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与统一性_民族问题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与统一性_民族问题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统一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遍性论文,特殊性论文,大开发论文,性问题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1)04-0001-06

西部大开发是在比较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实施的,它自身又包含着巨大的利益,交织着复杂的关系,因而有可能会引发各式各样的民族问题,甚至是严重的民族问题,这是需要密切地加以关注并认真地对待的,否则,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目标就难以顺利地实现。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我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统一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

什么是民族问题的普遍性?

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民族问题,这就是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具体地讲,它可以概括为如下三大方面(或三个命题):

第一,凡是民族过程都有民族问题,重大的民族过程一般都会发生重大的民族问题。

民族过程最早是由前苏联民族学家提出来的,在研究实践中,随着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加深,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逐渐地扩大,在此,我们不妨用它来说明与民族有关的所有的运动变化过程;当然,也包括前苏联学者所讲的“当代民族过程”。

民族过程是一个时间概念,凡是民族过程都有民族问题这个命题,在特定的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民族问题是无时不在的。要证明这一命题,起码可以举出三条重要理由,其一,民族是一种社会实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彼此间发生对立、冲突是难免的。其二,民族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他们都各具有不同的生存发展条件,彼此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规律,这就会引发民族问题。其三,民族还属于习俗文化范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点,彼此间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差异,也同样会引发民族问题。所以,民族问题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民族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曲线型的,这是某种不规则的曲线,上面布满着各种转折点,自然不乏重要的转折点。这里要强调指出的是,重大的民族问题常常都会发生在这些重要的转折点上,也就是说,重大的民族过程一般都会发生重大的民族问题。众所周知,凡是重大的民族过程,都是力量与利益交织的过程,弄不好,就会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导致重大民族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重大的民族问题,恰好又代表了各重大民族过程的发展特点。世纪之交,我国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全国尤其是西部各族人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那么,由此而引发的新的民族问题是什么呢?从全国范围内看,仍然是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各民族共同繁荣问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而言,则主要是加速现代化发展,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十分积极意义的问题。可是,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在这个根本问题下,在大开发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驱动下,在现代化所引发的新旧势力对立的情况下,又难免会出现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出现民族传统文化与以科学技术为主流的现代文化间的冲突诸问题。

第二,凡是民族地方都有民族问题,复杂的民族地方一般都会发生复杂的民族问题。

民族地方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在我国,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也包括少数民族人口居住集中、民族人口散杂居较典型的非民族自治的地方,换言之,包括净汉族人口分布区域之外的所有的地方。

民族地方是一个地理概念,凡是民族地方都有民族问题这个命题,也可以理解为民族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就多民族地方而言,自然会有民族问题。民族多就是利益主体多,习俗文化特点多,思想意识多,矛盾关系多,冲突或对立是难免的。不过,多民族地方,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民族问题多,也不是民族越多,民族问题就越严重,这里不存在正比例关系。还有,就一般情况而言,即使在民族地方,民族问题也不总是处在激发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是潜在的,不明显的,是可以缓解的,甚至是可以化解的,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会得到激发,凸显出来。云南、甘肃是我国的民族大省,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这个问题很大,解决起来也很困难,但不能说很严重,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地区落后的问题正在得到极大的缓解。还有我国的东西差距逐步拉大问题,目前也不能说很严重,这里是有一个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里边,人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它;更主要的是,这种拉大是在我国发展战略总体安排下出现的,它绝不是片面地牺牲少数民族利益的结果,与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忽视少数民族利益的做法根本不同。现在,党中央非常及时地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部署,就极大地缓解了可能由差距问题所引发的民族矛盾,还有可能将从根本上化解由此而可能引发的重大民族问题,所以,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大局问题,另一个大局问题。

