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VOLIUM UMTS:构建稳健务实的3G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敏[1](2020)在《社交媒体与俄罗斯公民与研究-风险社会视角》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二代互联网络与社交媒体在俄罗斯迅猛发展,鉴于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诉求表达以及动员参与方面的优秀表现,这给俄罗斯公民参与的发展打开了机会之窗。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的公民参与逐步从政治精英为主导的政治领域的参与中解放出来,发展出横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议题的更广泛的参与。在参与形式上,街头抗议活动在俄罗斯公民参与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稳定而规律的公民参与形式逐步成为主流。故而,无论是从参与形式还是参与内容方面,俄罗斯的公民参与得到了明显的扩大。为了探究社交媒体如何增益俄罗斯的公民参与,以及这种增益可能产生的后果。本文对过去十年间俄罗斯的社交媒体以及公民参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随着互联网络从生产力工具蜕变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中涉及日常生活的表达与交流日益增多。2010年以来,一系列由民众自发组建的线上互助平台得以建立,且俄罗斯联邦政府也相继在各级行政主体中普及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变化打破了俄罗斯民众长久以来在公民参与中因突发事件而随机结合的现象。稳定而持久的相互联系增进了俄罗斯民众间的社会资本,同时由于民众和政府之间直接联系增多,公民参与中民众的自主性越来越强。然而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出发,人类借助技术的力量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被逐渐累积的“发展的副作用”威胁,这便是风险。社交媒体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传播媒介,其拥有双重生存空间——现实社会与线上空间。由于俄罗斯多元的社会形态,使得社交媒体在增益公民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了过滤效应,故公民参与最终仅在一小部分俄罗斯民众中得以实现。这就导致了两种公共性的分歧甚至是对抗——国家的公共性与社会的公共性。前者面对的是全体联邦民众的诉求,而后者则突出体现为实现了公民参与的部分民众的诉求。因此,未来如何解决这两种公共性的对抗是俄罗斯公民参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黎贺[2](2014)在《集成异构网络的嵌入式通信机软件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传输在环境监测和防灾救灾中承担重要作用,远程数据传输需要长距离通信网络支持,并提供特殊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同时还需保障传输过程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本文基于远程数据传输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多链路嵌入式通信机,该通信机通过集成以太网、3G蜂窝通信和北斗短报文服务,提供一种可靠的、适应性强的远程数据传输方法:在城市局部区域内采用无线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在3G网络覆盖的区域,采用3G技术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在3G网路无法覆盖的区域或3G通信基站被干扰和破坏的区域,采用北斗短报文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在WCDMA和TD-SCDMA制式下,3G终端设备拨号上网获得的IP地址是由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分配的动态局域网地址,且国内三大3G运营商采用三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因而无法实现3G设备间的点对点通信。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数据中转服务器进行存储转发,为3G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实时与非实时两种通信方式,实现了跨协议的3G设备间点对点通信;另外,针对北斗短报文通信的不可靠传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确认反馈的丢包重发机制来提高北斗短报文传输的可靠性。本研究进行了大量的通信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嵌入式通信机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传输数据的可靠性。
徐朝锋[3](2014)在《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与有筹码的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已经逐渐转向技术优势,技术标准竞争正在向市场竞争的高级形式演变,各行各业中的企业都在努力尝试将自身的标准树立为市场上的主导标准,从而获得市场的控制权,谋求巨大的商业利益。对国家而言,每个时期不同的主导产业的掌控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甚至关系到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乃至国际政治结构的调整。原本就在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则能够更加便利地成为竞争的主导者,从中获得巨额经济利益。同时,发达国家和垄断企业通过制定标准战略,利用国际标准组织和规则,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结合起来,制订出有利于自己的标准体系,筑起一道坚实的技术壁垒,迫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的新格局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标准争夺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国家对经济领导权的争夺以及对国家战略利益的维护。