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林[1]2007年在《波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先锋性及其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当代西方社会从文化艺术视角上对20世纪60年代具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复苏那个时代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还是对其进行批判,这种兴趣在艺术领域里已经司空见惯,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不可回避的影响之一。而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流行于欧美的波普设计,作为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锋,它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所以,为求在历史文脉中寻找到在现实中如何使艺术设计与各种社会因素合适定位、和谐互动的途径,本文试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波普设计”正名,辨析“大众的、艺术生活化的”与“庸俗的、轻佻易忘的、哗众取宠的、不合理、叛逆的”双重性质;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精神、文化环境、商业操作、大众的接受心态是怎样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丰裕社会”里相互磨合;艺术设计创新和商业奇迹是怎样相互结合、促进而形成多元丰富的创作局面和成功的艺术市场;艺术氛围和艺术气质是怎样通过艺术设计融入大众的生活而又保持艺术的不断引领于生活,波普设计对这一点的把握值得探讨和借鉴;新兴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态度是怎样在赢得商业利益的同时获得文化身份上的认同,这一点主要是想就艺术设计创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就艺术设计的当代社会意义这一点重点分析其在首创精神、拓进势态、行业观念以及文化倡导等方面的先进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具有后现代主义先锋性的设计活动——波普设计的历史进行归纳,从设计史料出发,总结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波普设计的总体面貌及基本特色;并结合艺术设计思想基础和方法理论,通过对其富有特色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承传、影响进行剖析,探究这一时期欧美的艺术设计成果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进入后工业时代,“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艺术设计在后现代社会里体现出了更多的经济实力和精神价值,而这一现象也正是滥觞于作为后现代主义设计先锋的波普设计;所以,全面深入地考察这一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设计发展情况,对于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定位和发展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黄飞[2]2014年在《陶瓷艺术创作中波普艺术的研究》文中认为由于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强烈冲击和碰撞,多元化的陶瓷装饰题材和表现形式应运而生。波普艺术的引入使得陶瓷艺术的传统主要表现形式在观念上打开了新的疆域。正因为波普艺术的介入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理念得到提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时尚流行文化、商业文化也基本笼罩了我们的生活,这使得陶瓷创作中的波普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在现代陶瓷艺术中,陶瓷设计、陶瓷雕塑和陶瓷绘画里的波普元素屡见不鲜。通过从陶瓷艺术创作中“挪用”的手法可以看到波普艺术的语言符号,现代陶艺中有大量的艺术家借助这一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本课题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对本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艺术学角度阐述陶瓷艺术创作中波普艺术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张慧敏[3]2007年在《纺织品中波普风格图案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纺织品中的波普风格图案是在波普艺术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纺织品图案风格。它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大众消费文化紧紧相连,伴随着波普风格设计的出现而登上历史的舞台,打破了原有纺织品图案的特点,促成了一种全新的图案风格。纺织品中的波普风格图案紧紧跟随波普文化所提出的反对传统,为大众所享有的口号,以一种眩目和张扬的特性赋予纺织品图案以全新的含义。本文首先对纺织品中波普风格图案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梳理了波普风格图案的艺术特征的,通过分析波普风格图案与纺织品的结合应用来阐述波普风格图案与纺织品结合的契机,探析纺织品中波普风格图案不同于以往纺织品图案的显着特征:突破了原有的纺织品图案的限制,打破“雅”与“俗”的界限,力求标新立异。
齐桂华[4]2006年在《波普艺术的解析与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波普艺术是西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它直接针对当时主导欧美画坛的现代主义艺术集大成者—抽象表现主义艺术而起,并在反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中触动了整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基础,引领着艺术朝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变。这一转变并不是对之前艺术简单的风格代替,而是艺术立场上的根本触动,波普艺术也由此具有了文化思潮的特征和意义,并真正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大革命,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道路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本文围绕着波普艺术这个中心话题,在追溯它的历史源起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文化学角度出发对它的自身特质和文化主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力争把握其精神实质,并坚持“历史的和美学的”标准对波普艺术进行反思从而给予其较为公正的的价值判断,以期对中国的当下艺术实践有所裨益。