就单一民族地区而言,也同样有民族问题,现实证明,这里的民族问题才是最令人担心的,因为,它直接威胁着我国的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如西藏,这里的民族成分是够单一的了,主要只有一个藏民族,可是,有历史上流亡在外的达赖之流在搞分裂,有当代西方的敌对势力在搞渗透,这里的情况就复杂了,民族问题也就比别的地方严重,结果使得我国藏族人民在目前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较之其他各族人民,就多了一项更重要、更艰难的任务,这就是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新疆是一个伊斯兰地区,民族成分虽然较多,但文化成分在某种意义上也大体是单一的,然而,这里却毗邻中亚,境外情况复杂,更有亡命在外的各种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所以,新疆维吾尔等各族人民也同样担负着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艰巨使命。西藏与新疆的情况还说明,复杂的地方,并不仅指多民族地方。所谓复杂,可以是民族成分复杂,也可以是历史背景复杂,国内外环境复杂,政治势力、政治关系复杂,宗教信仰复杂、习俗文化复杂等,只要是地方复杂了,这里的问题必然复杂,所以,复杂的民族地方一般都会发生复杂的民族问题。

第三,凡是民族事情都有民族问题,在大的民族事情上一般都会发生大的民族问题

民族事情也可以作为一个民族理论概念来使用,这样的话,它就可以代表民族生活中的一切社会活动现象,通俗言之,它可以代表与民族相关的各类事情。具体到我国的情况而言,则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各民族自己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其二是我党的各种民族工作事务,两者都极大地关系到民族的切身利益与要求,关系到民族关系的维护和发展,任何一件事情做不好或出了差错,都可能导致问题,尤其是当处理关系到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情的时候情况就更是如此,所以,凡是民族事情都有民族问题,在大的民族事情上一般都会发生大的民族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我党的民族工作方面,要格外加以注意。凡是民族事情都有民族问题这个命题,也可以理解为民族问题是无事不在的。

就各民族自身而言,他们无论从事怎样的社会活动,总要带有某种功利目的在里边,总有自身的利益和要求要实现,总要贯彻着他们对活动意义、目标、方式、结果的理解与解释,活动过程中也要求自己作为自由主体得到认可与尊重,要求应享受的权利获得充分的保障,当与别人发生关系时,首先要做的无疑是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伤害。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受条件所限,这些利益、愿望和要求,却又难以顺利实现,尤其是当自身的利益与全社会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更加难以实现,这样,出现问题显然就是难以避免的了。从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面看,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文与自然环境不良等因素制约,各少数民族地区若想像东部发达地区那样也快速地发展起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眼前的现实却是,他们只能眼看着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日益拉大,其心里自然是不会好受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必须如实指出,差距问题目前已成了维护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个最大障碍,同时,我们也更加理解党中央号召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意义。还有,当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传统文化活动,也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仅不利于本民族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要受到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抵制,即使正常的活动也要纳入国家政策与法制范围之内,自由也是有条件的,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也会引发民族问题。

尽管民族问题的存在与发展,在多民族环境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要发生的,但是,人们也用不着时刻为之担忧,其实,普遍性只是一种潜在性,一种现实可能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可以预防的,或是可以缓解的,甚至是可以化解的,即使发生了,也不是所有的民族问题都是严重的。我们之所以要强调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主要是目的还在于提醒人们对它重视起来。

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根本的问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

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在我国民族问题中占据着根本主导的地位,它是纲,其余一切问题都是目。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共有人口11亿3千多万,其中,汉族近10亿4千万,约占91.96%,少数民族所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则不足8.04%(因为还有三千四百多加入我国国籍的外国人),正是这一极富特征的国家人口结构,决定了我国的这一最根本的民族问题。

毋庸讳言,汉族在我国占有多方面的优势,除人口优势外,还有文化优势和地域优势,这三大优势又决定了她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即社会发展优势。费孝通先生认为汉族是中华民族的凝聚核心。这个核心不是自封的,乃是历史地形成的。

