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郑欢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郑欢

郑欢(四川省万源市白沙实验小学校 四川 万源 636350)

摘要: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轻松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2-018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要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无穷乐趣。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周长时,我设计的境景是熊大熊二出去散步,熊大沿长方形的花台跑了一圈,熊二沿正方形的水池跑了一圈,它们为谁跑的路程远一些而发生了争执,然后激励学生想办法帮它们解决争执的问题,化解矛盾。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这节课效果出奇的好。

2、改变教材呈现方式,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新教材数学教科书中的内容及呈现方式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画面,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小孩子们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要是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让学生过目不忘。如在教学《旋转及平移》时,如能将各种图形用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变抽象为直观,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异常高涨。

二、让学生发现数学,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参与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处处皆数学。若能将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动的、富有生命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如教学“周长”,让学生观察教室内黑板面、讲桌面及一张纸、一片树叶的周长是什么,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2、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在“认识方向”的教学中,让学生到户外面向东方,分别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然后再面向北方再说一说。通过这一活动,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后设计一组游戏:向东行20米,再向北行30米,又向西行20米,最后向南行30米。让学生走一走,亲身去体验,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三、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小组操作探究和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猜想、对话、倾听和操作、互动,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还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如:我在复习《百以内加减法》时设计了小朋友去游乐园的情景,出示了玩耍各种项目的价格表,然后选择其中的项目玩耍,再计算共需花多少钱。这样就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特点,主要采用独立思考、相互议论、个人探究和对话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猜想、对话、倾听和互动,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主要不在于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而在于培育人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头脑中的数学空间,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努力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惠珍《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2、李琼《初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

3、王林《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论文作者:郑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  ;  ;  ;  ;  ;  ;  ;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郑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