蒋梦婷[5]2015年在《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文中提出波普艺术在抽象表现主义的铺陈下,逐步转向符号、商标等生活化的主题,从而成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源点,一跃成为60年代欧美国家最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从波普艺术出发,对安迪·沃霍尔的波普作品进行分析,试图以其特有的丝网艺术形式和作品中的商业理念来区分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深入研究安迪·沃霍尔商业波普风格形成的过程及丝网版画的美学特征,总结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能够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在现代艺术及设计领域的影响。由于安迪的波普既反映客观现实,又不受传统的约束,用独特的视角与创作材料造就出具有“商业性”的波普艺术。他热衷于寻找通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某种介质来体现生活中的图像符号,并别出心裁的运用丝网印刷技术—“机械式的复制”,来表达他对艺术、对所处时代的再现。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就如一场混搭游戏,在安迪·沃霍尔的笔下,或而整齐排列,或而犹如一张张幻灯片在丝网上印出一场场另类的奇幻大片,悄无声息地记录再现着我们每天赖以生存的真实环境。同时,试图沿着安迪·沃霍尔的哲学思维,重观其波普艺术的语言,走进安迪各种艺术碰撞下的生活世界,重塑他对未来艺术发展的各种可能,以及其在设计等各领域中刮起的一股波普浪潮。
李丹[6]2015年在《当代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波普艺术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是对波普艺术的衍生发展,是西方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代表了流行和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新波普艺术以其鲜亮色彩,夸张怪诞的造型,将通俗文化及日常生活用品推向了至高无上的艺术殿堂,扩大了艺术本身的空间,也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可能性,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围绕新波普艺术展开,对新波普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解析,并且具体的阐述新波普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以及其题材的选择方向,目的是为了揭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心理,突出新波普艺术大众化的特征。其次,新波普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的束缚,呈现了多样化的视觉语言,它充分的运用图案符号和色彩符号的形式语言,通过现成品的艺术再现、机械复制、拼贴集成等表现手法,展现出新的视觉文化,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其视觉语言的独特性。第叁,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波普设计中,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艺术的吸收融合满足了消费时代消费者的需要,本文将新波普艺术细化到各个设计领域中,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展现新波普艺术视觉语言的重要性。最后,回归到当代中国,中国艺术家汲取并借鉴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结合自身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形成了中国式的波普艺术,并创造出具有中国波普意味的视觉语言,通过并置、弱化艺术技巧、艳丽色彩倾向的表现形式,最终体现中国波普的文化内涵,为当代中国的绘画提供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在视觉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对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及其影响作了深度的剖析,在理论方面对新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做了补充,同时也为当代新波普艺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木子[7]2004年在《中国式的波普艺术》文中认为从80年代末期到现在,中国波普艺术经历的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激发了艺术的创造,改变了我们的视觉经验和生存方式。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汇,演化成我们当下生活中的波普艺术。本文基于对有着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分水岭之称的波普艺术的研究,分析中国波普艺术生成的特殊社会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大众文化更是中国波普艺术独特的社会情境。本文正是借助于它们梳理出波普艺术的六大特征和它带有智性化的文本理念和手法。这样有助于认清这段艺术的历史价值之所在,对当下的艺术实践更有一定的启发性的作用。因为还没有一种艺术像波普艺术那样,或通过它所产生的影响,或通过它所引起的对抗与消解,使后现代艺术领域中的一切都与它发生联系。而它更把注意力引向这一事实:西方再也不是中国和中国人的外在之物了,而是深深地内在于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中。
刘双[8]2015年在《探析波普艺术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波普艺术是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英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消费时代逐渐成熟的独特背景下,并于消费社会紧密联系,波普一词最早源于理查德·汉密尔顿的名作《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不同,如此有吸引力?》。在英国诞生及经过了初期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传入美国并得以繁荣,诞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意义的波普艺术家,在此基础上,波普艺术的影响力继续向全球范围蔓延,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与繁荣,诞生了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波普艺术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波普艺术在法国、日本、中国的发展。本文试图结合波普艺术发展的大致轨迹,以时间发展的角度,试从两大部分对于波普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来展开论述。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一二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波普的来源及其在英国的诞生、在美国的繁荣;第二部分为第四、五章,主要介绍波普在法国、日本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这些独具特色的波普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日本的卡通波普以及有中国特色的波普艺术等。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波普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筛选与评析。