不过,必须指出,优势本身就是一种差距,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优势越大,差距越大。毛泽东讲:“差异就是矛盾。”那么,差距就更成问题了。所以,汉族的政治优势是必须要有前提的,这就是,它必须是在充分贯彻社会主义民主与平等原则下,在少数民族的参政权获得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否则,汉族的优势就可能会带来某种消极的影响。另外,汉族的政治优势也不是体现在谁领导谁方面,而是在维护政治统一方面,它更不能代替中国共产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领导。汉族在我国最根本的民族问题即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中,乃是居于主导地位、负有主要责任的。少数民族的政治优势主要是在民族地方,尤其是在民族自治地方。换言之,汉族的政治优势是全国性的,少数民族的政治优势是地方性的,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个很重要的客观依据。

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应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汉族与所有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与国内主要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后者是根本中的根本。所谓主要少数民族,不是说我国的少数民族还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如果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而是指那些在我国民族问题中也同汉族一样,起着某种主要作用、负有某种主要责任的少数民族。现在是西部大开发,当然要更多地涉及到西部的少数民族,尤其是其中的主要少数民族,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就要考虑那些最落后,困难最大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统一与边疆安全方面,则要更多地考虑那些地处国防前线、民族主义势力活跃、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寄予野心、情况较复杂的民族或地区。

2.最大的问题是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

从影响的全面性、深远性上看,目前我国最大的问题仍是各民族间,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个不平等的核心愈来愈集中于权利方面,即,尽管我国各族人民都获得了平等的政治与法律权利,但是,由于受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影响,少数民族却无法真正享受到这些权利。这里的权利指的是“权”与“利”两个方面。

从目前或未来一段时期看,不平等也是一个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因为它是和全面提升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所谓“差距”拉大问题,即东、西部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距离拉大问题。前文中,我曾从发展不平衡规律与我国发展战略总体安排角度上指出,目前还不能把这个问题说得很严重,但这不等于说它不带有严重性,或将来它不会变得严重。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是一个大的战略安排问题,如果在解决过程中,在重要环节上出了差错,未能顺利地实现原定战略目标,问题严重化或出现严重问题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从解决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高度上,重视“差距”拉大问题。不平等可以导致民族主义的意识和情绪,又可以被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所利用,关系的确是很大的。

3.最敏感的问题是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问题。

我国与前苏联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然而,后者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片争主权、闹独立的嘈杂声中被瓦解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苏联的悲剧决不能让它在我国重演。

几千年来,我国一直在朝着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不可逆的历史走向中发展着,这是一个压倒一切逆流的历史大趋势。夏商周是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期间虽有春秋战国之政治纷争,但是,正是大纷争,加剧了民族大融合;也正是大纷争,带来了秦汉在统一、大繁荣。同理,魏晋南北朝带来了隋唐大统一、大繁荣;宋辽金西夏带来了元朝大统一、大繁荣,此后,统一大局便一直保持到今天。

统一虽是历史大趋势,但是,统一却来之不易,守之更不易。从汉族占绝对多数的人口结构来看,我国应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多民族国家。可是,由于我国号称人口大国,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之大,竟达九千一百多万,而且,他们的聚居地占国土的64%以上(指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且主要分布在边疆或紧挨边疆地区。边疆地区远离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亦曰边缘地区,容易受到外来政治、文化的冲击或渗透;边疆地区再加上民族地区,必是民族问题多发地区,而且是重大民族问题的多发地区,它直接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所以,是敏感地区。

4.最应反对的是民族分裂主义与西方干预主义。

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政治统一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外来势力的重大威胁。近代以来,情况就不同了,西方帝国主义不仅曾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到今天,还是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地想在民族问题上使其野心得逞。

我国境内外各式各样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投靠国外反动势力,认贼为父,无视国家主权,无视民族利益,一味造谣生事,散布反动言论,或奉西方的民主与人权为圭臬,或以共同的民族与宗教为借口,利用到处泛滥的民族主义,歪曲我党多年来取得的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滋生事端,因此,成了我边疆民族地区的一大隐患。所以,我国现在乃面临着民族分裂主义与西方干预主义联盟的内外双重威胁。

通过这一节的分析,我想我们应该树立起一个总的看法,它应包括两点内容:其一,我国的民族问题,有的是人民内部问题,有的是敌我问题,但主流是人民内部问题;其二,我国的民族问题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则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记住这两点,也就算把握住了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了。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如何统一的?

