胰岛素瘤的常用化验指标为胰岛素释放指数,本研究发现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小于0.3,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修正胰岛素释放指数及C肽释放指数漏诊率更低。少数胰岛素瘤患者可以表现为低血糖发作时血胰岛素、C肽水平均不高,IRI<0.3,在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之前,必须在低血糖发作时检测血浆胰岛素原水平,胰岛素原水平大于等于5pmol/L是诊断胰岛素瘤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IRI、修正IRI、CPI及修正CPI等多种指标联合应用降低漏诊率。3、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仍处于不恰当高水平。4、手术是胰岛素瘤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精确定位检查是必要的,这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以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胰岛素瘤通常是较小且为良性,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尚无一种检查手段能100%准确定位,关于胰岛素瘤定位检查,本文建议薄层螺旋CT联合CT增强作为胰岛素瘤定位诊断首选,不建议常规筛查经腹超声除外胰岛素瘤;胰腺核磁及核磁增强适用于肿瘤体积过小、靠近血管生长、或CT动态扫描动脉期时相不准以及观察肿瘤与主胰管关系时。当临床及化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胰岛素瘤而影像学CT等检查提示不除外恶性时,建议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可内镜下行细针抽吸活检明确胰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进一步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等高度提示胰岛素瘤,而经腹超声、CT平扫及增强、核磁平扫及增强等常规手段未发现病变时,建议行68Ga-exendin-4PET/CT显像检查。
马翠华[5](2020)在《Photoshop辅助超声内镜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和平滑肌瘤(Leiomyoma,LM)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下的影像特点容易混淆,单独应用EUS无法准确进行鉴别。故本研究中我们将Photoshop技术引入其中,使用Photoshop软件将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超声内镜图像的主观判断指标—回声强度和回声均匀程度转换为客观数据进行比较,以期探索将两者鉴别开来的新手段。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4月至2019年6月行胃镜及EUS检查,并行内镜或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例,最终经病理或免疫组化确诊为GIST或LM,排除资料记录不完整者最终纳入71例(26例GIST、45例LM,食管23例,贲门2例,胃43例,十二指肠2例,结直肠1例)。对资料记录完整的病变进行回顾性研究,指标包括性别、年龄、EUS特点(病变直径、位置、起源层次、回声、形状、分叶、表面情况、生长方式、边缘光滑情况、有无钙化);并比较EUS与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两种SMT诊断上的差异。用Photoshop CS6软件测定EUS图像的灰度平均值(表示回声强度,回声强度越强,灰度平均值越高)和标准偏差(表示回声均匀程度,回声均匀程度越差,灰度标准偏差值越高)。每例病变EUS图像测量5次以减少误差,分别取其平均值用灰度平均值均值(Tmean)和标准偏差平均值(TSD)表示。分析所有部位的GIST/LM和仅位于胃的GIST/LM的灰度Tmean、TSD的特点。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灰度Tmean和TSD指标鉴别GIST和LM的价值。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Graph Pad Prism 7绘制图表。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各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GIST和LM病变分布特点:45例LM分布于食管21例、贲门2例、胃20例、十二指肠和结直肠各1例,男女分别为18和27例,平均年龄为(54.67±9.71)岁。26例GIST分布于食管2例、胃23例、十二指肠1例,男女分别为10和16例,平均年龄为(62.62±11.56)岁。2.EUS对GIST和LM的诊断价值:根据与术后病理的比对,发现EUS对LM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在56.8%-96.3%之间。EUS诊断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在55.8%-92.9%之间。EUS对两种SMT定性和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MSCT(60.7%vs 17.9%,100%vs 51.8%)。EUS下GIST与LM在发病年龄、病变位置、起源层次、回声、钙化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直径、生长方式、表面情况、形状、分叶、边缘光滑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3.GIST和LM灰度Tmean和TSD特点:GIST的灰度Tmean高于LM(32.193±8.294 vs 20.867±11.449,P=0.000),灰度TSD亦高于LM(12.180±4.307vs 7.326±3.187,P=0.000)。同样方法对仅位于胃的GIST(23例)和LM(20例)的灰度Tmean、TSD特点进行比较,发现胃GIST的灰度Tmean高于胃LM(31.300±8.370 vs 16.170±8.930,P=0.000),灰度TSD亦高于胃LM(11.700±4.220vs 5.820±2.910,P=0.000)。4.ROC曲线评价灰度Tmean、TSD对GIST和LM的鉴别诊断价值:(1)灰度Tmean和TSD鉴别GIST和L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1(95%CI 0.723-0.918)和0.817(95%CI 0.718-0.913),确定鉴别两种SM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时所对应的临界值(Tmean=33.281、TSD=10.103)。当Tmean≥33.281或TSD≥10.103时,将GIST从LM中鉴别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在69.0%-85.7%之间。