因此,如何参与标准竞争夺取领先地位,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一个更加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在总结和评述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技术标准竞争成为市场竞争高级形式的发展趋势,提出国际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量化函数,引入筹码概念,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非对等技术水平和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博弈参与国最优技术管制和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具体而言,主要完成的创新工作如下:一是提出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概念,给出量化的收益函数。将企业间的标准竞争上升到国家间的标准竞争高度,考虑经济利益、安全系数、自主产权量化收益、网络效应、消费者效用等因素,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提出国家利益函数。二是构建非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标准竞争动态博弈模型和对等技术水平条件下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提出技术先行国和追赶国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技术标准竞争策略,作为技术追赶的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技术创新基础和实力总体较薄弱等问题,需通过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支持和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并需防止技术先行国滥用知识产权、标准优势等行为。对等水平条件标准竞争,提出了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研究表明,决定动态博弈模型结果的因素取决于知识产权的量化所带来的收益以及两国所采取不同的策略各自需要承受的风险值大小。三是定义了技术标准竞争下的筹码概念,并对其中一种筹码引入博弈对均衡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国际标准竞争中运用筹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构建有筹码的技术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提出在国际标准竞争中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优技术标准竞争策略及筹码策略。在非对称技术水平条件下引入筹码概念,并将其分为保障性筹码和威胁性筹码,分别研究了一国拥有筹码和两国均拥有筹码,三种不同情况下技术先行国的技术管制策略、追赶国新技术标准开发策略。研究表明,拥有筹码的一方比没有筹码的一方更具有优势,会使纳什均衡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改变;拥有威胁性筹码的一方比拥有保障性筹码的一方更具有优势;当博弈双方都拥有筹码时,可能会使得纳什均衡朝着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论文最后部分还利用有筹码的技术标准竞争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国的TD-SCDMA和欧盟的WCDMA通信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进行了博弈分析,并对我国开发4G/5G通信标准提出了政策建议,对应用研究做了一些创新性的探讨分析。
许义国[4](2013)在《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与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是国内最早走出国门闯荡海外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中兴通讯开始有意识的尝试海外项目。从中国的邻国开始,到亚洲,再到非洲,拉美,中兴凭借其低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广大新兴市场取得了成功,收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公司整体规模和实力都获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中兴通讯为了实现从新兴市场到欧美高端市场的升级和从中低端客户到高端客户的优化,实施了激进的大国大T扩张战略。而在全球电信市场萎缩和自身能力资源不足的双重约束下,其扩张战略遭遇失败,导致中兴目前陷入巨大的危机当中。如何通过战略转型尽快走出泥潭,恢复元气,如何能够在追求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利润,如何能够匹配好公司战略与外界环境及自身能力,是中兴通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论文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中兴通讯的国际市场的战略进行了实证研究,论文运用了动态分析与定性/定量分析等方法,以中兴通讯为研究对象,从中兴通讯近10年来的发展路径去洞悉中兴的战略脉络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整个通讯设备行业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等从国际化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兴通讯的外部环境,通过知己知彼的分析,制定了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方向,在为其制定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方向的同时,从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战略执行的建议。论文从国际化经营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兴通讯当前的国际化战略研究,为中兴通讯下一步的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希望国内类似企业从中兴通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借鉴作用。
