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渗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_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历史渗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_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历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策略论文,中学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就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中学历史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它不直接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蕴含于历史知识中。因此,要有效地实施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深入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的挖掘,需要历史教师有“透视”的眼光,能看到历史课程内容深层次暗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潜台词”,把文章做足。

1.从中学历史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现代化理念。例如,认为历史是史学家通过证据建构的知识,这种建构是可以改变的。历史不仅是论述富人、名人和强人的知识,而是包括普通人在内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等。如今的中学历史课程注重基础性,突出学术性和探究性,注重运用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现代化的课程理论。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实施心理教育要从课程理念现代化角度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一是通过设计学习板块和学习主题等形式,自觉运用大历史观,重组学习内容体系,删繁就简,淘汰艰涩难懂的内容,加重与社会生活相关内容的分量,照应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点;二是开发、设计专门的“探究活动”模块,如“寻找历史”、“破解彩陶之谜”、“我走丝绸之路”等,让学生在模块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开展探究活动;三是不断了解史学研究的新成果,适当地将其引入历史课堂,因为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历史思维的好素材。

2.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通读《历史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它比较注重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例如,“教学活动建议”就要求“学唱《国际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讲述《天方夜谭》中的故事”;“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针对当前中东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出一期黑板报”;“收集反映近代服饰、建筑、交通、习俗等的有关材料,描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类似这样的综合化设计,人教版、华东师大版教材大量引用经典诗歌或歌谣、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等内容。教材“自由阅读卡”中还有不少跨学科的材料,如“品种多样的饼食”、“华丽的匈奴妇女头饰”等。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带来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综合化的倾向。为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强调历史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的融合与联系,特别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能体现多学科整合的主题开展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学科的背景下,对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进行质疑和反思,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事物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联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兴趣和团队精神。

3.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生活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的现实社会是他们学习的方向,挑选那些对于现实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进行心理教育,更能为学生所认同。“越是现代的历史越应给以关注,而对遥远的古代的选择应以对当代理解是否产生影响与有利为准绳。”基于此,教师须对历史课程进行取舍,在保留必要历史线索的基础上,突出历史知识的现实性与借鉴性,使所选取的心育素材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社会的各项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整体素质去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综合认识水平。也只有这样,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立足于与社会的接触,适应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4.从中学历史课程设计生动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从已经出版的几套新课程历史教材来看,它们都注重表达形式的生动化,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方式。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方面力图突破传统历史课程编写的窠臼,使新教材充满时代气息。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教材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乐趣。精美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生动化的设计,无形之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5.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个性化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挖掘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发展。历史教学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群体协作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渠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材料,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坚持心理教育原则

1.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历史教学必须与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历史教学应站在终身教育的高度,突破长期单一追求历史知识去“应试”的陈规,注重那些难以用考分量化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为学生终生受用的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强身健心,形成学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二是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协同,使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群形成有机整体,促进学生心理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多学科协同心理健康教育应重点突出那些与心理素质发展有关的联系点,做到有机、有度、有序、有效。三是历史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协同,如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活动和历史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历史课内学习与历史课外学习相互配合的关系等。

2.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心理自组织的过程,即自定目标、计划,自我实现目标、计划以及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建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历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在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必须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形成新型师生关系。正确的“师生关系旨在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历史教师须自我反省,把正确的学生观贯穿于历史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

第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心理教育是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教师的“他助”是手段,学生的“自助”才是目的。基于此,在历史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唱主角”,自定目标与计划,自我反思与评价,改进策略与方法,从而改变不良历史学习习惯。“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第三,建立交往——生成性课堂模式。“心理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即以师生相互承认,尊重对方的存在为基础,通过师生间的话语交往、精神交往、思想交往等活动,从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心理能力,丰富学生个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历史心育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昭示着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互惠互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置身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不断开发和提升,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张扬。

3.成功性原则

成功性原则是指在历史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尽量使学生有成功的快乐体验,减少失败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的体验。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对自己的学习满怀成功的信心,就会为他将来从事社会事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衡量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生能否通过历史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逐步确立终身受用的历史思维方法、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贯彻成功性原则,首先要求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理的,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其次,应因人而异,指导学生确立适宜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最后,应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

中学历史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不可偏废。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方法

历史教师应根据历史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原则、目标、内容等,创造性地探索其具体教学模式和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历史学习情境或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历史学习。这是一种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两者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并得到发展的全新教学观念。

历史情境教学具有三大特征。其一,它以知、情、意的统一为目标。一方面强调历史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的一致,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情感的作用,把情感激发和历史意识的培养看作是最主要的目的。其二,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特别注意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其三,以创设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心理环境和教学环境为主要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可以有多种形式,但不论什么形式,一般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第一,创设历史情境。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或实物的替代品复现历史情境,可以通过幻灯、录音、录像和电影片断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复现有关历史情境。历史活动课中,可以将学生带到有关历史遗址或革命纪念地等处上课。创设历史情景要因地制宜,因课堂内容而制宜。

第二,在“历史情境”中开展多样活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使学生“神入情境”,和历史人物一道思维、说话和心灵互动,产生内心体验。这样,鲜活的历史人物活跃在学生的身边,生动的历史场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第三,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凭借情境理念,感悟和加深有关历史意识、历史情感和历史个性等,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体验教学法

体验教学就是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交流、扮演一定角色,通过实践、自我感悟、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知、情、意和谐统一发展的教学方法。其中,主要是体验学习,它是一种个性化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有区别,它重视学习个性,看重价值选择。历史体验学习的基本步骤如下:

(1)调查,获取和运用史料。学生调查选择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中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仍有直接关系且易直观考察的内容。教师的作用主要在帮助学生设计学习策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显出来。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所欲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养成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做”的体验实现了。

(2)立说,用自己的立场说话。搜集和处理史料只是体验学习的第一步,历史认识的提炼还需要对“体验”做进一步“内化”的处理,将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到、根据不同思路处理的史料集中起来,“资源共享”,会有不同凡响的效果。

(3)批判,多角度看问题。体验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理性经历阶段。其表现是能够完整而有逻辑地陈述自己已经理解的历史。体验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体验的目的。从历史教学理解的角度看,被理解的历史一定是能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说明的历史。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应有的批判精神。

3.专题研究法

专题研究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以时间为序、按不同属性划分的历史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体验历史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它实际上是时下流行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一个分支。

专题研究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专题研究主要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第二,专题研究呈开放学习的态势,让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使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呼吸;第三,专题研究注重学习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第四,专题研究中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明显,具有学以致用的特色。

组织实施专题研究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研究准备。首先是研究讨论专题的选定。专题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创造性、现实性和综合性。其次教师引导,设计目标,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法步骤,提出研究的基本要求。最后,学生研究,学生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这个阶段学生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初步认识历史,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充满趣味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在自主探索求知的状态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研究探讨。专题研究的课堂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采用辩论式、讨论式等。主要以班为单位,通过对各小组研究阶段成果的展示、交流与探讨,完成对研讨对象的建构和价值认同。首先是小组研究成果的展示,即学生研究阶段成果的阐释与交流;其次是对研究成果探讨,这是对专题研究的深化与提高;最后教师小结,进一步整合和深化历史认知,概括历史发展规律,归纳自主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从现实的角度认识历史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3)研究评价。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反省,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自我改进。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历史结论,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要尊重学生的研习成果,不要随意否定或贬低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体会到进行科研活动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促进学生的发展。

标签:;  ;  ;  ;  

中学历史渗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