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评价血糖自我管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研究法,将114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自我管理组(n=57)。对照组安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给予糖尿病患者一般健康教育和常规治疗。自我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调患者主观能动性,传授自我管理知识,制定健康生活计划,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2年,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质量指数均值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糖自我管理模式在提高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掌握率及血糖控制方面优于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
关键词:糖尿病 血糖管理 老年患者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ratic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Self Management of Blood-glucose LI zi-ying,FENG xue-ping,YING shu-rong,et al.No.2 Poeple's Hospital of Qujing,Qujing 65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he geratic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self managementof blood-glucose. Methods In use of Inter group control,we randomly divided 114geratic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elf management group(n=57).The member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aught with universally healthy education and universal treatment,and they used universal management pattern of chronic disease to manage their disease.Besides the measure that the control group did,the self management group paid attention to subjective initiative,the knowledge of self management and the plan of healthy life,managing their disease. Results After two years,we compared their average of Fasting blood-glucose,blood-glucose after two hours,BMI and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with each other,applying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the differences on them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 Conclusion The self management of blood-glucose is better than universal management pattern of chronic disease in geratic Type II Diabetes patients' controling of blood-glucose and the rate of mastering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Key words】 Diabetes;The management of blood-glucose;The geratic patients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常见并发症是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和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等)[1]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高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对糖尿病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或是并发症早期)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患病率及并发症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既可有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可有效减轻社会负担 [2-4]据2011年统计,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的人患病率高10倍。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患病率高68%[5]。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80%的治疗是在社区和家庭进行的,患者及家属承担了大部分的疾病管理工作。最好的控制病情的方法是使糖尿病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实现有效的血糖的自我监测、病情的自我控制和治疗效果的自我促进[6]。然而,在农村以及城市周边地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缺乏参与糖尿病知识宣讲讲座、血糖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调动患者控制病情的主观能动性,我科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开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入选标准 年龄≤75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能自理,愿意合作,知情同意;均根据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经临床确定为2型糖尿病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或其它基础疾病,自愿报名参加曲靖市麒麟区龙潭社区2015年2月底前档案记录的114例2型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1.1.2 调查对象 男性67例,女性47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42±5.75);病程》2年,平均7.41±2.92)年;
1.1.3 分组指标 血糖自我管理组体质量指数24.12±2.88),空腹血糖(6.8±3.1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8±3.88)mmol/L;对照组体质量指数(24.32±2.93),空腹血糖8.70±3.1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74±3.78)mmol/L;
1.1.4 数据收集 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血糖自我管理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自我管理组组成3个自我管理小组,每个小组19名成员.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认知、病程、代谢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即我科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采用具体授课方法,向患者宣教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每月一次,每次1小时。社区医师及社区护士按照已建立的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周一次。
1.2.2 自我管理组 自我管理在对照组管理的基础上,为了使患者明确自我管理的责任,使其能做出知情和合理的选择,激发内在潜能从而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9-10],以患者掌握管理为主导,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及监督。每月组织一次掌握管理小组活动,有小组长主持采取讲课、经验交流、讨论等互动式展开活动。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何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情绪疏导、饮食计划大制定、运动计划的实施、足部护理、体质量控制、降糖药使用方法、血糖监测、低血糖的处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自我管理大重要性及出现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等内容。邀请家属参加。健康教育课程共12次,每2月1次,每次2小时,每个月组织1次记录活动,提供给参加者学习资料。我科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热线电话、保健服务、定期随访等持续支持。电话随访每个月1次。2年后评估量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率及血糖、体质量指数控制情况。
1.3调查工具和评价指标
1.3.1糖尿病患者知识问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在两组患者入组时管理2年时,对11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糖药使用方法、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足部护理。
1.3.2测量指标:以2010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5]规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标未标准,主要指标有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等。测量时间为干预入组时、干预结束时。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判断干预措施是否有效。
1.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干预2年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口服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值比较,自我管理组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见表1.自我管理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见表1、2
表1.干预2年后两组患者主要控制指标均值比较(x+s,mmol/L)。。。。
3 讨论
3.1老年人2性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是由于不同因素引起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机效下降甚至丧失而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7]。遗传因素:具有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B细胞功能不全的遗传基础;环境因素:老年人全身代谢低,能量需要量小,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小,结果使葡萄糖耐量逐渐降低。因此,老年人进食过多或运动不足容易发胖,久而久之,可造成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代偿功能减退,最终发生2型糖尿病。年龄因素:老年人糖耐量降,糖代谢下降,老年期胰岛素释放延缓。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随曾龄的改变,老年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有不同水平上升;在农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再加上老年人退休后社会地位下降,家庭照顾不周,常伴有较明显心理社会问题。
3.2 自我管理小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3.2.1. 自我管理小组是老年人学习糖尿病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糖代谢控制的有效途径。
3.2.2 自我管理小组可提高糖尿病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并配合家属监督,实现社区、家庭及患者共同参与。
3.2.3通过患者的自我管理,实现了从提高知识到增强信心到行为的最终提升[8],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2.4.自我管理理念使他们不仅仅只是接受照顾,还应成为参与者、决策者,主导者并促进患者自身能力与潜能的发挥,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充分体现。
3.2.5.组员之间的互动及互助有利于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自我管理效能,主动规避危险因素,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3.2.6.及时正确的情绪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遵医嘱治疗的依从性。
3.2.7.通过护患沟通,健康教育、收集资料、评价效果、总结经验,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AMOST A F,MCCARTY D J,ZIMMET P.The rising global burdenof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 to theyear 2010[J].Diabet Med,1997,14(Suppl 5):S7-85.
[2] GAEDE P,LUND-ANDERSEN H,PARVING H H,et al.Effect of a 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 on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J].N Engl J Med,2008,358(6):580-591. DOI:10.1056/NEJMoa0706245.
[3] MANCIA G,FAGARD R,NARKIEWICZ K,et al. 2013 ESH/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the Task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SH) and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 (ESC)[J].Eur Heart J,2013,34(28):2159-2219. DOI:10.1093/eurheartj/eht151.
[4] DE BERARDIS G,SACCO M,STRIPPOLI G F,et al.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eople with diabetes: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BMJ,2009,339:b4531. DOI:10.1136/bmj.b4531.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16
[6] William C,Margaret H,Catherine L,et at/A Shared Decision-Making Primary Care Intervention for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Educat,2007,33:700.
[7]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出版,2009:28.
[8] 李燕玲,刘玉琼,邱琳,等.自我管理实践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杂志,2011,9(9):2447-2449
[9] FUNNELL M M.Patient empowerment:what does it really mean?[J].Patient Educ Couns 2016,99(12):1921-1922.DOI:10.1016/j.pec.2016.10.010.
[10] ANDERSON R M,FUNNELL M M.Patient empowerment:mythsand misconception [J].Patient Educ Couns,2010,79(3):277-282.DOI:10.1016/j.pec.2009.07.025
论文作者:李自莹,冯雪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血糖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糖尿病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