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论文_呙凤连,李茜茜,黎培培,钟晓霞,刘晓芳(通讯作者)

呙凤连 李茜茜 黎培培 钟晓霞 刘晓芳(通讯作者)

(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I组80例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Ⅱ组80例产妇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Ⅲ组80例产妇于产后6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三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阴道分娩;盆底康复;电刺激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047-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指的是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功能障碍及结构缺陷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等[1]。对产妇产后及时开展盆底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FPFD的发生,但是临床上对于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时间尚存在一定争议[2]。为了进一步对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的时间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0例,I组年龄为21~34岁,平均(26.3±3.1)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9.7±0.3)周;体质量为54~82kg,平均(69.5±3.4)kg。Ⅱ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27.2±3.0)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40.1±0.2)周;体质量为51~88kg,平均(67.3±3.9)kg。Ⅲ组年龄为20~35岁,平均(26.5±2.9)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9.6±0.5)周;体质量为61~87kg,平均(70.2±2.8)kg。三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I组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锻炼,具体如下:(1)盆底肌神经康复治疗:嘱产妇将膀胱排空,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分开,把肌电位探头置入产妇阴道,通过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促进盆底肌力恢复。一次30分钟,一周2次,持续10~15次。(2)Kegel训练:指导产妇进行缩肛运动,每次收缩时间持续3s以上,持续15~30分钟,不断延长练习时间,一天2~3次,持续6~8周。(3)健康指导:嘱产妇回家之后继续进行盆底肌力锻炼,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在治疗期间,禁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避免久蹲久坐。

Ⅱ组产妇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Ⅲ组产妇于产后6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训练方式方法均同I组。

1.3 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力评价[3]:以麦澜德A2盆底表面护垫分析与生物反馈训练软件对产妇的盆底肌情况进行检查。I类肌纤维收缩为振幅到灰色模块的40%高度。肌力分级:0级(无收缩)、I级(持续收缩1s)、Ⅱ级(持续收缩2s)、Ⅲ级(持续收缩3s)、IV级(持续收缩4s)、V级(持续收缩5s)。Ⅱ类肌收缩为振幅达到70%~90%。肌力分级:0级(无收缩)、I级(持续收缩1次)、Ⅱ级(持续收缩2次)、Ⅲ级(持续收缩3次)、IV级(持续收缩4次)、V级(持续收缩5次)。以I类肌、Ⅱ类肌纤维肌力IV级、V级为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数据库处理,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FPFD是由妊娠、分娩导致盆底支撑结构缺陷、损伤所引发的疾病,主要症状有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研究显示,中老年妇女FPFD的发病率高达25%~40%,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显示,怀孕早期盆底肌问题的发生率为17%~24%,但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发生率会上升到35%~65%,且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对产妇开展盆底肌锻炼可有效延长盆底肌的收缩时间,提高盆底肌的收缩功能,对于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Kegel锻炼不易受时间、体位及地点限制,但是训练主要依靠训练者的主观意志,再加上缺乏固定模式,动作较为单调,影响了产妇的依从性。

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产后42天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特别是严重盆底肌损伤产妇经盆底肌功复锻炼后,康复效果更为显著。电刺激治疗仪的磁震动及电磁波能够刺激盆底肌神经,恢复盆底肌神经的兴奋性。电刺激还可以加强腹部肌肉与盆底肌肉收缩,提高盆底肌力及肌肉收缩强度。除此之外,电刺激还可以防治盆底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及压力性尿失禁,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盆底肌损伤是引发产后尿失禁的一个主要原因,产后盆底肌训练能够收缩尿道口、阴道、肛门周肌肉,提高会阴部及盆底周围肌的紧张度及收缩力,延长收缩时长,修复盆底肌张力,改善肌肉松弛,有效预防痔疮、阴道松弛及张力性溢尿,改善盆底肌的血液循环。产后盆底功能锻炼,能够促进盆腔淋巴液及血液循环,缓解盆腔疼痛。除此之外,及早开展盆底功能锻炼,可以缓解产妇产后不良情绪,特别是焦虑、抑郁等,提高患者对产后盆底肌治疗的认识,进而提高产妇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产后盆底康复锻炼的时间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产后42天开始锻炼的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证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盆底肌张力,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

总之,对阴道分娩产妇于产后42天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张力,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于珍.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康复的作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10):2052-2053.

[2]王晓阳,杨丽霞.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6):495-498.

[3]霍然,王惠珍,石兰萍,等.产后盆底功能训练的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J].医学综述,2014,20(8):29-31.

2016年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课题《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项目编号:16PJ528.

论文作者:呙凤连,李茜茜,黎培培,钟晓霞,刘晓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论文_呙凤连,李茜茜,黎培培,钟晓霞,刘晓芳(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