其一,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包含共存的,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前文中我们曾概括指出,凡是民族过程、民族地方与民族事务都有民族问题,这是民族问题的普遍性,可是,这种普遍性只是一般性,可能性,隐蔽性,它只有通过具体的即特殊的民族问题才能必然地表现出来,通过它们获得存在与发展,没有具体的、特殊的民族问题,也就无所谓普遍的民族问题。这些具体的、特殊的民族问题我们也概括了出来,共四点即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事实上不平等、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及民族分裂主义与西方干预主义这四大民族问题,显然,不抓住这些问题,我们也就无从找到我国普遍的民族问题。另一方面,民族问题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的民族问题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民族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问题,在我国,它总是我国的民族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国家的问题,所以,它必然带有民族问题的一般特征,带有我国民族问题的一般特征,更要服从这些民族问题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其二,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关系不是一种凝固不变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动态发展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知道,有民族问题,这说明,民族问题之存在是极其普遍的,其发展是无限的,那么,这就为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比如,在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关注,如发展西部的社会生产力,改造西部的社会生产关系,创新西部的各种制度,发展当代科技文化教育,当然也包括要解决民族问题,可是,在这里,民族问题无论怎样重要,怎样具有普遍性,它也只是一个特殊问题;而其它问题尽管都程度不同地会涉及到西部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但它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当作民族问题来看待,所以,在理论上,在实际工作中,无限地夸大民族问题的特殊性、重要性是不合适的。然而,西部毕竟包含有8个民族省区,27个民族自治州(全国是30个),83个民族自治县或旗(全国共为120个),世居少数民族达52个,少数民族人口也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5%。所以,西部大开发又绝不能忽视民族问题,不能不重视民族问题,这样,凡是牵涉到民族利益,碰到民族关系时,民族问题就又成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辩证地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认识我国西部的民族问题,对于西部大开发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和部署工作时,我们的党就既不会被民族问题捆住手脚,同时,也会充分照顾到西部各族人民的各方面利益,从而,得到西部各族人民的普遍欢迎与大力支持。同理,我国的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就全国而言,也只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问题,但在边疆地区就是普遍性问题,而不是特殊性问题。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辩证的关系,要求人们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民族问题,既不能无视普遍性或特殊性,也不能片面地夸大普遍性或特殊性,这两种倾向对民族工作实践都是十分有害的,此为其一;其二,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我国的民族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发展总问题中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再大、再特殊,都大不过,也特殊不过全国的总问题,两者始终是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其民族利益再大,也大不过国家利益,民族主权再高,也高不过国家主权,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拼命地唱人权(在民族方面就是民族权)高于主权的高调,那是故意混淆是非,其险恶用心就是为民族分裂主义张目。这就提醒我们,不仅要切实尊重各民族的权利,同时,也要十分警惕任何把民族主权置于国家主权之上的情况。

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对于我党在西部大开发中解决民族问题有哪些重要启示呢?

第一,要强化国情意识——多民族问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

明确国情是建设和发展的前提,自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我国有多种国情,以往,人们也把民族问题当作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待。通过仔细分析,人们会发现,“民族问题”这一国情表述似乎还不是很到位,还缺乏准确性,如果在这个表述中再加上一个“多”字,即把“多民族问题”与“多民族”一体看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的话,大概会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更能够明确显示我国民族问题的特征。

多民族问题作为一种基本国情,显然增加了建设与发展的难度,正因为如此,才更要强化这一国情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全党和全国人民在重大发展规划与建设实践中不要忽视民族问题。同时,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我国的民族问题的主流是人民内部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所以,也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这就是只要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只要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实力的不断增长,随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日益临近,我国的民族问题最终是可预防的,可化解的,再严重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第二,要强化主体意识——少数民族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基本的主体。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次伟大的实践,由于它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所以,这里的少数民族应该是大开发的基本主体。强化这一主体意识十分重要,因为,这次大开发,实际上是一个主体多元化的过程,除了西部的少数民族之外,还有西部的汉族群众,还有国家、东部企业家、外国企业家等的直接参预,他们都是主体,他们的参预也都是必需的。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基本主体问题,既然少数民族与西部广大汉族群众都是自己家园的主人,就理应都是基本的主体,可是,西部在整体上毕竟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这样,在宏观上把少数民族在大开发中的地位更突出一些也是应该的,只有如此,才能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持一致,才会更有利于使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其应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权利。

