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产业的技术结构与技术政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论文,试论论文,结构论文,政策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论述产业技术水平和结构的概念,以及其演变过程,提出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的取向。
关键词 产业技术水平 结构 政策
1 产业技术水平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产业技术水平的演变
产业技术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转化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在某一生产领域内,根据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而发展的各种手段的总和。产业技术的具体内容包括:产业中生产力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等。
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表明:产业技术水平的变动大体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粗糙到精密的发展过程。
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手工劳动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这时产业生产所采用的动力主要是人力、畜力和水力,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工工具,人们在生产中主要凭借经验和资历,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为低下。体力劳动者是这一时期产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
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动力,促进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展,从而产生了近代机器大工业。新的动力和机器体系的采用,使产业技术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期产业技术水平变化的主要特征是:①用机器或机器体系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工具,用煤炭、蒸汽机等一些新的动力取代了传统的人力、畜力和水力,使产业生产工具及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②用科学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取代了传统的凭经验办事的做法,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③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及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专业化协作水平迅速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也迅速提高。这个时期,机械化技术物化形式的机械工业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电力的发明与出现,又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方面表现为产业本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具体体现为各产业内部先进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数量的增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的上升和对其他产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力增大。
当代,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现有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产业技术。如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等,这些高新技术的出现对当代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新兴技术在现有产业部门的应用使其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如在机械工业中,电子工业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使机械工业向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升级,从而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新兴技术的应用直接促使新兴产业的产生,如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航天产业、生物工程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使产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自动设计、自动装置、自动控制、自动操作以及智能机器人,在现代产业生产中已屡见不鲜。
从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来看,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而且,这个提高的过程呈加速度的特征。
1.2 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的因素
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2.1 科学技术发明
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理论和发明作为先导和储备,历史上新的产业的出现及其技术水平的提高往往是以新兴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的。例如,相对论的出现促进了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产业技术的发展。量子力学理论对化合物和生命本质作了深入研究,它阐明了电子、原子和固体一系列规律,使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和化工技术等新兴产业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散,由此带动和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产业部门。
1.2.2 社会需求
人类对消费品的需求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消费的时代,消费水平很高,消费结构和档次多样化,消费质量要求高,这就促使企业必须致力于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扩大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产品的实用性能。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努力提高产业的机器设备的装备水平、工艺制作水平、原材料性能以及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1.2.3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影响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对产业技术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资金基础,二是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又诱导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积累也就越多,用于技术创新、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资金也就越多。这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因素。
1.2.4 经济体制及其政策
经济体制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说,主要是指影响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吸纳、应用、引进等方面的因素。一个良好的促进科技进步的体制,对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生死攸关的重要性。而广泛地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推广实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根据国情引进合适的外国先进技术、有效的管理体制等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重大政策也会对产业技术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便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工程制造技术,使我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了工业技术水平,奠定了工业化和国民经济的基础。
1.2.5 社会历史环境
社会历史环境涉及许多方面如人口、战争、文化、习惯、传统等。这里就人口和战争作些分析。