刘晓萌[9]2015年在《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数码印花技术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屡见不鲜。但是如何将数码印花技术运用的更加巧妙、更具有艺术感,是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数码印花技术在波普艺术风格服装上的应用展开研究。第一章,介绍数码印花技术的背景知识,了解数码印花的概念、起源、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数码印花中的热转移印花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波普艺术的起源、概念、代表艺术家与作品、应用领域,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产生及精神特征;第叁章,总结波普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契合点,剖析波普艺术服装的起源以及波普艺术服装流行发展的叁次浪潮;第四章,探讨波普艺术和数码印花技术在服装上的应用与实践,理论研究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服装中的设计条件、设计依据、设计元素、设计方法,实践论证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服装设计上的色彩提取方案、面料设计方案、款式设计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及数据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创新性;最后,做出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风格服装的应用的成功案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了实物的展出才能证明理论指导是正确的;第五章,展望这一课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技术是冷峻的、沉默的,但是艺术却是热情的、鲜活的。将波普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相结合,二者产生的化学反应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一定会呈现出非常精彩的效果。波普艺术与数码印花技术相结合,共同作用于服装设计之中,在服装历史的长河中是史无前例的,是突破与创新。时尚就是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流行并不是轮回那么简单,一直会有新的元素与灵感充斥着服装设计,形成一股股新的流行风潮。本着学术研究不脱离实际,并注重实践应用的原则,波普数码印花服装不是纸上谈兵,是新时代下,技术研究者的薪火相传与艺术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共同给予服装设计师的灵感和机会,它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时尚宠儿,必将引领流行浪潮。值得强调的是,波普数码印花会成为服装设计的一种手法,不是单件衣服的昙花一现,并不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流行浪潮中,而是会一直存在于时尚之中,被拥有不同的理念或不一样想法的设计师表达和诉说。
唐欣[10]2016年在《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波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先行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艺术领域崭露头角。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波普艺术运动中,安迪·沃霍尔作为领军人物,将波普艺术运动推向历史高潮,被誉为“波普艺术教皇”。他继承了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观念,运用新的创作技术,将艺术商业化的观念引入“艺术世界”,打破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的出现,代表着现代艺术的逐步衰落,预示着当代艺术的兴起。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进行研究:一是社会环境以及艺术中心的转移孕育了波普艺术;二是对沃霍尔的艺术转向以及波普艺术特征的研究:第一,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工业,社会经济开始逐步恢复。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消费市场的繁荣给大众文化也带来商业化的气息。加之世界艺术中心已经开始从巴黎向美国转移。这为波普艺术在美国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沃霍尔在纽约是以广告插画为生,在广告设计界站稳脚步之后开始进军艺术领域。他试图通过艺术经纪人帮其在画廊办展览的方式认识画商、艺术家、博物馆负责人、艺术批评家以打开其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在沃霍尔艺术转向的过程中,其作品体现出了从现代艺术过渡到当代艺术的轨迹。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尽管预示着现代艺术的终结,但其艺术作品仍然体现出现代艺术的部分特征。因此,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是断裂式的发展,而是继承性的承上启下式的过渡。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遵循“艺术即生活”、“艺术即经验”的观念,所体现出的是:“挪用”、“重复”等艺术特征,这是对传统艺术发起的反叛。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实践对由博物馆、画廊、艺术批评等要素所组成的“艺术世界”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对当代艺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波普设计的后现代主义先锋性及其影响[D]. 毛旭林. 清华大学. 2007
[2]. 陶瓷艺术创作中波普艺术的研究[D]. 黄飞.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
[3]. 纺织品中波普风格图案的探析[D]. 张慧敏. 苏州大学. 2007
[4]. 波普艺术的解析与反思[D]. 齐桂华. 河北大学. 2006
[5].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D]. 蒋梦婷. 安徽财经大学. 2015
[6]. 当代新波普艺术的视觉语言研究[D]. 李丹. 江南大学. 2015
[7]. 中国式的波普艺术[D]. 李木子. 重庆大学. 2004
[8]. 探析波普艺术的发展[D]. 刘双. 青岛科技大学. 2015
[9]. 数码印花在波普艺术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刘晓萌. 大连工业大学. 2015
[10].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研究[D]. 唐欣. 四川师范大学. 2016
标签:文艺理论论文; 波普艺术论文; 艺术论文; 安迪论文; 数码印花论文; 波普风格论文; 视觉文化论文; 纺织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