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新科技论文,当代论文,命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D0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人运动出现了低潮。于是,一些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就大唱颂歌,说什么“资本主义进入了永世繁荣的时代”、“可以永久长存下去了”。但这只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一种愿望。历史的辩证法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透过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就可以看到:新科技革命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的命运,它必将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一、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的巨大革命力量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内,作为内容的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作为形式的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些关系便由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这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说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劳动者是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当他们一旦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发挥出巨大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18世纪后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用社会化的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使社会生产力发生深刻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次革命还促进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中世纪复杂多极的阶级结构日益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阵营所代替;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的发明和应用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这是一次动力革命,用电力代替水力,从而促进生产工具的变革,用机器制造机器,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美国在1860~1890年间,通过工业技术革命、创新,使产值上升9倍,由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这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垄断,使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科学技术随着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它在生产力中所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而对社会发展的革命作用也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以电子技术和原子能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这次技术革命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全球性。以往两次技术革命限于少数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次是从美国开始,然后扩张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到全世界。二是具有广泛性。以往两次技术革命只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和某些工业部门,这次则涉及到几乎各个部门的科学技术领域,普及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及生活服务等部门,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广泛内容。三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紧密结合。过去这两者往往是分离的,或是平等发展的,而这一次却出现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而且科学、技术与生产的联系更密切,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四是技术变革的深刻性。电子计算机、机器人等的发明和应用,使劳动工具日益智能化;新材料的制造和利用,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劳动对象逐渐人工化;劳动里知识含量日益增大,逐渐超过了体力劳动的含量,劳动不再是人使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而是利用机器控制机器,人处于劳动过程之外监视生产的过程,使劳动过程复杂化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已经融合、渗透、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中,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因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前进的巨大革命力量。
二、新科技革命促进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发展
新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一系列的新变化。
首先,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要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同时也促进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因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史上,1850年到1913年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迅速增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经济缓慢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则是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经济增长比前两个时期都快得多。从1950年到197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4.9%,在1973年到1986年的低速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也达到2.5%。而在“第一个黄金时代”经济增长的最好纪录是1870年到1913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只达到2.6%。可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第二个黄金时代”的低速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也大体达到了其“第一个黄金时代”高速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时期相比,更是快得多。从1913年到1937年的25年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52%,而在战后1946年到1970年间的25年,则增长了4倍,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6%。事实表明, 新科技革命有力推动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
新科技革命还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第一、二产业的产值也在不断上升,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65—1987年,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美国由59%上升为68%,日本由48%上升为57%,联邦德国由43%上升为60%,法国由54%上升为60%。不仅三次产业与产业之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各次产业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在工业总产值中,传统工业部门的产值所占比重下降,新兴工业部门的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尤为显著。有人估计,目前美国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50%以上,其中信息产业占30%以上。
其次,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生产关系有相应的改变。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主义制度容许的范围内,相应地调整生产关系,实现资本关系的社会化。所以,在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加强垄断,使垄断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除了私人垄断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之外,突出地表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初期就已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一度发展。但在当时,它的规模较小,且带有临时性质,危机和大战过后就消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则不同,它具有规模大、多样性、经常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形成了一种生产关系的体系。
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适应新科技革命和高新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大了政府投资,兴办企业。据统计,1970年政府投资在全国投资总额中的比重,英国为46%,意大利为36%,美国为29%,日本为23%,法国为25%,西德为16%。1972年,国有企业资产占本国资产总额的比重,英国为33%,法国为20%,意大利为30%,西德为30%,奥地利为35%;到80年代初,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在10%以上,个别国家达到20%以上。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集中的国民收入也显著提高。在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预算集中的国民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0%~25%,到70年代中,美国提高到38.1%,英国为54.4%,西德为45.5%,法国为52%,意大利为45.4%,日本为26%。以上国有企业的资产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构成了巨大的国有垄断资本。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还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把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起来。通过国有企业和垄断资本家企业互相参股、联合投资、政府投资私人经营等形式进行资本营运,形成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即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例如,美国的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就是由国家出资私人经营的行业;在西德,1980年国家参股额达50%以上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8%,其中供应和交通部门则占67.5%;日本16个公团是由政府和地方公团共同投资的,10个公库、4个特殊银行是“公”私合营的。
此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运用国有垄断资本对私人垄断资本的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为私人垄断资本的运转服务,同时也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剩余价值瓜分。如国家通过国有企业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价格优惠的原材料、燃料、服务;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采购商品;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财政、金融优惠资助;提供科研成果等等。这样,就使一些私人垄断企业离不开政府,形成了一种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