(2)同样方法,对胃GIST(23例)和胃LM(20例)行灰度Tmean和TSD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93(95%CI 0.796-0.991)和0.891(95%CI0.799-0.983),选取最佳临界值(Tmean=22.298、TSD=10.048)。Tmean≥22.298或TSD≥10.048时,将胃GIST从胃LM中鉴别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在80.0%-91.3%之间。结论1.EUS单独应用于确诊GIST/LM存在一定的误诊率。2.EUS较MSCT对于两种SMT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3.Photoshop软件辅助EUS对鉴别GIST和LM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胃GIST和胃LM,GIST回声强度较LM强、回声均匀程度较LM差。此方法是一项无创、经济的检查手段,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朱建华[6](2019)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主要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径大小不等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经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初步诊断;小探头超声内镜(EUS)下诊断,明确病变大小、肠壁分层来源、浸润程度及周边血管、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导取活检和ESD拟切除范围及深度;严格掌握ESD治疗适应症,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在0.5-1.2cm病灶行ESD治疗,内镜下标识预切除范围,粘膜下多次注射、黏膜切开、病变剥离及创面处理;术后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囊泡突出素(Synaptophysin Syn)、嗜铬颗粒蛋白A(Chromogranin-A 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CEA、p53 等检验;定期随访复查内镜及相关检查。结果:1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0.5-1.2cm,直径平均0.6±0.2cm。超声内镜提示病灶来源于黏膜下层和/或黏膜深层低回声病变,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无固有肌层、血管浸润及周边淋巴结肿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下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无穿孔,术中出血6例,予以Dualknife刀头电凝止血,病灶基底部与周缘病理无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残存;免疫组织化学检验Syn94.4%(17/18)、CgA83.3%(15/18)、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44.4%(8/18)、CEA0.0%(0/18)、p53 0.0%(0/18)提示诊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且预后良好。随诊1月一60个月无复发。结论:肿瘤直径<1.2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前给与超声内镜检查明确肿瘤所在直肠肠壁间分层来源、大小、回声性质、与固有肌层及周边淋巴结及组织器官情况,选择ESD治疗安全有效。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对肿瘤分级高、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应积极评估远处转移风险。
彭娜[7](2019)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s PPC)的疗效及无X光监视下此项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EUS引导下经胃穿刺支架置入引流术的24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6-82岁)均经腹部超声或CT明确为胰腺假性囊肿,有X光监视19例,无X光监视5例。2.由超声内镜操作经验丰富的医师为患者先行EUS检查,符合适应证的患者进一步行EUS引导下经胃穿刺支架置入引流术。3.术后常规给予禁食水、抗生素、抑酸、补液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无发热、腹痛等不适,观察有无出血、穿孔、感染等短期并发症。4.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便了解手术的中期、远期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1.穿刺情况:24例患者中穿刺成功23例,其中有X光监视18例,无X光监视5例,未穿刺成功1例,总体穿刺成功率为95.8%(23/24),有X光监视穿刺成功率为94.7%(18/19),无X光监视穿刺成功率为100%(5/5)。2.并发症情况:术后感染4例,均为有X光监视。无穿孔、出血、支架堵塞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其中有X光监视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4/18),无X光监视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5)。3.有无X光监视、囊肿大小、囊肿部位、囊肿有无分隔与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随访结果:1例失访(有X光监视),复发2例(均为有X光监视),治疗失败1例(有X光监视),总体治疗成功率为95.5%(21/22),有X光监视的治疗成功率为94.1%(16/17),无X光监视的治疗成功率为100%(5/5);总体复发率为9.1%(2/22),有X光监视的复发率为11.8%(2/17),无X光监视的复发率为0%(0/5);无死亡病例。结论:1.本研究通过观察EUS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术治疗PPC的穿刺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证实该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2.另外,此项技术在无X光监视下仍安全有效,减少了辐射危害,使治疗更加方便可行。
