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水县南武中学校 032100
摘 要:学生经过初中文言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和课堂上的教学实例相结合,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读有所得、思有所得、品有所得、悟有所得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着重分析,就是为了让学生多增长知识,陶冶学生情操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 初中 人教版
在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教材的选择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选择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把培养学生朗诵古代诗词和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当中那些特别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但是,文言文的教学效率特别低,学生理解不了古人说的“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所以,语文老师在讲授文言文知识之前要先拟定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紧张和害怕心理,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一、读有所得
人们经常说,只要把课文经过反复的朗读,让无声的文字变成一种有声的语言,就能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课文的气势。就像自己的作品一样,用心去读,可以通过读课文的方式来弥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没有语言理解能力的缺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指导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一字一句地有感情、有停顿地朗读,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只要把课文读通了,自然就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再次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也不会担心这些问题,还能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通过对作者所写的文章内容进行遐想,辅助学生增加对文章内容以及知识要点的记忆。例如,在人教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言文中,孟子把当代人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当成自己拯救他们的责任,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嗓音洪亮,读出作者庞大的气势。对于比较长的句子,老师要告诉学生需要把句子分段阅读,做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速和声调的作用。
二、思有所得
初中文言文的教材中包含着特别丰富的思想内容,其中的思想教育文化因素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挖掘。因为我们生活的年代和作者生活的年代隔得时间太长了,在说话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我们对于文言文中的话不容易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和词组,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选择,就理解不了词语的意思,这也妨碍了学生解析文章的真正含义。所以,老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从词语到句子、再从句子到段落去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每句话,充分理解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之后,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和文言文中特殊语法的熟练使用,才能了解整篇文章所讲的内容。我们要通过查阅资料体会作者精妙的构思方法和文章布局,对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进行细细品味,做到真正的思有所得。
三、品有所得
古代文言文中往往蕴涵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要想把文章中的内容彻底地读懂,需要学生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推敲和细细的品味,还能充分地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后人的启迪。所以,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文中和作者进行对话,感受文言文中传递出来的微妙信息;而不是把一篇篇语言特别完美的作品全部拆成没有一点内涵的普通文字来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包含的含义进行深入的挖掘,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例如《桃花源记》一文,在对课文进行最初的朗读过程中就能把读者带入优美的环境,学生读课文的过程非常的流畅,值得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技巧,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自由地品味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听、去读、去说、去品,让学生不仅能在优美和精练的语言环境中欣赏由这篇课文带来的虚幻的桃花源美景,更能了解作者内心最深处对现实社会是多么的不满,对和谐社会有一种向往与追求,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灵境界。
四、悟有所得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通过文言文记载了下来,文言文蕴涵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髓。在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和批判能力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文字进行思考,这些也就都成了一句空谈。所以,对于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定要从现代的角度去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和他们相对应的道德观,对文言文中所要陈述的人生哲理进行认真仔细的体会,让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写作特点和写作要领,更要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顺着古代文化长廊这条道路,把学生带入风景优美的文言文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谭晓宇 拓展阅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导师:赵雅,卢晓峰,渤海大学,2017。
[2]李晓萍 生本理念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导师:李乃龙,广西师范大学,2017。
[3]和雨潇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导师:曹书文,河南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文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言论文; 所得论文; 文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