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必须有创新的学风与文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风论文,学风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9年前,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处于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我们党卓有成效地开展 了整风运动,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 顿文风。延安整风,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组织 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今天,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事物目不暇接,新问题层出不穷,新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党再一次面对重大转折的历史考验。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就是中国共产 党人迈向新世纪的理论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面向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再学习、再教育。最 近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必将 把这一再学习、再教育运动进一步推向前进,从而大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执 政能力。
党风涉及党的事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着重就思想理论界、学术界的学风 文风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党风、学风与文风
党风是党的生命。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是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重 要标志。陈云同志说过,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80年艰苦 卓绝的奋斗,我们党已经由一个数十人组成的秘密组织,成为拥有6000多万党员的大党 ;由一个以夺取政权为目标的革命党,成为领导12亿中国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执政党。历史选择了我们党,人民寄厚望于我们党, 时代赋予我们党以重大责任。党风建设,不可避免地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战略任务。
学风是党风的灵魂。党风好坏,学风是关键。党风表现在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 为党的思想、领导、工作、生活作风,也表现为学风和文风,核心是学风。学风反映了 党的思想、理论的素质和水平,是一个政党、一个人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集中 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反映在思想认识上必然地要求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反映在党的工作实际中必然是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在文风中,就是要具有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 的语言风格。与此相反,主观主义的学风,反映在思想认识上,必然是教条主义和经验 主义,是思想僵化;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必然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反映在文风中, 必然是空洞无物的八股。
重视学风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1942年的延安整风,1978年的“真理标准 ”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其伟大意义决不仅仅在于从政治上清算“左”倾路线(比 较而言,这相对容易些),更重要的在于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苏联解体,表面上看 ,是苏共政治上的失败,但深层原因却是其思想理论上的长期僵化,无力应对时代的深 刻变化,逐渐丧失民心,丧失了执政能力。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思想理论上僵化 ,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必然在政治上遭到破产。
学风问题的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 、发展的理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教条。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其基本点是:一要用实践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面向实际,解决中国的实际 问题。不解决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人民所需要 的马克思主义,而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二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主义。 就是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归结到一点,就是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在80年间,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我们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并不断走向新胜利的最可靠的思想保 证。“实事求是”、“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尽管就其思想渊源来说,都可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找到根据,但由于注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与 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和时代品格,因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 性运用和发展。
文风是学风的集中体现。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李大钊)谓:“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说的都是作文与做人的一致性。其实,这个道理,更进一步地说,应该 是“文如其学”。文风是学风的表现形式。如果说学风是理论的灵魂,文风则是其血肉 ,有灵有肉才是好理论;如果说学风是思想的根,文风则是其叶,有根有叶,思想之树 才能茂盛长青;如果说学风是学说的质,文风则是其言,有质有言才是好学说。
文风是理论掌握群众的重要方式。理论不是花瓶,不是摆设。理论的作用终究是要指 导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指导社会变革和 发展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实现其价值。从历史上看,任何僵化的理论,总是以漠视 群众开始,而以被群众抛弃为结束的。
理论怎样掌握群众?第一,理论必须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就是“透 过现象看本质”。第二,理论必须反映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 。第三,理论必须具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有谁说深刻的思想只 有通过艰涩的语言才能表述?任何鲜活的深刻的思想,总是通过明白畅达的文字来传播 的。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打不倒不是因为它大本子多,而是因为它是真理,是很实在 的道理。真理总是朴实的。
