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对策_自我评价论文

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对策_自我评价论文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要性论文,自我评价论文,幼儿论文,策略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我评价是指自己对自己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社会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体的心理及其行为表现,对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等都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幼儿期是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有其必要性。它对于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全面地判断自己,形成正确的归因,充分调动自身的活动积极性和自觉性,塑造自信、自尊和积极进取等健全的个性,对于幼儿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取得成功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者,应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意识,使之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塑造良好的个性,更好地实现社会化。

一、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必要性

(一)幼儿的自我评价不全面、不稳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尚处在学习阶段,有人称之为“前自我评价”,它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依从性和被动性;第二,表面性和局部性;第三,情绪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强的他律性,往往简单地以成人,尤其是重要他人(如教师、父母等)对自己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如,当问到幼儿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笨时,幼儿会说“因为老师和小朋友说我笨”。其次,幼儿的自我评价大都集中于自我的外部行为表现,还不会评价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幼儿只会对某个具体的行为作出评价。如,问幼儿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好孩子时,孩子会说“我不欺负小朋友”,等等。再者,幼儿的自我评价很不稳定。

幼儿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成人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意识地对幼儿加以引导,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发展幼儿的反省意识和自我监督及调节能力。

(二)幼儿自我评价的恰当性有待提高

自我评价是一种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不一定相符。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的相符程度即是自我评价的恰当性。如果个体对自己的估计与客观实际距离悬殊,久而久之,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不利于个体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已有的对3~6岁幼儿自我评价恰当性的发展研究发现,幼儿期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3岁组幼儿倾向于自我评价过高,4岁组幼儿的自我评价偏向恰当,5岁组幼儿恰当自评占主导地位,自评过低率有一定增加。幼儿自我评价的恰当性不同,是由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苏波茨基认为,幼儿对权威(如父母、教师)的评价及对自己的评价(与同伴相比较时)总是偏高。

在当前独生子女政策下,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不当的家庭教养方式下,幼儿很容易因父母的溺爱和娇宠而养成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往往会使幼儿产生不当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比别人要高一等,从而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另外,现代社会中的孩子从小缺乏玩伴,也不利于幼儿在与同伴的互相评价或比较中认识自己和他人。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一)了解幼儿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评价的意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个体自我评价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二是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一个人对自我评价高或低,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自己与其他相类似的人加以比较而作出评价的。三是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实现自我评价。

对幼儿来说,其自我评价主要是通过家长、教师及同伴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幼儿与同伴间的对比以及活动中自我体验形成的。应结合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及形成途径,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二)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感觉决定于对想象的他人的意识的态度。在父母或教师等“重要他人”面前,幼儿往往会猜测父母或教师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希望自己得到这些成人的肯定和认可。“成人对幼儿的正确评价和态度,对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家长在帮助孩子形成正确自我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幼儿的期望要适中,要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家长对幼儿的期望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能力等,避免由于要求过高而导致幼儿达不到要求时给予消极的评价,幼儿也会由于常常无法实现父母的高期望而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当然,父母也不能对幼儿放任自流,不提任何要求。

其次,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注意做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多发现和表扬幼儿的进步,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同时,要因人而异。对于过高评价自己,想掩饰自己缺点的孩子,应引导其找出自身的不足,帮助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可待改进的地方;对于过低评价自己或过于自卑的幼儿,则要多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满足孩子的成功感。

再次,对幼儿的评价要前后一致。家庭成员在评价幼儿时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标准——在幼儿表现好时对幼儿大加夸奖,使得幼儿偏高地估计自己;而在幼儿表现不好时则对其严加指责和否定。长此以往,会使幼儿无所适从,不利于幼儿对自己形成一致、稳定的自我评价和判断。

最后,营造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影响深远。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习并内化父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因此,父母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善于发现家庭成员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赞美。久而久之,幼儿就在无意识中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社会性。

2.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1)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归因。

在现今的幼儿园中,赏识教育使教师对幼儿的表扬和赞美变得不再吝啬。“你真聪明”、“真棒”等对幼儿的褒奖之词不绝于耳。然而,教师对类似奖励的滥用则有可能使幼儿形成不当的归因方式,将成功或失败简单地归因于是否聪明。成绩相对好的幼儿可能会认为自己很“聪明”,无需努力或忽视自身努力的因素;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幼儿可能会形成“我很笨”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并以此作为自己懒惰懈怠的理由。这些都不利于幼儿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全面地认识他人,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2)增加幼儿的交往活动。

这里的交往包括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教师不仅要鼓励同一班级中幼儿之间的交往,还应创造条件促进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往,同一年龄段不同班级幼儿之间的交往。开展适宜的游戏活动,带领幼儿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在交往活动中,儿童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向成人学习社会知识和行为方式;在同伴相互评价中,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伴和自己。

(3)给幼儿提供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机会。

幼儿的自我评价是从不断的自我评价实践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应通过设计诸如《认识我自己》的教学故事、组织“一周简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并进行阶段性的相互评价。引导幼儿从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全面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的评价。另外,在评价自己的同时,学习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模仿教师的评价,比较自己与教师的评价,练习社会比较,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评价能力,成为自我评价的主体。

(4)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首先,要创设一种互相支持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善于发现并表扬幼儿的优点和进步,通过口头、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给予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暗示,如一个拥抱、一个眼神等。避免使用结论性的消极评价,给幼儿贴不当的标签,如批评幼儿“就你最笨”之类。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幼儿往往通过模仿教师将社会价值规则、评价标准不断内化,进而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评价自己。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标签:;  ;  ;  ;  ;  

儿童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对策_自我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