吴朴[8](2018)在《41例胰岛素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7年12月4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本研究中,男性患者占36.6%,女性患者63.4%,男女比例为1:1.73,平均发病年龄43.4±10.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1.7±0.44cm,胰岛素瘤在胰头、体、尾分布分别占26.8%、34.2%、39.0%,良性肿瘤37例,恶性4例。2.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Whipple三联征表现,空腹血糖总体波动在1.4~4.2 mmol/L,4例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其余IRI/G均>0.3。术前常规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41例,诊断率为60.9%(25/41);增强CT 32例,诊断率为84.3%(27/32);MRI22例,诊断率为90.9%(20/22)。术中超声检查8例,诊断率为100%(8/8)。3.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肿瘤摘除术25例(60.9%),胰体尾切除术9例(22.0%),胰中段切除术3例(7.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9.7%)。4.所有患者手术后临床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单纯肿瘤摘除术组的手术时间158.4±26.7min、出血量64.8±15.6ml、术后住院天数5.7±0.8d;部分胰腺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229.3±78.4min、出血量116.3±46.6ml、术后住院天数7.4±1.9d。5.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应性血糖升高。单纯肿瘤摘除术组胰瘘情况:A级为28%(7/25),B级为8%(2/2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4%(1/25),切口感染发生率4%(1/25),术后未出现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部分胰腺切除术组胰瘘情况:A级31.2%(5/16),B级18.7%(3/16),术后胃排空障碍为6.2%(1/16),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率6.2%(1/16),切口感染为6.2%(1/16),术后未出现急性胰腺炎。[结论]1.增强CT、MRI用于胰岛素瘤的诊断,方便、无创、准确率高,可作为影像学的首选检查。2.外科手术是根治胰岛素瘤的有效方法,胰岛素瘤手术后胰瘘和反应性血糖升高发生率较高。单纯肿瘤摘除术是胰岛素瘤主要术式。3.相比部分胰腺切除术,单纯肿瘤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轻、康复快等优点。
赵欢[9](2018)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经超声内镜检查考虑诊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并行手术获得病理结果的病历资料,通过比较EUS诊断及病理结果,评价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内镜诊断17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整体符合率为71.9%,普通内镜大多数未给予明确诊断,故超声内镜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普通内镜;超声内镜对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起源层次的整体诊断符合率为91.0%,EUS诊断与病理符合的长宽径和不符合的长宽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病灶的治疗方式的选择起到关键性提示作用,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病变体积较小的病灶的诊断仍较局限,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内镜,查看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的演变情况,以明确诊断,EUS对于起源于黏膜下第3、4层的低回声病变的误诊率较高,故除在行超声内镜检查时,多点-多方位进行探查,以便找到特征性的声像图,或建议行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并行病理检查,同时达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钟毅[10](2017)在《EUS-FNA和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毗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消化道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和经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毗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两者联合对全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窥镜室行EUS-FNA检查的60例患者及行EBUS-TBNA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EUS-FNA在消化道及其毗邻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EBUS-TBNA在呼吸道及其毗邻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两者联合在全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60例行EUS-FNA检查患者中42例(70.0%)经EUS-FNA获得诊断。最终诊断恶性病变46例,良性病变14例。EUS-FNA对消化道及其毗邻恶性占位病变诊断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36/48),100%(12/12),100%(36/36),50.0%(12/24)。78例行EBUS-TBNA检查患者中,65例(83.3%)经EBUS-TBNA获得诊断。最终诊断恶性疾病的有67例,良性病变11例。EBUS-TBNA对纵隔及肺部恶性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3%(58/68),100%(11/11),100%(56/56),50%(11/22)。93例纵隔或肺门占位性病变行EUS-FNA或EBUS-TBNA检查,64例诊断为肺癌,EUS-FNA联合EBUS-TBNA对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55/64),100%(21/21),100%(55/55),75.0%(27/36)。EBUS-TBNA组7例肺腺癌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4例检测到突变,且均为L858R突变,6例行ALK融合蛋白检测,1例阳性。EUS-FNA组1例肺腺癌行EGFR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无突变,1例行ALK融合蛋白检测,结果为阳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消化道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和经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其毗邻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EBUS-TNA联合EUS-FNA能对纵隔全区域活检,达到“内科纵隔镜”的目的,其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并发症较少。
