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财务主管基本素质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素质论文,财务主管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成熟,企业对财务主管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多年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表明,现阶段企业财务主管至少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一、职业道德及思想素质
职业道德水准是决定企业财务主管是否称职的前提条件。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达到一定水准的专业人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主管。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思想素质应具备以下内容:
(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深入分析许多破产或面临困境的企业,他们破产或陷入困境的原因除了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因素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主管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一个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条件。责任心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培育,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从小的家庭教育、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以及工作以后的社会教育来造就。一般来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已基本形成。企业选择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注重考察个人的工作责任心,一个有志于企业财务主管工作的人,必须注重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
财务主管的工作是管理,管理首先要明确管理的内容、范围,其次要探索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很多,大到筹资、投资决策,小到日常费用的开支审批,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将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实行必要的分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管理,做到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管理,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1)必须坚持以“法”治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财务管理必须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法”治理。制订的规章制度必须切实可行,防止流于形式;执行中必须严肃认真,加强监督、检查。有了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才能职责分明,有章可循,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一个缺乏有效管理制度的企业,一个有章不循的企业,财务主管人员甚至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一定很忙,但可以肯定他们必定是忙而无功、忙而无效、忙中出错。(2)必须坚持公平原则。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各职能部门及企业员工对管理工作的认同,财务主管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原则,公平对待每一个部门,公平对待每一个员工,公平对待国家利益、股东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坚持公平原则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个人的眼前利益,所谓水清无鱼,人清无徒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但一个人处事公平,得到的是绝大部分员工的信任以及本人内心世界的坦荡。(3)谨慎性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决定了财务主管人员在实施管理中必须坚持谨慎性原则。财务主管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的“内当家”,“内当家”要为企业的“长治久安”进行筹划,要处理好企业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在使用财力、内部分配方面要留有余地。当然谨慎性原则必须掌握好“度”,财务管理过松,内部造成混乱,企业在财务方面容易失控;财务管理过严、过死,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可能死水一潭,缺乏活力。要真正做到宽严适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积累经验。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往往“小气”,他们害怕承担必要的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事实上,已经进入市场的各个企业,在他们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决策风险是难免的。
(三)速度、效率、人才观念。
速度、效率是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主管人员应具备速度、效率观念。对财务主管人员而言,速度、效率是指决定了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尽快完成,避免行动迟缓,拖而不办;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必须多谋善断,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优柔寡断使问题蔓延、损失扩大。速度、效率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时间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顾客会对重视他们时间的企业心生感激,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价格;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偏好转换快,速度和效率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企业进入某个市场的速度稍慢,就可能面对一个步入衰退期的不断萎缩的市场;又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白热化,一旦存在某个市场机会,许多企业都想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满足市场需求。速度、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主题之一,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财务主管人员必须明白这一点。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财务方面的人才更是如此。人才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条件,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财务人员的成长相对困难。一个好的财务主管要善于帮助属下员工成长,尽可能为属下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一个具备了财务人员群体优势的企业,财务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二、业务素质、能力素质
财务主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熟悉现行的政策、法规,具备利用政策、争取政策的能力。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市场经济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因而国家不断出台一些新政策、取消一些过时的政策,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现行的财税、经济政策,用足用好现行的政策,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应该为本企业争取一些政策。对某些企业来说,政策就是财富、效益,是企业投入产出比较高的效益。财务主管人员既要当家,更要理财,要用敏锐的眼光来审视每一项新政策,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效益。
(二)具备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业务处理能力是财务主管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属下员工能否对你信任的基础。财务主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往往有多个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产生的后果很可能不一样,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取决于财务主管的业务判断及处理能力,业务判断及处理能力取决于财务主管对各种情况的了解以及工作经验,因而要提高业务判断及处理能力必须熟悉情况,努力学习,积累经验。
(三)具备综合协调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决定了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具备协调能力。综合协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协调部门内各岗位之间的工作。绝大部分企业设财务部(科、组),财务部(科、组)内部设不同的岗位并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财务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各岗位的工作必须协调、配合,否则将影响财务会计工作的整体速度和效率。岗位之间、员工之间的工作难免会有矛盾,财务主管必须及时了解,妥善解决。财务部(科、组)内部分工明确、核算工作及时、正确是财务会计主管人员必须实现的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日常工作中,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生产车间的接触较多,工作中难免会有矛盾,一旦出现矛盾,财务主管要审时度势,积极采取措施,早日解决矛盾,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权,只有这样,财务主管才能对工作应付自如、胜任愉快。(3)处理好企业与财税部门、银行之间的关系,为企业争取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现阶段绝大部分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财政、税务部门的理解及扶持,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财务主管应主动与财政、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争取他们对企业的理解和必要的支持。
(四)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管理手段、管理理论不断变化,只有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才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工作。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培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财务主管具备了学习能力,工作上才有可能不断创新,包括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手段、方法上的创新。
(五)出谋划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企业财务主管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决定了他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因而财务主管有可能也有必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财务主管人员应不断根据新的情况提出增收节支的建议,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提出调整企业用工、分配等管理机制的设想。一个好的财务主管既是企业的“内当家”,又是企业领导的参谋,要当好参谋就要广泛地了解情况,了解本企业的情况,了解行业的情况,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职工的心声,吸取职工对企业发展、企业管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不断地思考、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