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论文_马明宣

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论文_马明宣

马明宣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北京市 101318)

【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纠纷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将 100 例儿科住院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 度达到 78.38%,在结果中,护理人员的巡视频率及质量情况为最主要问题。结论:在儿科护理中,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提升患儿及家属在治疗中的依从性,对于维 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明显提高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护理细节;护理纠纷;原因;防范对策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096-02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工作中,护理工作使其尤为关键的一部分内容,但根 据长期的护理管理经验来看,随着人护理意识的增强以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 高,儿科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集中的体现在细 节护理的过程当中。因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 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特意选取了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接 受治疗的 100 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现把本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的 100 例儿科住院患儿家 属为研究对象。年龄 20~40 岁之间,平均年龄 33.78 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来进行相关的调查,并发放给参与本 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家属,同时要用过不记名的形式来进行问卷调查工作,在调 查结束后将所有问卷收回,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总结出引起 儿科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具体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2 儿科护理纠纷调查结果

患者满意度比较。对进行护理的 100 例儿科住院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 意度问卷调查后可以发现,患者满意度为 78.38%。

3 儿科护理纠纷的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3.1 科护理纠纷的产生的原因

(1)护患沟通因素: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医护人员需要掌握更多与儿童 沟通的技巧,儿童自身的表达能力较差,故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儿以及患儿家 长的沟通。主动与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沟通,耐心解答患儿家属的问题。(2) 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因素: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当迈入社会,其操作技术水平并 不是很高,需要得到提升,特别是在护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静脉反复穿刺的 情况,再加上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其配合性也比较差,这就会在无形中增加护 理工作的难度,并无法达到家属预期的护理质量,就会引发纠纷。(3)家庭因素:现在患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过度,担心孩子受到各 种不适当的治疗。对于为其患儿进行护理的护理人员的态度较差,觉得所有的 护理都理所当然,且对护士的要求过高。(4)环境因素:病房环境与安全对 护患纠纷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家属对环境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环境卫生、 床铺清洁、病房安静等方面,病房环境嘈杂、家属心情急切,极易导致护患纠 纷的发生。(5)患儿因素:目前的就医程序决定了患儿家属需通过挂号、诊 断、检查及治疗等一系列流程,如果家属心理状态较差,加上对护理的认知度 较低,故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时稍显不足便会引起患儿家属的怀疑,从而激 发矛盾,引发护患纠纷。

3.2 儿科护理纠纷的防范对策

(1)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各种风险在每一个 环节都会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儿科接诊的患者一般都身体较弱,与成人不同,因此一旦出现 纰漏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了降低风险 几率,实现患儿的较快康复,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意识。 在医院儿科的科室内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讲解,同时对后果的严重 性进行普及,在科室内部形成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规 定依据流程对患儿进行护理,使每个医护工作者心中都具有存在风险的意识。 同时在进行实际操作之前必须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家属,(2)加强护士相 关工作培训,首先要加强护士相关工作的知识培训,然后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相 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讲座,并制定相关护理管理制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3)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很多情况下,患者家 属也对护理工作产生的效果起到一定作用。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与 患者家属沟通不够而出现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儿科护理,幼儿由于较 为娇嫩,当进行一些疼痛感较强的护理时就会出现哭闹的情况,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就会出现患者家属阻挠护理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事故的出现。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社会形势下,进行一些护理操作之前,如果没有同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将护理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

告知,就会出现患者家属不理解,甚至认为医护人员在伤害患者。因此,只要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沟通时的技巧,才能保证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降低。(4)加强环境建设,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交接班氛围,从根源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组织法律知识学习,利用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强化法律教育。护理中严格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纠纷。针对儿童的特点打造个性化住院环境,让患儿和家属有归属感,改善烦躁不安情绪,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职能建设,提高安全意识。(5)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意识,使其正确认识护理的重要性及相关心理卫生知识,主动干预并监督患儿进行各项治疗。应当重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的工作需求,积极地引导患儿家属走出治疗误区,提升其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控制病症发展。将患儿作为核心,依据患儿的特点,结合急诊病区的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策略,根据急诊病房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路线和管理体系。将患儿作为核心,依据患儿的特点,结合病房的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护理策略。在护理中,要考虑患儿的个人特点,增加心理护理,将患儿作为护理中心,围绕患儿展开一系列优质护理策略。(6)护理人员要严格注意儿科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如炎琥宁、头孢类以及氨溴索这几类药物相互作用会产生白色沉淀,故要严格禁止这三类药物的同时使用,如若同时使用需要在三类药物之间注意某些药物的配伍禁忌。现在儿科建议使 用其他药物或者无菌用水,防止发生不良反应。(7)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资料,建立一对一的病例档案,对于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及疗效做好观察记录;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法及管理方案,指派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巡视,对病人进行相关指标测评;对患儿采取心理干预,医护人员要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多和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耐心细心开导患儿及家属,为其制定可靠的治疗方案,鼓励患儿家属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常规护理模式其流程固定,没有针对性,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一般,临床效果仍有待提升。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加强护理管理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可以为患儿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手段,同时进行心理干预,针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敏感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有效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及负担,重拾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观念,促进预后康复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临床疗效、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对于临床治疗烧伤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臧丽丽.儿科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认知情况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0):1681-1682.

[2]甘培艳,甘培英,冯乐娟.“医闹”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90-192.

[3]须 玉 红 ,高新 , 陈春 花 .儿科 护理纠 纷的 风险因 素及防 范对 策 [J].新 疆医学,2015,39(1):144-146.

[4]田俊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上旬 版),2017,(10):250.

论文作者:马明宣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儿科护理中的纠纷及其防范对策论文_马明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