黄武[5](2011)在《湖南联通3G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作为拥有最大用户数量,最大运营网络的中国,也正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2009年1月,国家工业及信息化部向中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各发出一张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标志着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了3G时代。面对3G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湖南联通现有的业务发展战略哪些适用于3G时代,湖南联通在原业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在3G时代又应采取怎样新的业务发展战略来胜出这场竞争呢?本文从3G业务竞争环境分析入手,分析竞争环境,确定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关键因素,针对电信运营商的特点,提出了湖南联通战略实施建议。本文运用战略管理学知识,对湖南联通3G业务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位,并给出了业务发展战略实施的方案:包括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包括客户资源优势、营销网络优势、业务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人才和资金优势),保持市场份额,保持市场领先;创造一个能将业务推向市场的稳定环境,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等第三方的力量,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大力发展基础数据业务和增值数据业务。
林芊芊[6](2011)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平台的设计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通信系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经从仅支持语音业务的模拟蜂窝电话标准演进到以LTE-A为代表的B3G系统。在3G和B3G移动通信系统体系结构方案设计中,由于多种接入方式并存和多种容量提高技术的混合使用,使实际系统表现出极高的系统复杂性,传统基于经验法则的系统设计方法由于风险高、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高等弊端已不再适用。现在广泛采用的设计方法是基于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法。本文将以TD-SCDMA R4和HSDPA共存系统仿真平台为例,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级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法,并把设计模式和数据结构的编程方法运用到仿真平台的优化当中,达到降低平台间模块耦合度、提高仿真效率的目的。论文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内容安排。第二章论述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对系统级仿真的目的和方法、仿真工具的选取和仿真平台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原则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三章以TD-SCDMA R4和HSDPA共存系统为例,设计并实现TD-SCDMA R4和HSDPA共存系统的系统级仿真平台的第一个版本。在该版本中,没有使用设计模式和数据结构的编程思想。第四章对第三章之中设计实现的TD-SCDMA R4和HSDPA共存系统仿真平台进行了优化,在维持上一版本的功能的基础上,把设计模式和数据结构的编程思想运用到平台优化中,重新设计系统级仿真平台的框架和重要数据存储处理方式。第五章对优化前后两个版本平台的仿真校准曲线和仿真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说明了在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级仿真平台中使用设计模式和数据结构编程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荥[7](2010)在《国内、外3G运营商业务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初,为了进一步均衡市场竞争水平,发展全业务运营商,在工信部的领导下,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进行了一次大的重组。运营商由原来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以及中国铁通五家公司合并重组成为三家,它们分别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并重组后的三家运营商都拥有移动运营和固网运营的资格,全业务运营成了这三家运营商的最新目标。2009年1月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又为这三家运营商颁发了三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了运营由中国自主研发的TD-SCDMA技术网络的资格,中国联通则运营相对成熟的WCDMA网络,而中国电信则是在原有的CDMA网络基础上过渡到CDMA2000网络。由此,中国开始进入了3G时代。拥有了3G运营资格的三家运营商在2009年一年中,迅速的进行了3G网络的建设,并在完成了网络建设之后,将3G网络投入了商用。投入商用后的三家运营商由于使用了各自不同的3G网络技术,所以在战略规划和营销手段方面运用了不同方式和方法。那么,目前这三家运营商的业务发展状况究竟如何?他们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又是什么?此外对于已经运营了多年3G网络的国外运营商,我们又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些什么?他们的成功是基于什么?失败又是由于什么?哪些营销手段和服务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这些都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将简单介绍国内移动运营商的现状并对3G运营的情况作具体分析。在这一部分内容中,将就使用技术,营销方法,通信环境等方面对中国的3G情况作出分析,并利用SWOT方法对三家运营商进行讨论。第二部分:从3G运营比较成功的日本、韩国入手,分析这两个国家3G运营商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并进一步的总结成功经验,对我国的3G运营提供参考。第三部分: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G运营商入手,进一步讨论香港3G运营商的亏损原因,推出的业务种类及对我国3G运营的启示。第四部分:通过分析美国3G运营的特点,分析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性,并通过了解美国运营商的运营,总结借鉴经验。第五部分:通过分析欧洲市场情况,分析欧洲3G运营商的特点,了解欧洲的主要3G运营商使用的业务,总结、分析其市场战略战术,并进一步的总结可供我国运营商参考的信息。第六部分:总结
