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在创新中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孙桂珍

浅谈道德与法治在创新中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孙桂珍

山东省青岛李村小学 266000

创新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激发学习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既让学生明智,又促使学生动情乃至“我欲将行”的课堂。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有创新精神

道德与法治课是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就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内在的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造实践中产生、发展、检验与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的全过程。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的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怀有强烈的思维批判性,这是时代更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强烈的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新激情,发挥创造性思维。

二、教师应转变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两个方面,向学生讲深讲透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日本政府早在1982年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迈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政府在1989年提出“教育改革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素质,要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要实行全面改革”。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据统计,自1946年以来,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占世界各国获奖人数的一半。近几十年来,西方世界上一些最主要的科技成果60%是由美国首先研制的,70%首先在美国应用的。美国国家竞争委员会称,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24个领先地位。正因如此,美国经济发展水平良好,综合国力名列世界首位,也就不足为奇。可见,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一个民族的进步和灵魂在于创新,只有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的国际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四、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

五、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便没有创新。我在教学中总是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我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补充课文情节上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或创新课文的内容,延续课文的情节,或对课文的某些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课文中引出新的见解等。

总之,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大胆尝试,从各个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向出发,切实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使自己成为创新教师,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论文作者:孙桂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  ;  ;  ;  ;  ;  ;  ;  

浅谈道德与法治在创新中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孙桂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