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优势论文_张顼

浅析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优势论文_张顼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 100161

摘要:近些年,随着全国各地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装配式建筑项目逐渐成为建筑业主流。本文将从组织模式、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等方面阐述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在装配式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关键词:EPC模式 装配式建筑 项目管理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随着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国家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建筑施工技术、大型施工设备的应用普及,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并顺利完成城镇住宅建设的繁重任务提供了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缩短工期,节能环保,而且有利于解决城市“用工荒”等实际问题,可以有效推动中国的住宅产业升级和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构件,包括墙板、楼板、阳台、卫浴等实行工厂化预制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链接方式进行连接与安装的生产方式。与传统施工相比,它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小,可迅速提供作业面,为多专业并联施工创造条件;通过工业化的标准生产流程,可将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能较好地解决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的发生;施工现场的装配式过程极少产生产生扬尘,涉及混凝土、砂浆等湿作业也明显减少;现场混凝土振捣棒等噪音明显降低,施工工地和现场周边的环境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综合来讲,住宅产业化有构件专业化生产质量高、劳动力需求低、能耗小、绿色生产等优点。

伴随着装配式建筑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正在发生一场天翻地覆的革命。新行业,新技术的兴起必然需要新的管理模式的匹配,而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着许多的管理模式。其中EPC项目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最适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模式,是建筑业管理模式未来发展方向。

工程总承包 EPC(Engineering设计 Procurement采购 Construction施工/ Engineering设计 Product生产 Construction施工)是指建筑公司受业主(甲方)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生产)、施工、安装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需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进行全面负责。

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中,E不仅包括工程具体的设计工作,而且可能包括整个建设工程内容的总体策划以及整个建设工程实施组织管理的策划和具体工作;P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采购,而更多的是指专业设备、特殊材料(预制构件等)的采购,对于装配式建筑行业,我更倾向于把P翻译为product(生产),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的使用,更可以看成各种材料在工厂化车间集成的一种商品;C应译为“建设”,其内容包括传统的地下施工、新式的地上预制构件安装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配式建筑配合EPC,将会极大地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利发展。那么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中有哪些优势?

一、组织模式

组织模式是EPC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相比于传统的以施工总包单位或者设计单位作为总承包牵头方而言,具有设计部、工程部和构件厂的工程总承包单位更加适用装配式建筑项目。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在一个管理主体下的内部协调,使工程建设项目的速度和效益提高。

通过组织协调,可以使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各个板块在各个阶段之间实现无缝衔接——在设计阶段全部考虑周详,多方介入共同协作,共同策划,策划在前,做到早设计、早深化,并在设计阶段就全部深化到施工的深度;同时,按照前期设计的整体方案合理安排采购计划,保证工程施工所需物资、设备和预制构件按时进场;把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合理交叉,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统筹安排、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有效地对质量、成本、进度进行综合控制,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成本控制

作为EPC管理模式的总承包商,控制控制的环节主要包括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在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在投标时了解项目信息的渠道只有已完成的设计图纸和招标文件。由于投标有效期普遍相对较短,在短短几天内要完全消化业主的需求和设计理念显然过于紧张,容易导致自身施工组织设计和报价的偏差。而在EPC管理模式下,承包商在项目初期即参与项目,对业主的需求和设计理念理解更透彻。通过全盘考虑整个项目的装配率和预制率,可以自主匹配预制构件的类型与规格,并且根据预制构件的类型与规格匹配相应的塔吊、地泵等机具,使资源配置更加经济合理。

EPC管理模式可以采用更加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精心优化的标准化设计方案可以节约投资额,是成本控制的最有效手段。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设计标准。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各专业之间设计标准的统一和匹配,一个专业设计标准再高,与其他专业标准不匹配也会造成投资浪费。同时,要拟定多种设计方案,由设计人员提出满足业主要求的多种设计思路,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额最低的方案,可以为总包商争取最大的利润。

在采购阶段,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可以提前明确采购范围:在总承包合同签订时即可明确构件、材料品种及数量。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要求一次性购买,避免多采购造成费用增加或少采购以后再追加造成的成本加大。总承包项目中构件的数量相对精准,在完成深化设计后即可按照标准化开始生产,不会造成由于后期预制构件产能紧张而造成的进度滞后。

在装配式建筑的实施阶段,EPC总承包由于其管理的集中性、专业性,比施工总承包更能有效地处理好成本控制与质量和进度、安全控制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项目离开质量谈进度,离开质量、进度、安全谈成本控制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质量、进度、还是安全哪方面出现问题,最终都将引起费用的增加。而这三者对投资控制更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工期延误。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如能做到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如期或提前建成投产,对成本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控制。

三、质量管理

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每个阶段。装配式建筑EPC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领导,由总工程师和设计师策划、组织实施,现场经理和安装经理中间控制,区域和专业责任工程师检查监督,形成项目经理部、各专业承包商/专业化公司和施工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这种质量管理体系更能将设计图的水平,构件和施工的质量整体把控,将装配式的质量优势充分发挥。

设计是EPC的龙头。设计阶段推行设计师负责制,根据项目EPC合同、设计合同、设计任务书和以及相关设计文件的要求,运用价值工程评比多方案设计,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在投资限制允许的条件下,使设计质量达到业主所要求的最佳功能和质量要求。设计质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三个不同阶段相应的目标管理中:在方案设计阶段,主要目标是解决装配式整体设计方案的实施可能性问题;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目标是解决装配式建筑初步设计的可行性问题;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主要目标是解决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和施工图设计的匹配性问题。只有在每个设计阶段妥善解决了这些主要问题,才能保证后续设计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在装配式建筑中,EPC模式的采购环节更多是部品构件。部品构件的质量由总工程师和构件厂厂长共同把控。在开工前,所有规格的预制构件都会形成样板,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各个参建单位共同验收,在样板满足整体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

施工阶段可实行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各专业承包商、企业各专业分公司,项目质量目标通过对各专业承包商、内部各专业分公司以及构件厂严谨的管理予以实现。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在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今天,产业要素更集中、产业链条更完整、体制机制更灵活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更容易整合装配式建筑所需的各方面资源,以更高的层次和视角开拓一条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浅析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的优势论文_张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