黄志先[8](2009)在《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电信业深受产能过剩、互联网替代、客户主导市场、利润被严重压缩等因素影响,在经历了20多年高速成长后,中国电信业增长拐点隐隐浮现。随着话音业务走向低值化和微利化,电信和移动网运营商同时出现增量不增收现象。失去了用户规模增长原动力、面对着传统业务萎缩危机的中国电信企业,面临着一个关系到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抉择—转型。本文以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运用PEST分析、SWOT等环境分析工具,通过对中国电信转型的外部宏观环境、产业经济环境以及企业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国外3G运营的成功模式,运用3G产业价值链分析,将“固定与移动融合”FMC(Fixed-Mobile Converge)战略应用到中国电信经营过程中,确定了中国电信转型的FMC总战略、框架以及实施步骤,并将中国电信拿到3G牌照后转型的总战略进行分解,形成中国电信向3G转型的具体实施措施,最后以江西电信为例,探讨了中国电信实施3G业务转型的经营策略。
王馨[9](2009)在《中国移动通信TD-SCDMA竞争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5月23日,中国电信业第三轮重组拉开帷幕,中国移动合并中国铁通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电信加上中国联通的C网组成新电信:而中国联通则携G网与中国网通集团组成新联通。2009年1月7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3G牌照。电信重组及3G牌照发放后,3家运营商将全面进入全业务竞争时代,中国电信业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尽管3G运营牌照的下发给三家运营商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更多的威胁和考验。TD—SCDMA技术作为国际3G的3大主流标准之一,是我国百年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商业应用的成功推广将会对整个通信产业和社会自主创新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中国政府选择实力最为突出的中国移动作为TD的运营商更是政府意志的体现。中国移动该如何打好TD这张牌?如何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利用现有的优势,抓住机遇占领市场,在未来的3G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电信重组和拿到TD-SCDMA牌照后如何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全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3G业务概述,主要对国际3大主流标准及国外运营商成功运营3G的经验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3G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基本分析,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国外成功3G运营商的产业链模式,同时分析了中国移动TD产业链发展的现状;第四部分是中国移动经营TD-SCDMA的竞争态势分析,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分析了中国移动经营TD-SCDMA所面临的竞争状况;第五章是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D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分析,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应采取的具体竞争战略和竞争策略。
程千里[10](2009)在《WiMAX技术在信息村通中的应用测试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农村的信息化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各个运营商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都提出了相应的信息化策略,而从目前来看,现有的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方案存在不足,不能充分保障农村信息化业务的深度发展。移动公司的优势是“移动”,所以应当突显和发挥农村地区信息化应用方案的移动性、无线性、无处不在的特点和优势。本课题通过进行针对农村信息化的WiMAX技术和业务测试,研究WiMAX 16d作为移动信息村通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应用的场景和业务提供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司“移动信息村通示范工程”建设。主要工作包括:首先,阐述了广东移动农村信息化的战略意义,归纳出目前各个运营商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方案以及广东移动农村信息化接入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二,分析了现有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技术的应用情况,对WiMAX技术进行分析,具体阐述技术定位以及与其它技术的比较分析。第三,重点介绍了WiMAX技术测试与分析。分别对测试目的、测试设备、测试环境、测试内容以及测试结果分析等内容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最后,对WiMAX技术在农村信息化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根据对WiMAX 16d业务和技术的测试结果,分别对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场景、应用成本、工程实施、农村信息化应用等分别进行分析,并对WiMAX固定接入应用前景以及WiMAX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二、EVOLIUM UMTS:构建稳健务实的3G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VOLIUM UMTS:构建稳健务实的3G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社交媒体与俄罗斯公民与研究-风险社会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厘清与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风险社会视角中的社交媒体与公民参与 |
