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岗教师是教师行业特殊的群体,他们条件好,素质高,但是工作环境差,压力大,生活枯燥,要留住人才,我们就要改善工作环境,健全机制,创新管理,强化技能,给予关怀。
关键词:特岗教师;机制;管理;技能;关怀
近年来,随着国家“特岗计划”的逐年推进,特岗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充实我县教师队伍。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基层学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好评。但从整个特岗教师群体来看,也存在着种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发现和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县特岗教师队伍乃至整个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联合县教育局,历时1个多月走访了20个乡镇40所学校,近1000名乡村教师,展开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湖南省《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要求,经县政府批准,2012年至2017年6年间,我县共招聘特岗教师1093人,目前留任在岗1023人,流失70人。2018年我县拟招聘特岗教师290人,调整后187人,现已完成全省统一考试。
其中,2012、2013、2014、2015年招聘特岗教师865人,其中三年服务期满留任796人,流失69人,留任的796名教师已全部完成编制内落实聘用手续并纳入公办教师管理序列。2016、2017年两批聘期内共招聘特岗教师228人,留任227人,流失1人,留任特岗教师的工资完全按照上级规定发放。
二、存在的问题
特岗计划缓解了过去十年来由于财政、编制、师资培养等社会和教育的变革导致的部分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在结构、质量、数量以及招聘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弥补了农村教师招聘上的不足,为农村贫困地区补充了大量学科结构合理、高学历的年轻教师。然而,调查也表明,农村特岗教师的生存状况呈现男女比例失衡、生活条件艰苦、环境适应困难、待遇未达预期、工作压力较大、业余生活枯燥等特点,造成一批农村特岗教师流失。
1、地理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
每年招收的特岗教师大部分分布在最穷、最远、条件最苦的农村学校。很多特岗教师所在的学校缺水断电,交通不便,有些甚至隐没在深山之中,教师面临吃、住难题,饮用水、取暖、与外界联络的信号、人身安全保障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农村特岗教师的适应性构成挑战。
2、培训愿望强烈,参与机会较少
特岗教师主要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但他们素质好,教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培训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显示,2012年实施特岗计划以来,参加1次乡(镇)学区级以上培训、说课比赛观摩的特岗教师占31.4%,参加2次乡(镇)学区级以上培训、说课比赛观摩的特岗教师占26.7%,参加3次乡(镇)学区级以上培训、说课比赛观摩的特岗教师占18.5%,参加4次乡(镇)学区级以上培训、说课比赛观摩的特岗教师占6.7%,参加5次以上乡(镇)学区级以上培训、说课比赛观摩的特岗教师占1.4%。可见,大部分特岗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比较少。
3、工作负担偏重,待遇未达预期
调查显示,平均每位特岗教师任教1.9门学科,其中,平均每位村小特岗教师任教4门学科。20.9%的特岗教师每周课数在20节以上,61.0%的特岗教师任教一个年级,26%的特岗教师任教两个年级,13.4%的特岗教师任教3个及以上年级。工作任务相对偏重,但待遇上难以达到预期。80%以上的特岗教师月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其中有54.3%的特岗教师表示对现有工资收入并不满意,认为不足以满足开支需要。有近20.3%的特岗教师认为所在地方基本没有或完全没有兑现国家法定的特岗教师待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福利待遇偏低,相关配套基金没有实施,使一些面临家庭急难危重事情的特岗教师生活无以为继。
4、男女比例失衡,婚恋问题突出
特岗教师多数在20—32周岁之间,处于婚恋的高峰期。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已婚和未婚的比例分别为35.6%和64.4%,大部分特岗教师还没有结婚成家。由于特岗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来到农村学校后,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小,主要交往对象是本校特岗教师和其他教师。而在特岗教师群体中,女教师人数明显多于男教师人数。衡阳县的男性特岗教师比例不足2成,女教师比较超过8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教师普遍希望嫁一个学历比较高、家庭条件强于自己的人,但这样的人在农村很少。这样就造成了特岗女教师婚恋困难。
三、意见建议
特岗教师所面临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需要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学校共同参与。
1、健全补充机制,确保教师招得来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补充体系。建立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推行动态管理编制,做到有编必补,缩短编制调整时间,盘活教育编制资源。二是确立长效补充渠道。把特岗计划列为衡阳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补充的主要途径,特岗计划相关政策的设计,要兼顾特岗教师个体需要和特岗计划整体需要,实现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融合和统一。如尽可能地将夫妻双方均为特岗教师的安排在相距较近的地点工作。三是探索有效的招聘办法。参照其他省市的做法,制定《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递补办法》和《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紧缺学科调剂办法》,对出现空额计划的可以按本县同学科和同学段相近学科进行递补,使本县生源在较大程度上实现本土化,有效预防特岗教师流失。
2、创新管理举措,确保教师留得住
一是制定《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岗位调剂办法》。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在正式办理入编入岗之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申请调动到其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凡是因回原籍、夫妻分居等原因申请调动到不超编学校任教,应给予调动。二是推行“县来县去”、“乡来乡去”分配方案。坚持生源地教师优先的原则,优先录用本县或本乡的教师,安排到相对较近的乡镇学校或村小、教学点工作。对于本县籍在外市、外县工作的特岗教师,要打破地域互换限制,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循环交换,确保特岗教师回到各自家乡工作。三是建立管理奖罚机制。改革现有招聘计划的分配机制,对全县各学区依据配套政策落实情况、实施成效和留任入编率等因素,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综合确定各乡镇学区下一年的“特岗计划”招聘规模。
3、强化技能培训,确保教师教得好
一是实施岗前培训。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特岗教师进行入职前的师德教育与教学培训。以师德水平提高为核心,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为重点,以个人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突破,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二是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一帮一”帮扶机制,让特岗教师同老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结对子”,使其迅速成长为合格的或者优秀的教师。三是开展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利用寒暑假定期开展特岗教师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帮助他们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科培训,帮助特岗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尽快成长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
4、给予人文关怀,确保教师安得心
一是政治上关注。将特岗教师纳入在职在编教师规范管理,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在职在编教师同等对待,与当地同等条件在编教师同工同酬。二是工作上关心。学校要结合教师的所学专业和个人爱好安排工作,尽量避免专业错位,大材小用。同时,对特岗教师要充分信任,予以重任,让他们在不断地挑战中实现自我价值。鼓励特岗教师在职进修深造。合理调整特岗教师教育教学任务,解决工学矛盾,为学习深造提供便利条件。三是生活上关爱。为特岗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让教师们生活舒适,工作顺心;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学科研讨、教学竞赛、集体备课、观摩学习、联谊活动等促进教师情感交流,让特岗教师找到爱的归宿;设立乡村教师救助基金,及时救助家庭困难特岗教师。
论文作者:肖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教师论文; 学校论文; 工作论文; 农村论文; 衡阳县论文; 计划论文; 学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