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的护理体会论文_徐艳莲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南漳 441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病毒性肠炎;儿童;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85-02

前言

病毒性肠炎属于是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一种普遍见到的一种多发病,这种疾病一般起病比较快速,在临床中腹泻、排黄色水样便、脓血等均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患儿在病情发展的初期可以发生呼吸道症状,同时还可以伴随有腹胀、腹痛、呕吐等并发症[1]。病情严重恶化的患儿可以出现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因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急诊率逐年呈直线上升的现象,为了降低该病的病发率,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研究出有效优质的护理计划对于增强患儿的治疗效果是迫在眉睫的[2]。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临床护理路径+常规护理)与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儿中,有17例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年龄最大2岁,年龄最小6个月,平均年龄1.24±0.25岁。对照组患儿中,有16例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年龄最大1岁9月,年龄最小7个月,平均年龄1.41±0.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可知其差距甚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患儿家属按一定的时间给予患儿用药,并为患儿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实时记录患儿每一项指标的变化。

研究组: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迅速清楚患儿具体的病情情况,并根据主治医生提出的具体护理要求,给予患儿制定一个临床护理路径表,并且每一天根据表格中的制定的内容给予患儿实施对应的护理服务以及病情变化记录。首选当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可以向患儿与其家属进行医院的治疗环境,并且为给予患儿实施相应的住院护理评估,制定一些与患儿疾病相关的图文相配的疾病健康知识宣传的小册子且发放给家属,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宣教,让患儿家属了对病毒性肠炎具有一定的了解度,教导患儿家属如何科学合理对患儿进行喂养,同时根据有关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缜密的肛周皮肤、粪便等方面的临床护理管理。患儿住院的第二天后,护理人员根据患儿具体的情绪变化情况,如患儿精神过于萎缩、大声哭闹等比较负面的情绪辩护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缓解患儿的情绪,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并且护理人员也要主动地和患儿家属进行有效的共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属因患儿疾病所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患儿住院的第三天后,每天详细密记录及分析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例如患儿每一天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精神状态是否良好、脱水症状等,并记录患儿每天大小便变化,如颜色变化、量多量少等。护理人员教导患儿家属如何协助患儿进行服用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同时可以为患儿进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均衡吸收营养等。患儿住院的4至6天,仍然仔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脱水及大小便情况等。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可以详细叮嘱患儿家属给予患儿按时服用治疗药物,若是患儿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到院诊治,并告知其有关的出院手续办理步骤。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指标(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本文探究所得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数据显示,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采用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病情变化监测等护理服务实施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进一步增强患儿的临床疗效。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够使其对疾病与一定的了解,科学指导患儿家属如何协助患儿服用治疗药物[3];心理疏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及其家属出现的不良情绪,使得患儿可以进行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及护理工作[4];病情变化监测主要是针对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生的病情异常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可以防治并发症的出现,便于患儿预后的治疗[5]。另外,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进一步证明了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计福珍,陈利,梁羽,等.护理干预配合蒙脱石散灌肠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治疗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7):876-877.

[2]周兰梅.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肠炎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3):13-15.

[3]李树英.整体护理在干扰素联合腹泻奶粉治疗病毒性肠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8):162-165.

[4]韩海玲,淡云,卫文峰.医护合作模式对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50-151.

[5]方媛.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整体护理干预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563-10564.

论文作者:徐艳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病毒性肠炎的护理体会论文_徐艳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