第一节 风险社会的定义及其核心内容 |
第二节 风险社会视角下社交媒体上的内容生产和传播 |
第三节 风险化的社交媒体与公民参与的相互关系 |
第二章 风险社会视角下俄罗斯社交媒体的发展 |
第一节 前社交媒体时代俄罗斯互联网络的发展 |
第二节 俄罗斯进入社交媒体时代 |
第三节 社交媒体时代的线上风险 |
第三章 社交媒体时代俄罗斯公民参与的发展 |
第一节 2010 年——2012 年街头政治的“频发” |
第二节 2013年——2016年打破“象征性参与” |
第三节 2017——2019年公民参与领域的“自反性”危机 |
第四章 多元社会与发展的自反性——风险社会在俄罗斯的诞生逻辑 |
第一节 当代俄罗斯的基础社会现实:多元的社会形态与价值观念 |
第二节 社交媒体的发展与公民参与中价值观念的趋同 |
第三节 公民参与发展的自反性危机——两种公共性的对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集成异构网络的嵌入式通信机软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嵌入式系统开发 |
2.1.1 嵌入式软硬件选型 |
2.1.2 嵌入式系统启动流程 |
2.2 现代通信技术总结 |
2.2.1 有线通信技术 |
2.2.2 无线通信技术 |
2.3 总体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嵌入式通信机系统设计 |
3.1 嵌入式开发环境建立 |
3.1.1 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架构 |
3.1.2 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建立 |
3.2 嵌入式通信机基础软硬件系统 |
3.2.1 嵌入式通信机硬件架构 |
3.2.2 嵌入式通信机软件系统建立 |
3.2.3 应用软件功能设计与实现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3G点对点通信设计与实现 |
4.1 3G通信问题分析 |
4.1.1 3G通信架构 |
4.1.2 3G设备间通信 |
4.2 3G点对点通信原理与实现 |
4.2.1 跨网段的局域网点对点通信方案 |
4.2.2 3G点对点通信设计 |
4.3 3G点对点通信实验 |
4.3.1 3G设备接口模式转换 |
4.3.2 3G点对点通信实验及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北斗短报文可靠传输 |
5.1 北斗短报文通信 |
5.1.1 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过程 |
5.1.2 北斗短报文通信协议 |
5.2 可靠传输方案设计与实现 |
5.2.1 丢包重发机制设计 |
5.2.2 北斗短报文可靠通信过程 |
5.2.3 北斗短报文通信实验及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与有筹码的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思路 |
1.3 主要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结构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
2.1 标准相关理论 |
2.1.1 标准的基本定义 |
2.1.2 标准的分类 |
2.1.3 技术标准 |
2.1.4 标准化 |
2.1.5 标准经济学与标准的经济学专门研究 |
2.1.6 关于标准的其他研究 |
2.1.7 小结 |
2.2 标准竞争与网络效应 |
2.2.1 网络效应 |
2.2.2 标准竞争 |
2.2.3 网络效应下的标准竞争 |
2.2.4 小结 |
2.3 国家利益 |
2.3.1 国家利益含义 |
2.3.2 国家利益构成 |
2.3.3 国家利益的相关研究成果 |
2.3.4 中国国家利益 |
2.3.5 小结 |
2.4 筹码分析 |
2.4.1 筹码的分类 |
2.4.2 微观筹码 |
2.4.3 宏观筹码 |
2.4.4 筹码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
2.4.5 小结 |
2.5 博弈论 |
2.5.1 国内外标准竞争的博弈研究综述 |
2.5.2 标准竞争相关的博弈分析方法 |
2.5.3 小结 |
2.6 综述研究结论 |
第三章 技术标准竞争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3.1 技术标准竞争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 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 |
3.2.1 模型假设 |
3.2.2 模型的建立 |
3.2.3 两种类型的技术标准竞争 |
3.2.4 博弈过程 |
3.3 动态博弈模型中的收益分析 |
3.3.1 国家经济安全利益 |
3.3.2 有限理性 |
3.4 类型一技术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3.4.1 博弈方A、B的收益分析 |
3.4.2 博弈模型的求解 |
3.5 类型二技术标准竞争中国家利益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3.5.1 博弈方A、B的收益分析 |
3.5.2 如果A国决定采取独立自主的开发方向 |
3.5.3 如果A国决定采取追随兼容的开发方向 |
3.5.4 博弈模型的求解 |
3.6 动态博弈模型结果的决定因素 |
3.6.1 类型一技术标准竞争 |
3.6.2 类型二技术标准竞争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技术标准竞争中有筹码的博弈策略分析 |
4.1 有筹码的博弈策略分析路径 |
4.1.1 筹码的定义 |
4.1.2 有筹码对博弈的影响 |
4.1.3 有筹码的博弈分析框架 |
4.1.4 有筹码的博弈分析中的决定因素 |
4.2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有筹码的动态博弈策略分析 |
4.2.1 有筹码的动态博弈模型建立 |
4.2.2 只考虑B国拥有筹码(资金补贴、市场容量) |
4.2.3 只考虑A国拥有筹码(制裁) |
4.2.4 A、B国都拥有筹码(A国制裁,B国资金补贴) |
4.3 有筹码的动态博弈模型中国家利益分析 |
4.3.1 只考虑B国拥有筹码(以资金补贴为例) |
4.3.2 只考虑A国拥有筹码(制裁) |
