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中心物流效率的国际比较及改进策略_上海物流论文

航运中心物流效率的国际比较及上海的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航运论文,上海论文,效率论文,策略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上海国际物流绩效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差距

(一)比较的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通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代表国家(地区)物流效率的物流绩效指数(Logistics Performance Index,LPI),指数由六个能具体体现国家(地区)当前国际物流状况的指标构成,分别是海关效率、基础设施、产业的竞争性与价格、物流产业的能力、信息跟踪能力、货运的准时性(图1)。

图1 国际物流绩效指数(LPI)与构成

(二)总体绩效排名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发表的报告,表1是全球前15名及中国等相关国家的物流绩效指数(LPI)排名。我国在全球155个国家与地区中的综合物流绩效的排名是第27位,得分为3.49(最高5分)。

(三)上海与发达国家(地区)六个指标的比较

利用国际物流绩效指标对上海(我国)与国际贸易物流世界一流的国家(新加坡、德国、荷兰)及与上海国际贸易物流相关及可能形成竞争性的国家(地区)(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在国际贸易物流效率上的具体差距。根据LPI的5点打分法(1分最低,5分最高),得到如图2~7的结果。

图2 海关通关效率的比较

图3 贸易与运输基础设施的比较

图4 获得竞争性价格货运的便利性的比较

图5 物流能力及物流服务质量的比较

图6 跟踪及反馈货物信息的能力

图7 货物在预定或预期时间到达收货地的频率的比较

二、上海国际物流具体领域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上海口岸的过境管理效率

1.现状与问题。上海口岸出入境管理效率存在时间较长、可靠性较差、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改进的空间:口岸出入境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无纸化通关、电子平台建设、通关查验、服务意识及业务能力、透明度、法律法规等。

2.改进建议。(1)各机构间加强协调和协作。通关的现代化要求各部门之间形成单一窗口(Single Window),使得部门之间“无缝”连接,提高口岸通关的效率。在没有达到理想境界的时机和条件下,建议通关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机构应定期召开协调会议。(2)采用风险管理加进口后审查的机制来改善通关的监督和控制。采用风险管理加进口后审查的管理机制,目的是在为企业提供货物通关方面的优惠待遇的同时,也能加强对货物的监督和管理,寻求提高通关便利与加强货物进出口管理之间的平衡。(3)加强电子通关平台的建设。国外先进通关经验表明,掌握和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资源交流和共享,对改善贸易环境有着重大作用。(4)加强立法的同时增强法律法规以及与海关事务有关的行政法令的透明度。根据世界海关组织(WCO)的调查,大约80%以上的监管机关面临着落后的立法工作所造成的困难。(5)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合作伙伴关系”是很多国家的通关管理及改革中实施的重要内容。超过80%的货物,其风险都是很小的。海关应该为大部分低风险的货物提供通关便利。

(二)运输与通讯基础设施质量与可得性

1.现状与问题。上海运输与通讯基础设施质量与可得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第一,码头的分布较为分散;支线泊位与锚地不足;查验点等辅助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导致查验需要排队。第二,依靠公路进行集疏运的比例较高;铁路集装箱运能紧张,不能满足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对铁路集装箱集疏运的要求;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之间无法实现无缝衔接。第三,小内河航道建设较为滞后,疏运量不足。第四,场站、仓库等基础设施面临结构性矛盾;仓储的空间布局不配套;物流园区的仓储设施成本偏高。第五,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不够充分。

2.改进建议。(1)完善码头等口岸基础设施的管理机制。在硬件得到加强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港政、航政和口岸管理的跨行政区机制;同时推进上海港与周边港口形成分工合理、层次分明的港口群,形成与周边港口的联动发展。(2)加强集疏运体系的建设。集疏运体系是上海物流基础设施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将日益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方面的建设需要得到加强,而在集疏运体系的建设中,铁路、内河及长江内支线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3)场站与仓储基础设施。增加适合第三方物流的仓库供给、陆上运输站场节点等。合理规划仓储的空间布局,包括危险品仓库布局,降低物流园区的仓储设施成本。(4)通信及信息技术设施。注重信息的可得性,即信息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共享,而实现信息集中和共享的根本是突破体制上及观念上的条块分割。

(三)当地物流产业的能力

1.现状与问题。通过对上海两类物流企业(竞争性企业与垄断性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其物流能力现状与问题如下:

(1)竞争性企业现状与问题:“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2)垄断性企业现状与问题:垄断性经营成本过高,导致服务价格往往过高;对垄断性经营缺乏监管与制约手段。

图8 上海国际物流产业单位(企业)构成与调研重点的确定

2.改进建议。(1)对于竞争性企业,需要市场化运作的制度环境、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良好有效的竞争机制不是自然形成的,政府必须针对各个时期面临的突出问题,逐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范竞争主体行为和维护市场竞争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对于垄断性经营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尽量减少垄断带来的成本高、服务差的负面效应。对于口岸政府管理职能外包给企业的业务,需要在保证外包企业资质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招标方法引入一定的竞争性以克服垄断的负面效应。

(四)上海地区物流费用

1.现状与问题。上海国际物流中国内段的物流费用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费用是货主认为较正常(偏低)的;另一部分是货主认为可能偏高的,有一定压缩空间。

图9 上海国际贸易物流费用中国内段的费用分析

2.改进建议。对于垄断性经营导致的某些环节服务的费用偏高问题,需要分析原因与采取对应的策略,因为口岸的一些服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与政府的接口与职能履行有关,并不能完全放开,有时需要唯一性。这些服务的费用控制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政府补贴;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和公开招标;加强监管;隔断与政府行政部门的关系。

(五)国际货物跟踪能力

1.现状与问题。根据对上海的货主单位、物流企业的调查,目前上海国际物流的货物跟踪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

(1)在海关、检验检疫环节,上海港至今没有一个类似香港、新加坡港口那样能全覆盖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现港航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能及时了解通关服务过程中的货物状况。

(2)上海物流产业整体来说是小与弱的企业多,这些企业第一没有国际性的网络,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不强,因此,这些中小物流与货运代理企业不能直接提供有关货物状况的信息。

(3)上海国际物流过程的货物跟踪能力,在国内段还与相关的客观因素有关,主要是国内各部门与地区的条块分割,信息不能共享,造成货物在移动过程的信息脱节。

(4)铁路运输由于能力不足等原因,不能提供货物到达信息。

2.改进建议。(1)改善货物出入境过程的信息透明度。(2)改变目前中小物流企业高端服务能力低的状态。(3)整合集疏运过程中的信息,建立信息平台。(4)提高企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货物到达准时性(物流系统的可靠性)

1.现状与问题。货物到达的准时性(或可靠性)取决于一系列的关键能力,这其中包括整个国际物流的整合服务的可靠性、各个组成环节服务的可靠性,以及它们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无缝衔接能力)等。在该方面,上海国际物流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口岸出入境环节中的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查验过程所需的时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过程中的信息也较难以获得。

(2)物流企业由于自身信息系统的能力与运作的能力限制导致的服务时间不可靠。

(3)口岸电子信息平台与物流过程信息的衔接性造成物流服务时间的不可靠等。

(4)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改进建议。(1)改善出入境管理的透明度,加强报关代理行业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完善出入境管理流程等,加强海关查验管理。(2)提升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尤其是着力培养能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整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3)提升国内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包括加快口岸电子平台的建设,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等。(4)完善上海的集疏运体系,改变对公路集疏运的过度依赖,推进和引导采用水运、铁路的集疏运方式等。

标签:;  ;  ;  ;  

上海航运中心物流效率的国际比较及改进策略_上海物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