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替格瑞洛;硫酸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可造成心肌因持续性缺血而出现坏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相关权威调查统计显示,随我国老年人口增长,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随之上升,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疾病之一[2]。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症状以胸痛为典型特征,发病后疼痛强,有一定程度濒死感,治疗不当或治疗时机延误患者致死、致残风险高。当前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中抗血栓药物应用较多,其中硫酸氯吡格雷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药效起效较慢,治疗有效率较低的问题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相关学者即指出,可利用替格瑞洛代替硫酸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疗效更佳,为验证此观点,此次研究选入我院132例患者完成药物对比实验,详细报道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院2018.2-2019.6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32例,随机数字表分组,替格瑞洛组与硫酸氯吡格雷组,各66例,替格瑞洛组男36例,女30例,平均53.26±5.71岁,硫酸氯吡格雷组男35例,女31例,平均53.41±5.64岁。两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支持,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即接受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硫酸氯吡格雷组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治疗,药物由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03577,口服,负荷剂量为300mg,维持剂量75mg,1次/d。替格瑞洛组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药物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193166,负荷剂量180mg,后续维持剂量为90mg,2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30d。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定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趋于正常 ,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电图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且≤80%;无效:未达上述显效、有效标准。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x100%。不良反应观察挫伤、呼吸困难、皮疹等。使用血栓弹力图完成两组花生四烯酸途径、二磷酸腺苷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情况检测并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替格瑞洛组与硫酸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对照
本次观察中替格瑞洛组治疗有效率95.5%(3例无效、17例有效、45例显效),硫酸氯吡格雷组治疗有效率75.8%(16例无效、20例有效、30例显效),替格瑞洛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x2=15.788,P=0.00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替格瑞洛组与硫酸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对照
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2例挫伤、3例呼吸困难、2例皮疹),硫酸氯吡格雷不良反应发生率9.1%(2例挫伤、1例呼吸困难、3例皮疹),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x2=0.127,P=0.722)。
2.3 替格瑞洛组与硫酸氯吡格雷组血小板抑制情况对比
替格瑞洛组花生四烯酸途径、二磷酸腺苷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9.26±5.69%、54.74±6.16%,硫酸氯吡格雷组花生四烯酸途径、二磷酸腺苷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68.78±5.08%、45.63±5.03%,两组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对照无明显差异,二磷酸腺苷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为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硫酸氯吡格雷组(t=0.511,P=0.610;t=9.306,P=0.00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为临床危重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患者发病前可突然发生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一般症状发作1~2天或1~2周后即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若未及时治疗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则可导致患者死亡[3]。
目前常用药物中,硫酸氯吡格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有选择性抑制机体内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并抑制由ADP引起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达到抗血栓的效果。不过临床应用中硫酸氯吡格雷治疗有效率未达理想水平,已难满足临床治疗需要[4]。
替格瑞洛为新型抗血栓药物,属于CPTP类药,CPTP为一种有选择性的ADP受体拮抗剂,可作用于P2Y12ADP受体,从而抑制由ADP介导的血小板凝聚,与硫酸氯吡格雷不同的是,此药与P2Y12ADP受体的相互作用具有可逆性,患者在停药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临床应用中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佳[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小板抑制情况观察中,两组AA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0.05),替格瑞洛组在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更高(P<0.05)不过本次研究存在例数不充足的缺陷,当从后续研究补。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较硫酸氯吡格雷效果更佳,可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黄芳, 李科宇, 李迎,等.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药房, 2017, 28(32):86-89.
[2]郑海军. 负荷量替格瑞洛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 32(12):2333-2338.
[3]张涛, 蓝县武, 麦鸿成,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回顾性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8, 39(1):73-79.
[4]郝凌霄, 朱广辉, 程帅,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6):50-53.
[5]罗群, 王锋, 刘杰,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 2018, 24(31):53-55.
[6]叶明, 王喜福, 贾平, 等. 替格瑞洛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43):3376-3379.
论文作者:崔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格雷论文; 硫酸论文; 血小板论文; 心肌梗塞论文; 患者论文; 受体论文; 抑制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