4.3.3 A/B国都有筹码(T1-制裁,T2-以资金补贴为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动态博弈应用分析 |
5.1 TD-SCDMA的竞争背景 |
5.1.1 TD-SCDMA的发展现状 |
5.1.2 TD-SCDMA的知识产权归属状况 |
5.2 3G标准竞争中的国家经济安全利益 |
5.2.1 经济收益 |
5.2.2 知识产权的量化收益 |
5.2.3 国家安全 |
5.3 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博弈 |
5.3.1 博弈模型 |
5.3.2 模型分析求解 |
5.3.3 第三阶段的策略分析 |
5.3.4 第二阶段的策略分析 |
5.3.5 第一阶段的策略分析 |
5.3.6 中欧博弈策略的均衡分析 |
5.4 有筹码的博弈研究 |
5.4.1 3G标准博弈的筹码的定义 |
5.4.2 中方作为后发国的保障性筹码 |
5.4.3 欧方作为后发国的威胁性筹码 |
5.4.4 3G标准竞争中有筹码的博弈策略模型 |
5.4.5 中方执行保障性筹码时的情况 |
5.4.6 欧方执行威胁性筹码时的情况 |
5.5 4G/5G发展借鉴 |
5.5.1 4G标准 |
5.5.2 4G标准发展 |
5.5.3 5G标准竞争展望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2.1 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 |
2.2 企业竞争战略框架 |
2.2.1 公司层战略 |
2.2.2 业务层战略 |
2.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4 邓宁国际化理论 |
第三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中兴通讯业务发展介绍 |
3.2 中兴通讯的国际化历程 |
3.2.1 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为海外探索期 |
3.2.2 第二阶段(1998-2001年)为市场铺垫期 |
3.2.3 第三阶段(2002-2004年)为全面推进期 |
3.2.4 第四阶段从2005年至今为全球会战期 |
3.3 国际化面临的新问题 |
3.3.1 从财务角度审视中兴当前国际市场现状 |
3.3.2 从市场角度审视中兴当前国际市场现状 |
3.4 中兴通讯当前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四章 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因素 |
4.1.4 技术环境 |
4.2 全球电信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
4.3 五力模型框架下的的竞争环境 |
4.3.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4.3.2 替代产品的威胁 |
4.3.3 买方分析 |
4.3.4 供应商 |
4.3.5 现有竞争对手 |
4.4 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框架 |
第五章 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与选择 |
5.1 国际市场的战略目标与方向 |
5.2 公司层面的战略定位 |
5.3 业务层面的战略定位 |
5.3.1 差异化战略 |
5.3.2 成本领先战略 |
5.4 国际市场的战略管控模式 |
5.5 国际市场的目标客户选择 |
5.5.1 使用战略定位分析法进行市场评估 |
5.5.2 根据SPAN矩阵对细分市场进行分类 |
第六章 国际市场战略实施的重点与难点 |
6.1 市场营销的策略选择 |
6.1.1 产品策略 |
6.1.2 价格策略 |
6.2 组织结构的模式选择 |
6.3 人力资源国际化选择 |
6.3.1 建立中际化人力资源体系 |
6.3.2 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精英 |
6.3.3 员工本地化选择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结论 |
7.2 思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湖南联通3G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3G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
1.2.2 国内3G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结构 |
第2章 国内3G业务市场现状分析与预测 |
2.1 移动通信业发展历程 |
2.2 国内外3G产业发展概况 |
2.2.1 国外3G发展产业发展现状 |
2.2.2 国内3G发展产业发展现状 |
2.3 3G业务分析与未来预测 |
2.3.1 3G业务的特点和优势 |
2.3.2 用户需求导向的变化 |
2.3.3 移动载体优势的发挥 |
2.3.4 业务发展与预测 |
2.3.5 运营商组织结构的变化 |
2.3.6 3G增值服务未来的十大业务 |
第3章 湖南联通3G业务发展现状 |
3.1 湖南联通3G业务发展现状 |
3.2 湖南联通的结构与经营策略 |
3.3 湖南联通3G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湖南联通3G业务发展策略 |
4.1 湖南移动3G业务平台建设策略 |
4.1.1 3G业务发展对业务支撑平台的要求 |
4.1.2 湖南联通3G业务应用平台的建设策略 |
4.2 3G移动上网业务发展策略 |
4.2.1 3G移动上网业务分析 |
4.2.2 运营商3G移动上网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
4.2.3 湖南联通3G移动上网业务发展策略 |
4.3 3G流媒体业务发展策略 |
4.3.1 3G流媒体业务分析 |
4.3.2 运营商3G流媒体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
4.3.3 湖南联通的3G流媒体业务发展策略 |
4.4 3G视频监控业务发展策略 |
4.4.1 3G视频监控业务分析 |
4.4.2 运营商3G视频监控的发展策略分析 |
4.4.3 湖南联通3G视频监控业务发展策略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平台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移动通信系统及系统级仿真技术简介 |
2.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 |
2.1.1 第一代模拟系统 |
2.1.2 第二代数字系统 |
2.1.3 3G系统 |
2.1.4 4G——面向未来的移动通信发展方向 |
2.2 系统级仿真技术简介 |
2.2.1 系统级仿真的基本原理 |
2.2.2 系统级仿真的特点 |
2.2.3 系统级仿真的方法 |
2.3 仿真工具的选取 |
2.4 仿真平台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原则 |
2.5 小结 |