明确少数民族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主体,最根本的考虑是要让他们在大开发过程中充分享有其应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权利,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在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尽快走上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样,不仅在大开发中有利于避免引发新的民族问题,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式各样的旧的民族问题。

第三,要强化利益意识——党和国家实施大开发就是要使西部少数民族受益。

西部大开发包含着巨大的利益在里边,谁是最先受益者,谁是最终受益者,这是一个最敏感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含糊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激化或引发民族问题,这一点是用不着怀疑的。

实际上,党和国家实施大开发就是要使西部少数民族受益。从大开发的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大概用了20余年的时间最先发展了起来,谁发展,谁受益;谁最先发展,便最先受益,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铁的规律。东部发展了,受益了;西部也发展了,也受益了,但程度不一样,问题是差距拉大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制定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而且,明确指出要由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帮助西部人民并与其一起来实现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前文中刚刚指出,少数民族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基本的主体,大开发的战略目标一旦实现后,在所有的主体都受益的同时,受益最大的当然是这个最基本的主体了。所谓主体,不仅仅是指实践主体而言的,其实她本身就是直接受益的主体。

也可能有人会担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终还是要按竞争实力与具体贡献来分配的,而这一点目前恰恰是西部的劣势,所以,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少数民族能否真正受益呢?我的看法是,西部少数民族的真正受益问题,只能随着大开发的进程与其宏伟目标的实现来逐步地加以解决,在初期,建设还没有搞上去,只会有预期受益,不会有真正受益,这个认识恐怕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吧。将来,当大开发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当其具体目标逐一实现的时候,西部一定会有一个极大的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总水平一定会不断获得提升,受益问题是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项建设成就来看,我们对此应该是有信心的。现在,对于西部少数民族群众来讲,应该是按着市场经济原则,以自己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以党中央给的发展政策,千方百计地吸引外部的力量和资金,投入西部大开发。在大开发的初期,眼睛只盯在回报上,这只是一种狭隘的经济主义的意识,它与我党大开发的气度是极不适宜的。

第四,要强化责任意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要高度自觉地维护我国安定团结大局。

我国最根本的民族问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问题,其中,汉族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负有主要的责任,因此,广大汉族群众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广大汉族群众,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真心实意地帮助各兄弟民族尽快地发展起来,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们的信任,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维护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永保长治久安的社会局面。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汉族中还要特别地警惕大汉族主义,不仅要防止政治上的大汉族主义,更要防止文化上的大汉族主义,在新时期,尤其是要防止汉族传统文化中唯我独尊、歧视少数民族的思想意识,这早已是封建糟粕,但不幸的是,至今仍未彻底肃清,在许多汉族干部和群众中,仍有顽固的表现。对于大汉族主义我们一定要警钟长鸣!

少数民族也同样有维护我国安定团结大局的责任,因为,在我国,民族问题涉及的另一面就是少数民族,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问题就是少数民族问题。实际上,不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地方性的民族问题,一般就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重大的民族问题则多发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之非法活动,西方干预主义者之阴谋渗透,主要目标就是民族地区,因此,少数民族在维护我国政治统一与边疆稳定方面,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尤其是在识别和抵制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蛊惑、煽动方面,难度更大,因为,他们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思想与情感,要心胸广大,识大体,顾大局。少数民族中的广大党员和干部在这方面更应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觉悟性,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泛滥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也要防止地方民族主义、本民族主义。

我相信,只要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过程中,就能保证我国不出现重大的民族问题,不仅如此,随着大开发的进程与其宏伟目标的实现,最终还会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

[收稿日期]2000-12-15

标签:;  ;  ;  ;  ;  ;  ;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与统一性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