以上国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共同构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支配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说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
新科技革命和垄断的发展,引起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在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基本的阶级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但工人阶级出现了多层次的结构。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以前占工人绝大多数,现在则下降到不到工人总数的20%。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以前只是工人中的极少数,现在约占工人总数的70%。此外,还有所谓“金领工人”,这是指高度熟练、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工人;有所谓“灰领工人”,是指专门从事精密仪表与机器的维修、设计、开发、营销的工作者;有所谓“粉领工人”,指女售货员、女秘书、女会计、女教师、女医护人员等。资产阶级也出现了多层次化,有垄断资产阶级、非垄断资产阶级、个体业主资产阶级等,垄断资产阶级中也还有大小之别。
在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中间阶层也有变化。以小企业主、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等构成的老中间阶层,人数在日益减少;以职员、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专家构成的新中间阶层,人数不断增加,呈发展的趋势。
再次,新科技革命还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本质没有改变,但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在政治上的结合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表现为国家机构与垄断组织在人事上的交叉任职;另一方面表现为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有利于垄断资本的政策,维持资本生产的外部条件和垄断资本家的利益,使资产阶级国家成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和工具。新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有了较大的发展。新科技革命引起社会生活的快速变化和政治上的多元化,促使资产阶级国家政体的民主化发展。例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分权政体,发挥政权系统内行政、立法、司法三种力量的相互制约作用。又如,建立比较系统和严密的文官制度体系,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实行某些改良主义措施等。
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说过:“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注:《共产党宣言》,第27页。)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发展,进一步证明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三、新科技革命为资本主义灭亡进一步准备条件
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发展,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并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在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的矛盾运动规律下运行,它的变化、发展必然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进一步准备条件。
资本主义灭亡的经济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靠资本主义自身是不能解决的,它的发展必然导致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新科技革命要求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在此基础上使垄断有了新的发展,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而且国际垄断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样,一方面使企业的规模十分庞大,企业生产原料的获取、生产的进行和产品的分配都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里由一个中心指挥实施,使生产社会化提到了更高的程度。另一方面,又使社会财富更大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例如,当今的美国,只占全国人口千分之二的大超级富豪,就拥有美国公司总财产的60%以上;原西德,只占全国人口1.7 %的大资本家就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70%以上;在英国,只占纳税人数7 %的最富有者却拥有全国财产的60%。因此,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必然会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深刻化。随着社会化生产力的继续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再作调整的时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外壳就要爆炸。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进一步准备着物质条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灭亡的重要政治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是资本奴役、剥削和掠夺的手段。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关系的调整不但不能改变工人阶级的雇佣劳动者的地位,相反的,是使工人阶级受到更深重的剥削。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率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例如,美国的剩余价值率1909年为 110 %, 而1950年为236.7%,1970年为289%,1977年为325.3%,1987年为364.7%。这说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不断地提高。虽然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主义措施,使工人的工资有所提高,生活有所改善,但工人工资的增长率远远低于资本家剥削的剩余价值的增长率,工人阶级的相对贫困化仍在加剧。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材料,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1970年为2540万人,占总人口的12.6%;1986年为3237万人,占总人口的13.6%。这就是说,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 个穷人。 此外,1986年美国还有领取政府救济金者2200多万人。以上两者共计5500万人,即每4个美国人中就有1个穷人。可见,即使在“最富裕”的美国,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仍在发展。
资产阶级剥削的加强,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导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相继地发生了大规模的争取改善生活状况和扩大政治权利的工人运动和工会运动。6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涨,垄断资产阶级采取改良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工人运动出现了低潮,但也从未间断。进入80年代之后,由于经济危机,失业增加,福利减少,收入下降等原因,工人运动出现复苏势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系列规模巨大的罢工、游行示威事件。虽然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尚没有形成革命的形势,但随着矛盾的加深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最终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的革命。
新科技革命不但为垄断资产阶级提供了剥削本国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大众的新手段,而且为垄断资产阶级提供了掠夺自然、对外侵略、实行强权政治的新手段。为了攫取最大的垄断利润,垄断资产阶级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实行掠夺性开发和利用,引发出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核战争的危险,威协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垄断资产阶级不但同无产阶级相对立,而且与社会广泛阶层的大众发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近一二十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被称之为“新社会运动”的斗争,就是针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掠夺政策,围绕着生态平衡展开的。这种“新社会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在反对垄断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获得更广大的同盟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对亚非拉国家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掠夺和控制,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当今世界上,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仍然相当落后,汇集着资本主义的弊病和灾难,第三世界的人民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因此,战后以来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连绵不断,第三世界成了当代世界革命风暴的源泉。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帝国主义的后方沉重地打击着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支持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反对资本阶级的斗争,是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基本同盟军。
从以上可见,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垄断资产阶级利用新科技加强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掠夺和剥削,必然激起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更大反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工人运动、“新社会运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进一步准备着政治条件。
科学技术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巨大力量。新科技革命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必将加深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基运动规律的认识,冲破资本主义“永恒论”说教的束缚,走上解放的道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流行,目前已遍布六大洲。这固然是帝国主义固有矛盾发展的实际表现,但也是新科技革命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产物。各种社会主义相互比较、相互别,必将促进人们更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加速资本主义灭亡的进程。新科技革命促进人们更大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进一步准备思想条件。
总的说来,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社会巨大的革命力量,它既促使当代资本主义在其自身运行轨道上进一步发展,又为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进一步准备条件。因此,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收稿日期:1999—03—08
标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美国革命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