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究
——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
钟睿思,任智鹬,马春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摘 要: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按照“3+1+2+3”的培养模式,可以打通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连续性的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整体目标。本文对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设计,并提出了配套的保障措施方案。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课程一体化
一 工商管理学科概况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工商管理的一级学科下包含了四个二级学科:包括企业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会计学和旅游管理。工商管理是培养人才的核心,主要是培养人才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与技巧以及科学的专门方法,从中分析与解决管理企业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1]。
工商管理学科一个特点是宽口径,使高校在进行工商管理学科培养使出现培养模式单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统一的培养模式[2],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培养质量,往往使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激发,能力培养受到阻碍。
对工商管理学科的本硕博体系建设,是打通本硕博培养体系,让有科研潜质与科研兴趣的学生能有更加完善的培养体系,让整个培养体系更具有逻辑化和体系化。
二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个整体的培养目标: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当在具备人文、科学高素养的同时,深入地掌握工商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以及管理实践的方法与技巧,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现代高层次专门人才。
对于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应呈现阶梯式的变化模式,具体来说,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不同的能力: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课程体系打破了本硕博课程壁垒,实现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的有效整合及无缝衔接,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及教学资源的浪费。这必然需要建设一系列相应的保障措施,使本硕博课程建设一体化方案能顺利落地实施,并保障其平稳运行。本文从三个方面提供了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的保障措施方案。
(1)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在本硕博贯通培养的课程建设思想就是要体现本领域与交叉领域的前后呼应,由浅入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能力发展。具体的课程设置见表1。
博士阶段:相比于本、硕。在知识的掌握上,不仅强调知识的厚度同样强调知识的宽度。强调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相比于本硕更加强调应当由创造性的成果,而不再强调具体的业务工作,强调具有独立创新的科研能力。
三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总体思路-“3+1+2+3”培养模式
“3”指的是本科生前3年进行基本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架构的搭建;“1”指的是本科生第4年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兴趣选修部分本硕贯通课程,提前完成部分硕士阶段课程的学习;“2”指的是研究生2年的课题研究和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有余力或有志读博的同学,可以选修硕博贯通课程;“3”指的是博士生3年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阶段。
1.2 研究方法 (1)血清Hcy水平测定:分别采集所有患者治疗前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送检,采用罗氏 Modular P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通过酶循环法进行检测。(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PhihPs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由超声检验科医师进行测量。上述血清Hcy水平测定与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由同一名医师独立完成。
图1 “3+1+2+3”培养模式设计
四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设置
硕士阶段:相比于本科生,在相关知识掌握上从基础知识到强调知识掌握的扎实性,系统性以及专业性。强调科研能分析能力。
表1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设置
五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出一级指标权重,再通过公式(10),充分利用样本熵值对主客观权重进行加权组合,确定综合权重。二级指标涵盖内容较多,无法获取统计数据,因此二级权重仅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要参数及结果见表5。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教师以完成课程大纲为首要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创新科研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变革,将学生“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式”学习甚至是研究。教学方法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可综合运用“探讨”、“实践”、“研究”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还可以通过学科经典论文研讨、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一) 课程编码与学分认定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Festival Tourism in Recent Ten Years based on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word Analysis___________________MIAO Hongjiao,YUAN Yazhong,ZHANG Si 45
(二)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本科阶段:基础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基础知识背景和掌握基本理论,且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科研方面,具备科研初步能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尝到了科研众包的两大益处,相较从前,他们更加敢于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去竞争。不少的企业甚至慢慢养成了“企业要发展,产品(服务)要不断创新”的常态观念。调研中几家平台都反馈,平台上不少企业从最初的“要我创新”变为如今的“我要创新”,而一些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是视科研众包为一条发现创意、解决技术问题最优方案的有效途径。
(1)基于隶属度函数的峰谷时段划分方法。[2]利用隶属度函数进行峰谷时段划分是较为常见的峰谷时段划分方法。对于某一地区的日负荷曲线,必定有一个最高峰点和最低谷点,首先我们制定两条确定的原则:①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高峰点命名为b点,且最高峰点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100%,处于谷时段的概率为0%;②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低谷点命名为a点,且最低谷点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0%,处于峰时段的概率为100%;③在日负荷曲线中将最高峰点除外的另一波峰命名为c。曲线上其余各点的峰谷属性则可根据与a、b、c点的相对位置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的方法来判别其在峰谷时段的概率。
首先,在本硕博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下,课程需要重新进行统一编码。其次是学分认定工作,各学科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在学校规定的学分设置范围内确定各学科类别本硕博学生培养方案的最低学分要求和课程配置。特别的,要关注本硕贯通课程和硕博贯通课程的学分认定工作。
(2)完善教学资源考核机制
在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必然涉及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及合理开发,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用的同时,需建立起长效的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对教学改革成果和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和绩效考核,并对本硕博各阶段课程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还可以通过座谈、访谈及问卷的形式对学科课程、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及实践基地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纳入年底的评优和年终考核以保障教学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日渐增加的维和行动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而广阔的机会使其更密切地参与到全球安全问题上来。[3]这同时也开启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新途径,促进了我国在国际体制中的参与度。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日益扩大的参与度有助于中国参与打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范,使之符合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国家发展,并进一步使中国与国际体制结合在一起。毋庸置疑,参与维和行动有利于中国参与各种国际规则的制订,并可通过主动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参与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制度和各种运行机制的工作,推动地区和全球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推动构建和谐世界,[4]同时也为中国自身的未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3)建设配套的创新型导师队伍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需要相配套的创新型导师队伍。“配套”指的是导师与学生的联系方式。在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要建立起与研究导师密切的联系,循序渐进式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因此,采用学科导师与研究导师相结合的模式。在本科阶段,学生统一实行学科导师制,但是本硕博学生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可以加配一名研究导师,学生从本科阶段起就可以开始了解研究导师的科研项目,长期受到研究导师的耳濡目染,可以初步培养起他们的科研能力。
而“创新型”是对导师队伍质量方面的要求。导师队伍是教学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所以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势必对导师队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导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和科研能力,从而能够为本硕博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知识指导以及科研实践指导;其次,导师应当具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3]
(三) 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高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是保障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应当发挥保障教学管理模式变革的作用。本硕博课程一体化建设旨在打通本硕博课程壁垒,实现本硕博三个阶段课程的整合与衔接,相应的需要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优化设计。传统的管理信息平台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教学资源割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新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应当集中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跨越培养阶段自由选课,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樊乐. 浅谈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J]. 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1):179-179.
[2] 袁君.论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及现状的分析[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B,2013(4):274.
[3] 熊玲,李忠.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1):11-15.
本文引用格式: 钟睿思,等.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一体化建设探究——以工商管理学科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44):21-2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44.007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经管类本硕博课程建设一体化研究:“3+1+2+3”培养模式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钟睿思,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任智鹬,女,土家,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马春爱,女,汉,山东定陶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公司融资及管理。
标签:本硕博贯通论文; 培养模式论文; 课程一体化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