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分析论文_原淑慧1,亓志鹏2

原淑慧1 亓志鹏2

(1龙口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山东 龙口 265701)

(2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龙口 265701)

【摘要】 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根据结果制定有效应对对策。方法:随机选取75例正常体检者空腹静脉血液,血液量为5ml,平均分为两份,一份为对照组(正常标本),在自然凝固、离心,对血液中钾离子(K+)、钠离子(Na+)、总蛋白质(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清蛋白(AL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以及三酰甘油(TG)等指标进行测定,另一份为试验组(溶血标本),在标本血清溶液溶血后,再次测定上述各项生化指标,统计并比较两次检验生化指标结果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的测定结果可知,除HDL、ALB、TG生化指标无显著差异外(P>0.05),K+、Na+、TP、CK、CK-MB、LDH、AST、HBDH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会对K+、Na+、TP、CK、CK-MB、LDH、AST、HBDH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针对溶血发生原因采取合理对策,预防溶血发生,可以有效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溶血;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21-02

在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中,由于血液本身容易发生变质,不容易保存,会出现红细胞破裂问题,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会进入到血浆会血清中,形成标本溶血,给标本生活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干扰[1]。本文就选取75例正常体检者空腹静脉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5例正常体检者空腹静脉血液标本,时间为2014年6月~8月,其中有男性40例,女性35例,所有体检者身体健康,均无肝功能异常、肝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者糖尿病,也无其它影响溶血的疾病。

1.2方法

(1)标本制备:所有75例正常体检患者均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5ml,将血液平均分为2份,分别使用2肝素抗凝真空采血管来保存标本,一支在常规负压下,正常将血液缓慢注入;另一支采取用力挤压注入的方式,循环操作10次,直至标本溶血;然后使用同种型号离心机,在4000r/min转速下处理,得到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标本生化指标测定,对于K+、Na+采用的测定方法是电极法;对于TG,采用终点法;对于CK、CK-MB和HBDH,测定方法为重氮盐法;对于TP和ALP,测定方法分别是双缩脲法和溴甲酚绿法;对于AST、LDH,采取速率法确定。生化指标测定采用的仪器和试剂有:全自动生化自动分析仪,型号为日立7080,浙江伊利康试剂以及朗道RANDOX定标液。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K+、Na+、TP、HDL、ALB、CK、CK-MB、LDH、AST、HBDH以及TG生化指标[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经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与分析,在资料统计上,计量资料采取(x-±s)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试验中,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可知,K+、Na+、TP、CK、CK-MB、LDH、AST、HBDH生化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HDL、ALB、TG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详细可见表1。

3.讨论

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疾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确保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血液临床生化检验当中,溶血是导致生化指标误差发生的重要因素,其干扰原因是在血液溶血之后,红细胞会发生破裂,原先存在于红细胞中的物质会进入到血浆或血清当中,影响其他生活指标的含量;同时,溶血也会对检测试验过程本身产生一定影响[3]。

溶血发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不顺利、在标本运输过程中发生距离振荡以及血清分离处理时离心速度过快等。在日常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实践中可知,溶血对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是能够肯定的,通过本组试验表明,溶血后标本(试验组)中的K+、Na+、TP、CK、CK-MB、LDH、AST、HBDH的含量显著高于溶血前标本(对照组)(P<0.05),HDL、ALB、TG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也就是说,溶血会对K+、Na+、TP、CK、CK-MB、LDH、AST、HBDH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究其原因,在标本发生溶血时,血清中的酶会受到刺激,其活性增强,酶产生量增加,导致各种酶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显著高于溶血前;同时,红细胞与血清中存在一些相同的物质,在溶血后,这些物质会从红细胞释放到血清中,导致血清中物质浓度发生变化,造成物质含量的增加,进而影响生化检验指标,使检验结果明显增大;此外,还有部分物质不会受到红细胞破裂的干扰,只存在于血清当中,且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溶血前后,其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生化检验指标结果也就无显著差异[4]。

针对血液标本溶血问题发生的原因,为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保证临床诊断、治疗的安全可靠,必须尽量避免溶血,采取的对策有:第一,在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按照血液采集相关规范的要求,由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护士完成采取工作,整个采集过程的操作要准确、无误,避免各种干扰因素,确保标本采集的质量[5]。

第二,血液标本采集和保存需要使用多种设备,比如真空抽血器、试管容器等,在设备采购中,需加强对设备质量的检验,采购正规、合格的设备产品,避免设备质量隐患对血液标本质量的干扰,导致溶血问题,影响检验准确性。

第三,在血液标本的检验过程中,加入抗凝剂后,要控制试剂管摇晃力度,既要保证抗凝剂与血液的混匀,又不能造成溶血;同时,还要对水浴箱温度、离心机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如果出现标本溶血,需要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对于程度较轻的溶血标本,可以通过校正来解决;若是溶血程度较为严重,则标本不可用,需要重新采集。

总之,血液生化检验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必须努力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溶血会对检验结果的K+、Na+、TP、CK、CK-MB、LDH、AST、HBDH生化指标造成影响,做好标本采集、仪器和检验过程等方面的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溶血发生,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可靠度。

【参考文献】

[1]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2.

[2]张苏,唐先平,沈朝辉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8):187.

[3]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4]叶晓芳,李霞.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临床探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7):80-81.

[5]吴立翔,林一民.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27(6):546.

论文作者:原淑慧1,亓志鹏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分析论文_原淑慧1,亓志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