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的几年以来,在工程造价管理当中,正是因为营改增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BIM技术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我们需要对营改增下BIM技术工程管理不断的提高、优化以及完善。本文就是说明在当代营改增的背景下怎样使用BIM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营改增;BIM技术;工程造价管理
一、理论方面的探究
1.在决策阶段。主要是利用BIM技术强化项目估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确保各项技术指标,而这些技术指标给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较大。比如项目建设的水平和施工工艺设备选择。一般而言,项目决策阶段给整个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超过了80%,所以决策阶段开展投资造价估算过程中,应加强BIM技术的应用,并与业主一道就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与选择。由于这一过程中缺乏设计图纸的支持,所以工程造价难以精准地把握,但是我们应利用BIM软件中的历史数据,并以统计数据为参考来拟定工程方案造价,这样就能确保工程价格估算更加准确。尤其是应借助BIM模型的技术参数和工程与材料等模型信息,能有效的强化投资估算的精准性。
2.在招标阶段。主要是利用BIM技术强化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往的造价管理中,招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主要是造价人员采取人工的方式计算。但是随着营改增的实施和日益复杂的建筑工程中,利用BIM软件进行建模时,能更加准确地分析工程量,且具有的优势十分明显。通过BIM实施招标项目预算时,应结合现有的图纸构建算量模型,并结合所确定的技术进行计算参数的设置,在算量模型建立过程中,主要是结合具体的构建类型进行工程方法的设计,并利用计算软件整理和编制工程量清单,这样就能更好地减轻计算的量,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细节优化和统筹工作之中。
3.在施工阶段。主要是利用BIM技术强化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利用BIM软件对项目建设信息进行实时高效地整合,这样施工人员就能更好地对成本与进度进行高效的协调。而以往的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工程信息模型主要是利用图纸与纸面文件,导致工程进度调整和技术变更中难以确保统筹工作得到高效的开展,导致施工各方的对接存在较大的难度,最后导致工期被延误。加上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较为复杂,以往的材料管理难以在施工阶段实现统筹兼顾,因此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的实际消耗难以得到及时地统计,导致使用行为超出原计划,很多时候只有在工程项目结算之后才发现,导致造价管理难度加大。所以应用BIM技术能实现工程材料与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对工程建设成本的高效控制。
4.在竣工结算。利用BIM技术主要是进行项目结算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阶段,结算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即便是其给工程成本的降低带来的影响较小,但是能给工程资料的统计和日后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的改进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因而利用BIM技术强化项目结算管理时,能将日后造价管理中的单据文件不完整和审核不通过以及结算失实和高估冒进等方面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在提高工程管理的透明度的同时,还能促进其监控力度的有效提升。
二、基于BIM的造价管理软件应用内容
(1)在投资决策阶段,借助数据模型搭建建筑模型,利用模型中的参数运算后得到工程量,结合计价软件,可快速编制估算书。
(2)在设计阶段,BIM模型数据库可满足限额设计:利用实际工程特征值的自动筛选结合造价指标可陕速完成工程算量,通过对比控制可进行设计偏差纠正,并降低规划时长。例如初步设计后可用BIM做出概算,进而与设计指标核对,控制投资总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BIM模型可很快调出工程量信息,编制工程量清单,并将含有工程量清单的BIM模型发放到参与投标的单位,实现BIM技术的传递与共享。
(4)在施工阶段,利用BIM模型将各专业整合到同一平台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更好地完成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工作,减小施工难度和工程变更,进而控制造价;另外,基于BIM可实现时间、工序、区域三个维度的多算对比,这是施工方成本控制最有效手段;还可将BIM模型与材料采购、施工计划等进行5D集成。5D模型能预算成本、流动资金和资源调度等基础数据,在营改增下及时获取人材机信息对施工单位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5)在竣工结算阶段,利用BIM模型参数及时录入特点,可快速生成结算报表,减少双方不必要的矛盾。
三、工程概况
在某五层的建筑工程中,其建面为1435m2,地上和地下分别是4层和1层,地下一层和地上第一层的层高是4.1m,而2-3层的层高是3.2m。组成了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总共25幅图,工程决定采用某BIM软件进行造价管理。其基本流程是:新建项目工程→建立三维建筑模型→.挂接做法→.分析统计→计算工程量→.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组价→.编制措施项目→工机料汇总→取费文件→计算保存→生成。
四、实施要点
一是设置本工程项目时,主要是按照下列顺序来设置:计量模式→楼侧设置→结构说明→工程特征→标书封面→钢筋标准,并按照结构施工总图来确保其设置的合理性。
二是在构建建筑三维模型,主要是根据结构施工图手动的构建基础层和地下室的三维算量模型,采取搭积木的方式对结构予以建模,并采取分层分构件的方式,对纣王结构、装饰、其他构件和钢筋部门加强对其的建模,并采取搭接构建的方式,对工程的基础和墙、梁、柱、门窗洞口和板以及过梁与其他构件进行建模。在建模过程中,主要是先将构件的编号进行定义的基础上,确立构件的布置原则,并通过设置算量模型,结合钢筋规范,就结构部门的抽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钢筋算量,在当每个楼层建模完成之后,主要是采取构建编辑与楼层拷贝到其他楼层进行建模,但是零星小工程不用建模,主要是将其信息录入即可。
三是在构建模型之后,及时的统计构件的工程量,并采取三维算量软件与修改后的营改增清单的计价规则,利用BIM软件对工程量清单和分部分项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表进行分别编制。再结合3D模型与工程量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应优化建筑设计,并通过利用其工程对比功能,对前后钢筋量的对比与工程量的对比进行优化,并将优化设计之后的算量文件导入清单计价软件之后,根据营改增后的新计价规则针对性的建立组价文件,并就分布项目和措施项目以及工料机计算的汇总得出其取费文件与报表第,通过对其设计进行优化,得出的钢筋工程量比原始设计降低了1.5%,节约成本3500多元。
四是在对工程属性中设定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时,主要是结合有关要求来生成招标文件,并结合招标文件与施工技术措施,采取挂接定额的方式在清单中进行计价报价。
五是借助预算模型文档,将所需楼层或者部位的具体工程量输出之后,有效的解决在进度工程量方面的计算问题,所有数据均能将其明细查出来,并给工程变更和扣减的情况采取体积和面积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解释。而在决算审核中,主要是通过设置工程量的核对功能,对工程量和存在差别楼层与构件进行排查,最终将所有的工程量进行汇总。
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优势突出,可较好地实现工程量计算和造价估算、设计方案纠偏、创建成本信息和成本计划,监测和控制预算外变更造价,有利于施工方合理配置资源,加快工程进度,为建设项目带来多方效益。尽管当前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推广应用尚存在一些障碍,但随着BIM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BIM造价管理软件的功能完善,项目协同管理机制的不断改进,在新税制下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闫玉龙.营改增后施工项目管理探析――以某BT项目为例[J].河北企业,2017(12):36-37.
[2]袁兴圣,张梅芳.探讨营改增对建设工程计价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9):23-25.
[3]傅为华,马丽鹰.营改增下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2016,47(07):657-659.
论文作者:禚永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模型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量论文; 主要是论文; 技术论文; 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