第三章 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3.1 仿真假设和参数配置 |
3.1.1 组网方案 |
3.1.2 仿真场景 |
3.1.3 仿真参数 |
3.1.4 传播模型 |
3.1.5 链路级接口曲线 |
3.2 仿真研究方法 |
3.2.1 研究方法介绍 |
3.2.2 系统性能评价准则 |
3.3 仿真流程与关键算法 |
3.3.1 共存仿真流程 |
3.3.2 TD-SCDMA R4仿真流程 |
3.3.3 HSDPA仿真流程 |
3.3.4 智能天线 |
3.3.5 功率控制算法 |
3.3.6 调度算法 |
3.3.7 自适应调制编码 |
3.4 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3.5 小结 |
第四章 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平台的优化 |
4.1 仿真平台框架优化 |
4.2 设计模式的运用 |
4.2.1 组合模式 |
4.2.2 适配器模式 |
4.2.3 单件模式 |
4.3 数据结构的运用 |
4.3.1 单链表 |
4.3.2 字典 |
4.4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意义 |
5.1 校准曲线对比和分析 |
5.2 效率对比和分析 |
5.3 结论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国内、外3G运营商业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中国3G运营商现状 |
1.1 国内移动通信发展概况 |
1.1.1 背景 |
1.1.2 中国运营商技术指标对比 |
1.1.3 3G业务结构及其特点 |
1.2 国内3G移动通信发展环境 |
1.3 国内3G运营商SWOT分析 |
1.3.1 中国联通 |
1.3.2 中国电信 |
1.3.3 中国移动 |
第二章 日、韩3G运营商分析 |
2.1 日本3G运营商分析 |
2.1.1 日本3G运营商简单介绍 |
2.1.2 日本3G运营商的市场策略 |
2.1.3 日本3G市场策略对我国3G发展的启示 |
2.2 韩国3G运营商分析 |
2.2.1 韩国3G运营商简单介绍 |
2.2.2 韩国3G运营商的市场策略 |
2.2.3 韩国3G市场策略对我国3G发展的启示 |
第三章 香港3G运营商分析 |
3.1 香港3G现状 |
3.2 香港3G运营商的市场策略优势 |
3.2.1 可观的资费 |
3.2.2 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
3.2.3 业务的融合 |
3.2.4 全面的外地访港业务 |
3.3 香港3G市场策略对大陆3G发展的启示 |
第四章 美国3G运营商分析 |
4.1 美国3G运营商情况及其对比 |
4.1.1 Verizon |
4.1.2 AT&T |
4.1.3 Sprint |
4.1.4 T-Mobile |
4.1.5 各运营商渗透率对比情况 |
4.2 美国3G运营商的市场策略 |
4.3 美国3G市场策略对我国3G发展的参考信息 |
第五章 欧洲3G运营商分析 |
5.1 欧洲3G运营商简单介绍 |
5.1.1 Vodafone |
5.1.2 法国电信 |
5.1.3 和记电讯3 |
5.2 欧洲3G运营商的市场策略 |
5.3 欧洲3G运营商的借鉴经验 |
第六章 国外3G运营商经验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国电信业转型研究综述 |
2.2 战略转型理论综述 |
2.2.1 战略转型的内涵 |
2.2.2 战略转型理论及相关多元化理论 |
2.2.3 企业转型的驱动因素 |
2.2.4 战略转型时机的选择 |
2.2.5 战略转型选择 |
2.2.6 战略转型的模式 |
2.2.7 战略转型的手段 |
3. 3G技术与业务的发展概述 |
3.1 3G技术发展历程 |
3.2 3G技术与特点 |
3.2.1 3G技术 |
3.2.2 3G技术特点 |
3.3 3G业务分类与特征 |
3.3.1 3G业务分类 |
3.3.2 3G业务特征 |
3.4 国内外3G业务发展现状 |
3.4.1 国外3G业务发展现状 |
3.4.2 国内3G业务发展现状 |
4. 3G时代中国电信业务的市场环境分析 |
4.1 内部资源分析 |
4.1.1 人力资源分析 |
4.1.2 品牌形象分析 |
4.1.3 资产分析 |
4.1.4 技术分析 |
4.1.5 经营管理分析 |
4.2 中国电信3G时代战略转型的SWOT分析 |
4.2.1 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优势分析 |
4.2.2 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的劣势分析 |
4.2.3 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的机会分析 |
4.2.4 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的威胁分析 |
4.3 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
5. 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分析 |
5.1 中国电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
5.1.1 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5.1.2 中国电信PEST分析 |
5.1.3 中国电信行业环境分析 |
5.1.4 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的紧迫性 |
5.2 中国电信转型的途径分析 |
6. 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策略 |
6.1 中国电信转型的总战略与实施策略的关系 |
6.2 中国电信转型总体战略制定 |
6.2.1 中国电信实施FMC战略的必要性 |
6.2.2 中国电信实施 FMC战略的综合分析 |
6.3 中国电信转型的市场战略策略 |
6.3.1 低价策略 |
6.3.2 目标聚集策略 |
6.3.3 差异化策略 |
6.3.4 农村市场开发策略 |
6.4 案例分析——江西电信公司转型的发展策略 |
6.4.1 江西电信3G业务的产品策略 |
6.4.2 江西电信3G业务品牌策略 |
6.4.3 江西电信3G业务价格策略 |
6.4.4 江西电信3G业务渠道策略 |
6.4.5 江西电信3G业务服务策略 |
6.4.6 江西电信3G业务产业链策略 |
7. 研究结论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7.1 论文研究结论 |
7.2 创新与不足之处 |
7.3 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中国移动通信TD-SCDMA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第2章 3G主流技术标准综述及国外3G运营商经验分析 |
2.1 3G的定义及业务分类 |
2.1.1 3G的定义 |
2.1.2 3G业务的分类 |
2.2 全球主、流3G标准概要 |
2.2.1 CDMA2000标准 |
2.2.2 WCDMA标准 |