二、低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超声学及~(18)F-FDG PET/CT 显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2)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超声内镜特点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检测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收集资料: |
1.2.2 内镜检查: |
1.2.3 血CgA表达水平检查: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超声内镜诊断消化道NEN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
2.2 血清CgA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
2.3 超声内镜与血清CgA联合检测诊断NEN的效能 |
2.4 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 论 |
(4)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指标与计算 |
1.1.4 统计学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临床资料 |
1.2.2 临床表现 |
1.2.3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4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5 低血糖与肿瘤大小相关性研究 |
1.3 讨论 |
1.3.1 流行病学 |
1.3.2 临床表现 |
1.3.3 实验室检查 |
1.3.4 术前定位检查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Photoshop辅助超声内镜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2.1 病变分布特点 |
2.2 GIST和LM在EUS下的特点、EUS及MSCT对两者的诊断价值及差异 |
2.3 免疫组化特点 |
2.4 GIST和LM灰度Tmean、T_(SD)特点 |
2.5 ROC曲线评价灰度Tmean和T_(SD)对GIST和LM的鉴别诊断价值 |
讨论 |
3.1 关于EUS对GIST和LM鉴别诊断价值的讨论 |
3.2 关于GIST和LM灰度Tmean、T_(SD)差异的讨论 |
3.3 关于ROC曲线评价灰度Tmean、T_(SD)对GIST和LM鉴别价值的讨论 |
3.4 局限性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EUS及其相关技术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器械选择 |
2.2 术前准备 |
2.3 超声内镜检查 |
2.4 手术步骤 |
2.5 术后处理 |
2.6 病理诊断 |
2.7 随访 |
3. 结果 |
3.1 内镜及EUS表现 |
3.2 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
3.3 并发症 |
3.4 预后及随访 |
4. 讨论 |
4.1 术前诊断 |
4.2 治疗选择 |
4.3 病理检查 |
4.4 并发症、预后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内镜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41例胰岛素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病例资料与收集 |
2 内容与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EUS-FNA和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毗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3 |
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低频小探头超声内镜对胰腺内分泌肿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胰腺良恶性病变18F-FDG PET/CT显像与腹部增强CT显像的对比研究[D]. 雒瑾.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2]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超声内镜特点及诊疗分析[D]. 陶文鹏. 郑州大学, 2020(02)
- [3]超声内镜检查联合血清嗜铬粒素A检测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J]. 雷蕾,肖迅,张志宏,宋彦. 广西医学, 2020(10)
- [4]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D]. 乔丽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Photoshop辅助超声内镜鉴别胃肠道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初步研究[D]. 马翠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D]. 朱建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7]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分析[D]. 彭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41例胰岛素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D]. 吴朴.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1)
- [9]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D]. 赵欢.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10]EUS-FNA和EBUS-TBNA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及毗邻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D]. 钟毅.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