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_刘燕

哈尔滨星光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6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并以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和诊疗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观察检测发现心绞痛的主要诱因为体力劳动、抽烟、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情绪激动、饱餐、惊吓和寒冷所诱发。其中患者合并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都会引发患者心绞痛。在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下,本组患者中治疗后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随访可知,本组患者在6月内4例出现脑卒中,1例死亡。结论:心绞痛会随着时间、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但心绞痛可防可治,所以早期诊断正确治疗特别重要。

关键词:心绞痛;临床特点;治疗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40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angina pectoris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Methods: Forty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admitted from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ata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angina pectoris were induced by manual labor, smoking, rainy days, acute circulatory failure, agitation, full meal, shock and col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obesity, hyperlipidemia, diabetes, etc. can lead to angina in patients.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36 patien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effective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0%. After follow-up, this group of patients in 4 cases in 4 cases of stroke, 1 case of death. Conclusion: Angina pectoris will gradually aggrav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over time. However, angina pectoris can be prevented and treated, so the correc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diagnosi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Angina;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括方式也逐渐改变,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常见病症,也是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病症。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能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本文就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并以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绞痛患者40例,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制订的关于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心肌病、先心病和风心病等心脏病史和无室颤、心脏停搏、休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9-71岁,平均(56.9±6.2)岁,平均病程为(2.4±1.2)年。患者中高血压17例、合并高血脂5例,过度肥胖9例,糖尿病9例。所有患者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6例、恶化劳累性心绞痛18例和自发性心绞痛6例全体患者在入组前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时详细记录和询问患者病史,然后对患者进行血压、心肌酶、心电图、血脂和心脏超声等进行常规检查,并详细记录诊治方法。对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加美托洛尔药物)、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和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硝酸盐类。并配合中药通心络胶囊等综合治疗。根据心绞痛患者的不同危险进行分层,分别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病情给予降糖、降压、调血酯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患者病情发作时需要立即休息,同时使用硝酸酯制剂药物(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减低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同时可以考虑使用镇静药。在患者治疗期间控制患者饮食,食用温凉、无渣、半流质或是软食,尽量以清淡的饮食为主,适当摄入一些低脂肪食品,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规律饮食,戒烟戒酒,切忌过饥过饱,可多饮水,多食用新鲜果蔬,避免便秘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血管内超声显象图。有效:患者心绞痛未发作心电图监测正常且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无效:心绞痛无变化心电图无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本组患者中治疗后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90.00%。经随访可知,本组患者在6月内4例出现脑卒中,1例死亡。见表1。

表1,患者治疗恢复情况比较

3.讨论

心绞痛为临床较特殊一类心血管类病症,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病发较为然,发作前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且心绞痛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加重,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威胁。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静息心绞痛、初发劳累心绞痛、恶化劳累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等引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等。心绞痛是心脏缺血反射到身体表面所感觉的疼痛,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心绞痛具有自身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预后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时,后期是有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临床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发机制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该类患者多存在有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症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症的相关性因素。并且心绞痛病情会由于病程时间发作时间而进行性发展常会呈现放射性疼痛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绞痛发病率也呈现着不断增长的趋势在心绞痛发作规律中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分析心绞痛防床特点,根据心绞痛发作规律对治疗心绞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增加患者对心绞痛的防范意识,才能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木拉里·黑亚孜,玛力亚·哈布力.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J].中国医药科学,2016,4(8):5-6.

[2]陶巍.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8):146-147.[3]阿不都许库尔·阿帕尔.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4):60.

论文作者:刘燕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40例心绞痛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论文_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