文风是时代风气的缩影。我国魏晋的奢华,宋代的缠绵,晚清的沉闷;西方文艺复兴 时期的自然、张狂,二战后的颓废,都是那个时代风气的反映。
二、创新理论,必须端正学风和文风
创新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庄严历史责任。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在孤立、封闭 的条件下,而是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来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 包围之中,处于霸权主义的威胁之下,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系? 我们没有既成的经验、模式可以照抄照搬,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学习,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水平,要求我们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需要理论创新;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需 要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不是凭空杜撰,不是胡思乱想,不是“空中楼阁”。理论创新就是对客观规 律的新揭示,对实践经验的新概括,对真理的新认识,对新事物、新问题的科学思考, 就是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加深认识世界的过程。
创新理论,必须改革学风与文风。学风文风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当前在理论学术界 ,确有一些不良学风文风,妨碍着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妨碍着理论创新 事业的健康发展。诸如:有的开口“马列”,言必“外国”。仿佛一经引用马列词句或 外国学者的言论,其立论马上就能变得坚实起来。其实这恰恰反映了理论思维的不丰厚 、不扎实。“东”教条不灵,“西”教条也不灵。一切教条,一切照抄照搬,都不是科 学,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再如,有的无的放矢,言之无物;有的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有的盛气凌人,“帽子工厂”;有的晦涩玄奥,故作艰深;有的千篇一律,剽窃抄袭; 有的陈词滥调,文字干瘪等等。
存在于理论学术界的上述种种不良学风文风,本质上都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违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都是教条主义学风和文风的表现, 都是大不利于理论创新、大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都是必须逐步加以克服的。
我们必须将学风文风问题提到党风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
端正学风文风,必须实现思想认识的“三个解放”。即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认识,从 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 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端正学风文风,必须着力研究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正确地提出问题,从来都是正确地 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理论创新、学术发展的首要环节。只有善于把握那些全局性、前瞻性 、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才能从根本上克服理论脱离实际、无的放矢、言之无物的不 良风气。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语)目 前中国社科院已确立了100余项重大课题,力争在今后若干年内推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
所谓重大课题,主要是对一个时代、民族、国家的发展而言的。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 ,能够导引实践前进、理论发展,进而成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问题的提出者有宽阔的眼界、敏锐的感觉和深邃的思考。当然,大而无当不足 法,小中见大也能巧夺天工。在提问题方面,大而不空洞,专而不琐碎,深刻而不浮躁 ,新锐而不数典忘祖,那是再好不过了。
江总书记非常重视理论研究,给社科院出了很多重大题目。希望党和国家各部门能给 社科院出题目。
端正学风文风,必须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话语体系。概念、范畴、话语是 人类思维之网上的一个钮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多变,因此 ,旧的概念、范畴、话语逐渐被新的概念、范畴、话语所取代,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 ,也是理论前进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就是新的范畴体系。
为了推动理论创新、学术发展,有必要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但切忌简单照抄 照搬外国的理论、概念、范畴、话语体系。因为它们归根到底反映了别国、别人的社会 存在、利益和愿望。学习的目的是“为我所用”,而不是充当“留声机”。要努力适应 时代发展的要求,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范畴、话语体系。
端正学风文风,必须确立“精品意识”。随着传播手段的发达,一个人要发表自己的 思想、学术成果已经不那么困难了。相应地,提高学术质量、增强思想的原创性就显得 格外重要。以中国社科院为例,每年出版84种期刊,发表450余部著作,论文(含研究报 告)4000余篇。这个数量不算少,但质量如何呢?实在说,不能令人满意。与总书记“八 七”讲话中对社会科学界的要求相比,更是有很大差距。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加以 改变。
端正学风文风,必须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古人讲,写文章,语言要“有开有合”,摇 曳多姿,横看成岭侧成峰,有山峦,有叠嶂,有瀑布,有溪流,切忌一马平川,一览无 余。新的时代不仅催生新的思想、理论,而且在创造新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的理论家 、学者与时俱进,光大传统,博采众长,打好语言基本功。一是要向群众学习语言。进 入小康社会的我国人民,创造了大量新鲜经验和新鲜活泼的语言,大大丰富了我国的语 言文化资源。目前,对于这项资源,确有深入挖掘的必要。二是要向我国古代的文化传 统学习。古人讲,“惜字如金”,这是学者必备的素质。现在不少青年学者在这方面的 修养不高,写文章,做演说,新话不多,废话不少。古人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很丰富的 遗产,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以整理、吸收。三是要向外国语言学习。经济全球化背景 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而紧密。20年前,即使在学术界,又有多少人知道“世 贸组织”是何物呢?而今,普通百姓都耳熟能详了。
我相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无比丰富而深刻的实践 推动下,我们的理论创新事业一定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并结出绚丽的花朵和丰硕的 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