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阶段担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道德品行和基础知识夯实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渗透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班主任必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体现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不到位
在学校中由于老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不到位,这也就使得小学的德育教育成效没有取得与之相对应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依赖于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还有就是很多教师都是在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对德育教育进行普及,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批评,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整体来看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的开展效果不是很理想。
2.没有相应的策略进行鼓励教育
鼓励教育并非一时兴起,需要老师做好准备,还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从当前德育教育开设的过程中发现,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鼓励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德育教育活动开设期间并没有真正落实鼓励政策,还有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时根本没有鼓励政策。德育教育活动开设期间,缺乏对学生的鼓励。
3.没有进行实践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在开设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直接传输德育知识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会极大的限制学生的发言权。只能够被动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也使得小学生能够遵从德育教育的情况非常之少。德育教育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再加上,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而在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期间,班主任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向学生普及知识的,真正落实到具体问题的知识点却非常少。
二、提高小学生自律感的鼓励教育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强烈的自我约束能力,促使他们尊重一切规则和纪律来提升自己言行的自律性,并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成为思想品德觉悟和素养高的优秀好儿童。因此,需要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侧重于在德育自律方面实施鼓励策略,对于学生的德育优点给予肯定和认可,促使学生们继续保持优秀的德育素养,在言行上更加自律。例如:小学班主任每周以班会的形式召开德育好儿童评选活动,小学班主任对于记录在册的班级内好人好事的学生向全班学生进行公示,并给予每一位学生高度的评价。而后让其他学生以民主的方式选出班级最佳德育好儿童和优秀德育好儿童,最后,把这些德育模仿学生的名字在班级光荣榜上进行张贴。显然,这样的德育自律鼓励策略,形成了德育自律模范引导作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自律氛围。
三、鼓励学生与人交往,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
小学班主任要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与人交际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和交往的素养。例如:小学班主任在期末学生综合评比活动中,对于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爱护校园花草和讲究卫生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且通报给来开家长会的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采用这样的生活鼓励策略,有助于鼓励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自觉学习德育知识、遵守德育要求,以德育模范为学习榜样,礼貌待人最终促使学生全面严格要求自己。另外,班主任在学校中要经常与学生接触,善于和学生交流、沟通,用自己成熟的思想、行为举止以及高尚的道德观念来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和思想取向,用自己正确的、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可见,班主任教师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美好心灵的铸造、健康心志、良好习惯与高尚品德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四、架起沟通的桥梁,做好榜样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在于班主任一直端着班主任的架子,学生则是认为班主任是严厉不可侵犯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沟通致使许多问题在解决层面上找不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为了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减少隔阂,教师应该对学生敞开心扉,接纳学生,这样学生在跟班主任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有抵触的心理。为了能够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目前班主任也会任教一门科目,如果班主任任教的是数学科目,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故意做错一道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错误,学生提出来错误之后教师就要进行改正。并且感谢学生的指出,这样学生心中就会想老师和我们学生一样都会犯错,只要勇于改正就行。通过这件事学生对班主任的态度就会有所转变。再者就是教师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下课之后要把粉笔、板擦归位,放到指定的位置,每天都是如此。当学生每天都看在眼中时候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习惯,而在这样事情上教师也要"故意"错一次,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及其敏感的,教师也要在上课之前点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告诉学生,写作业也是一样的,交作业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当你每天都做出作业那一刻你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对一个人的德育工作最好的鼓励,好的习惯总是会鞭策我们一路前行。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班主任想要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就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小学生树立榜样,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身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其次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小学生自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最后在选择小学生激励方式的时候,注意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尊重小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博文. 浅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 汉字文化, 2018,No.203(9):106-107.
[2]杨臻. 探究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2).
[3]黎素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强化途径之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7,11(6):77.
[4]赖则秀.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7,2(4):31-32.
论文作者:王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班主任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