在人口众多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国家的财力有限,资金、技术要素较为缺乏,应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与此相应,也应多发明和创新劳动密集型技术。人口较少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不断创新资本密集产业技术或自动化技术。
国家处战争状态,对军工产品的需要量大,军工产品对质量要求较高,要求军工产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而促进了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的、可靠性较强的军工技术在民用产业中的应用,带动了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产业技术水平提高过程中,上述各种因素大多是综合地而不是孤立地产生影响。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影响产业技术水平的因素,是寻求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途径的前提。
2 产业技术结构与技术政策
2.1 产业技术结构
产业技术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先进程度的技术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和构成比例关系。相互联系主要涉及技术结构的质的方面,而构成比例关系主要涉及技术结构的量的方面。在进行产业技术结构分析时,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产业技术结构具体表现为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不同产业技术水平之间的结构,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及其技术与资金密集型之间的结构,传统产业及其技术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结构,轻工业及其技术与重工业之间的结构;采掘工业、原料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的结构,等等。二是各个产业内部不同技术之间的结构。如某个产业内部初级技术、中级技术和高级技术之间的结构;某个产业内部机械化技术、半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之间的结构,等等。
产业技术结构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产业在整个产业及其技术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及其技术体系中占的比重较小;在产业内部,中、初级技术、半机械化技术等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占的比重较大;而高级技术、机械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占的比重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实力增强,资本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及其技术体系中占的比重升高;而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产业在整个产业及技术体系中的比重随之降低。在产业内部,高级技术、机械化技术、自动技术等在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比重上升,而中、初级技术半机械化技术等较为落后的技术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下降。
上述产业技术结构演变是一个渐进有序的过程。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这个过程的时间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可资借签的别国的经验少,其产业技术结构演变的过程长;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可以大量吸收先进国家以经验,其产业技术结构演变及其升级的过程较短。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产业技术结构的变化可吸收先进国家成功经验而出现跳跃式发展的局面。
2.2 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导产业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发展的政策。根据产业的发展目标,对产业的技术结构的发展、限制和淘汰做出明确规定。以此促进技术进步,促进高技术产业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发展。
产业技术选择的准则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科技力量;节约资金、能源、原材料;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安全生产;尽可能地提供就业机会;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要因地制宜,既不能盲目追求先进,又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技术储备,而长期沿用落后技术。
联系我国实际,这一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把生物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放在首位,把常规技术同现代生物技术结合起来,培养优良动、植物品种,运用胚胎冷冻、胚胎移植、细胞移植和激素等方法,加速畜牧水产品种的繁育,提高其质量;研究生物固氮机理,提高植物和根际微生物的固氮能力;进行生物治虫,新型农药和抗生素技术的开发;不断增加机械化、电气化和水利化的比重,用更多的适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农业技术有一个新的突破。
2.2.2 超前改造机械、电子工业
科技成果往往是通过机械电子工业为中介转化为生产力的,同时科技成果又是依赖先进的机械电子装备为手段而获得的。机械电子工业负有用先进技术装备其它产业的使命,它的发展决定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效益和产品质量。机械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要优先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控制机、工业机器人、电子量具仪、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医疗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性能,增强产品的应变和更新换代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和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电子工业是通讯事业和生产自动化的技术基础,它能够促进各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电子工业要重点发展1 微米集成电路的细加工技术和第四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积极开发程控交换机、光纤通讯、卫星通讯、微波通讯、移动通讯和多动能通信网络技术,不断跟踪国际先进水平,不失时机地缩小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将电站、钢铁、大型露天矿和化工四大成套设备的关键技术,作为机电工业的主攻方向,同时加快汽车、般舶、铁路运输车辆和飞机的进品替代技术的开发,更好地为基础工业服务。
2.2.3 加速轻纺工业的技术改造
轻纺工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要适应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以技术促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纺织工业产品要向高档化、高层次、高品种过渡,增加花色,提高经济效益和创汇效率,发展深加工,精加工产品,逐步改变靠初级产品口创汇的局面。并坚决淘汰一批浪费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落后技术,限制一批与大工业争能源、争原材料的技术的发展。同时大力推广适用的先进技术,为乡镇企业和地方小企业服务,尽快提高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
2.2.4 尽快提高能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技术水平。
发展煤炭工业,应注意提高煤炭的综采机械化程度以及煤炭利用的技术水平,发展电力工业,应注意提高发电设施的技术水平,提高水力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积极发展风能、核能等高新技术,缓解我国能源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采取引进、开发、吸收和消化的技术政策,使它们的发展与国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5 量力而行,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
要充分发挥现有技术基础和人才资源,选择核能、航天航空、信息、生物及生命科学、光学、生态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基本物质科学、新材料、海洋工程、电子工程和超导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进行开发,形成一批新型产业,并逐步渗透到国发经济各产业当中,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