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论文_任婷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论文_任婷

任婷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大同街小学 810000

【摘要】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活动中就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而语文本身就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浅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101-01

孔子说:“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所以,情感这一动力,在学生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渗透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还可以融会并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形成健康的个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对待,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寻找出更加符合学生特点和满足学生需要的情感教育方法,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良好地情感,从而为他们未来面前激烈复杂的社会环境奠定宝贵的情感基础。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作用

1.1 调控作用。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鲜明的情感特点,好奇心强,情感世界丰富,对周遭的事物也拥有较大的热情,但也因为他们的经验、知识和年龄上的局限性,不能从本质上待人待事,遇事容易冲动,情绪多变,自控性又不强。所以在教育小学生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理解和指导,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关爱学生。我们提倡鼓励情感教育,其实就是要引导教师尊重学生,有效引导学生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营造教学互长的良好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2 熏陶作用。情感教育是一种具有渗透性的教育,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课文所蕴藏的情感融人到学生的头脑,作为学生情感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还能够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挖掘,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巩固学生的向善情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不能够时时正确地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教师的情感取向往往成为学生情感的标准,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影响。情感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发掘学生的悟性,给孩子一双客观看世界的眼睛,使学生阳光健康的情感得到强化与巩固。

1.3 审美作用。小学语文的教材丰富多彩,展现了作者的诸多思想感情,这就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审美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让学生在对美的欣赏中亲身体验美,感受美,进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就要借助情感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情感驱使与渗透作用下去积极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使其思想境界获得提升。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2.1 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学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而真挚的情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要想提高语文情感教育的成效,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情感,从而不断陶冶、熏陶和感染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情感体验更需要反复积累,才能逐步形成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情感素养,抓住各种机会与学生们进行情感互动交流,进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对待每一名学生,用耐心、真心、爱心对待学生,感染学生,鼓励学生。

2.2 走入课本、贴近生活。小学课本中有些内容和情感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他们成长的人生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人生经历,这种情感自然就无法被学生接受甚至产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真情,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展示课文内容,从现实生活或故事中寻找情感的相通点。而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学生心理的独特性,学生的情感不易被激发。那么,熟悉的生活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2.3 在情境演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创设情境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学生自主创作,让经典桥段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让学生尝试去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语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及文与道的辩证统一规律,充分挖掘和刺激学生内心的情感源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体验,引发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条件,在情感教育上下一番工夫。

2.4 注重学生的朗读,读中悟情。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借助体味和揣摩课文内在意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语言亲切,感情真实,通过反复朗读,以至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通过朗读作品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

总之,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师富有情感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而且也展示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冯铁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03).

论文作者:任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论文_任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