2.2.3 TD-SCDMA标准 |
2.3 国外3G业务成功案例特点 |
第3章 3G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基本分析 |
3.1 产业链基础理论及3G产业价值链 |
3.1.1 产业链基础理论及在通信行业的应用 |
3.1.2 3G产业价值链及各成员的合作 |
3.1.3 中国移动TD产业链的现状 |
3.2 日韩3G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
3.2.1 日本NTT DoCoMo产业链模式分析 |
3.2.2 韩国SKT产业链模式分析 |
第4章 中国移动TD-SCDMA的竞争态势分析 |
4.1 中国移动经营TD-SCDMA的五力模型分析 |
4.1.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1.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1.3 新进入者的威胁 |
4.1.4 替代品的威胁 |
4.1.5 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
4.2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SWOT分析 |
4.2.1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优势 |
4.2.2 中国移动运营TD-SCOMA的劣势 |
4.2.3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机遇 |
4.2.4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威胁 |
第5章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D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分析 |
5.1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竞争战略分析 |
5.1.1 目标市场战略 |
5.1.2 差异化战略 |
5.1.3 产业链整合战略 |
5.1.4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
5.2 中国移动运营TD-SCDMA的竞争策略分析 |
5.2.1 产品策略 |
5.2.2 价格策略 |
5.2.3 渠道策略 |
5.2.4 促销策略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WiMAX技术在信息村通中的应用测试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广东移动农村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
1.1.2 各个运营商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方案 |
1.1.3 广东移动农村信息化接入方面出现的问题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技术分析 |
2.1 现有农村信息化接入解决技术 |
2.1.1 有线接入 |
2.1.2 移动无线接入 |
2.1.3 固定无线接入 |
2.2 WiMAX技术分析 |
2.2.1 WiMAX技术简介 |
2.2.2 WiMAX的技术定位 |
2.2.3 WiMAX与其它技术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WiMAX技术测试与分析 |
3.1 WiMAX 16d测试目的 |
3.2 WiMAX 16d测试设备 |
3.3 WiMAX 16d测试环境 |
3.3.1 网络配置情况 |
3.3.2 业务测试点情况 |
3.3.3 测试工具和软件 |
3.4 WiMAX 16d测试内容 |
3.4.1 业务测试内容 |
3.4.2 技术测试内容 |
3.5 WiMAX测试结果 |
3.5.1 业务测试结果 |
3.5.2 技术测试结果 |
3.6 WiMAX 16d测试结果分析 |
3.6.1 业务测试结果分析 |
3.6.2 技术测试结果分析 |
第四章 WiMAX技术农村信息化应用分析 |
4.1 WiMAX组网方案 |
4.1.1 分布式架构组网 |
4.1.2 集中式架构组网 |
4.2 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模式 |
4.3 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场景分析 |
4.4 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成本分析 |
4.5 WiMAX农村信息化工程实施分析 |
4.6 WiMAX农村信息化应用分析 |
4.7 WiMAX固定接入应用前景探讨 |
4.7.1 WLAN回传 |
4.7.2 专业应用 |
4.7.3 中小企业信息化 |
4.7.4 蜂窝通信回传 |
4.8 WiMAX的发展策略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课题研究总结 |
5.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5.2.1 测试的局限性 |
5.2.2 下一步工作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缩略语和名词解释 |
致谢 |
四、EVOLIUM UMTS:构建稳健务实的3G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交媒体与俄罗斯公民与研究-风险社会视角[D]. 张慧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2]集成异构网络的嵌入式通信机软件系统设计[D]. 黎贺. 天津大学, 2014(03)
- [3]国际技术标准竞争中的国家利益与有筹码的博弈研究[D]. 徐朝锋.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4]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的战略转型与选择研究[D]. 许义国. 南京大学, 2013(10)
- [5]湖南联通3G增值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黄武. 中南大学, 2011(01)
- [6]移动通信系统中系统级仿真平台的设计与优化[D]. 林芊芊.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7]国内、外3G运营商业务发展研究[D]. 水荥.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8]3G时代中国电信转型策略研究[D]. 黄志先. 北京交通大学, 2009(S1)
- [9]中国移动通信TD-SCDMA竞争策略研究[D]. 王馨. 西南交通大学, 2009(S1)
- [10]WiMAX技术在信息村通中的应用测试与研究[D]. 程千里. 复旦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