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总资产规模结构变化分析_国企论文

中国社会总资产规模结构变化分析_国企论文

中国社会总资产规模与结构变动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资产论文,中国社会论文,变动论文,规模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2001)04—0005—06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通过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增长,全社会工商企业资产规模实现了持续平稳扩张。

一、中国社会总资产规模与结构变动情况

据统计,1999年中国全社会工商企业(不含金融,下同)资产总额(以下简称社会总资产)达26.8万亿元,比1998年增加1.3万亿元, 增幅为5.1%,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速继续回落, 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1999年中国社会总资产结构变动呈以下特征。

(一)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仍占绝对数量优势

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改变,私营、个体、外商等非公有经济主体不断成长壮大。1999年,在26.8万亿元社会总资产中,国有企业资产占54.1%;城乡集体企业资产占16.4%;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占14.6%;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占14.9%。公有制企业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为70.5%,这表明,公有经济比重虽有所下降,但仍占绝对数量优势。

(二)国有企业资产平稳增长,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继续提高

1999年底,中国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共有21.7万户,比上年减少8.8%;占用资产总额为1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8.1亿元,增幅为7.4%,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为54.1%,较上年提高了约1.2个百分点。1999年国有企业效益状况明显好转。

1.国有企业整体效益大幅回升。1999年,21.7万户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45.8亿元,比1998年23.8万户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213.7 亿元增加932.1亿元,增长4.4倍,国有企业效益实现了大幅回升,并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从盈利企业状况分析,在全部国有企业中,1999年盈利企业8.7 万户,比上年增加1.2万户,盈利企业盈利额3290.7亿元,比上年上升0.3%;零利润企业1.4万户,比上年减少3.1万户;亏损企业11.6万户,比上年减少0.3万户,亏损企业亏损额2144.9亿元,比上年下降30.1%。1999年,国有企业盈利面(含零利润企业)为46.5%,亏损面为53.5%。

从隶属关系看,在全部国有企业利润中,中央企业利润总额954.9亿元,占82.6%,较上年增长47.2%;地方企业利润总额190.9亿元, 占17.4%,由上年亏损435.2亿元跃升为整体盈利190.9亿元。在中央企业中,盈利企业1.3万户,盈利额1538.7亿元,较上年增长9.9%;亏损企业0.9万户,亏损额583.8亿元,比上年减亏22.2%。在地方企业中,盈利企业8.8万户,盈利额1751.9亿元,比上年下降6.9%;亏损企业户数10.7万户,亏损额1561亿元,比上年下降32.6%。

从行业分析看,在全部国有企业利润中,5.8 万户工业企业利润总额813.8亿元,占71%,比上年增长1.5倍。其中, 盈利企业盈利额1891.1亿元(增长8.4%),亏损企业亏损额1077.3亿元(下降24.3%)。7.7万户商业及餐饮业利润总额46.7亿元。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433.7亿元(下降10.1%),亏损企业亏损额387亿元(下降52.9%)。

从规模分析看,在全部国有企业利润中,大型企业利润总额1484.8亿元,相当于全部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129.6%,比上年增长36.5%,盈利面65.9%。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2237.1亿元(增长2.4%), 亏损企业亏损额752.3亿元(下降31.4%)。中型企业利润总额-118.6亿元,比上年减亏241.4亿元,盈利面51.8%。其中, 盈利企业盈利额449.9亿元(与上年持平),亏损企业亏损额568.5亿元,盈利面44.1%。

2.重点行业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1999年,为提高国有经济整体效益,国家通过削减产量增大投入、促进兼并重组等措施,加大了对重点亏损行业的整治力度。国有纺织、粮食、冶金、化工等一批亏损行业经过重点整治,效益水平均呈现出止跌回升的态势。仅这四个老亏损行业增利(或减亏)516.6亿元, 相当于当年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45.1%。与此同时,国有石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行业的效益水平也呈现上升态势。

国有纺织行业由于坚决执行国家“限产压锭”和“减员增效”方针,效益逐步好转,1999年比上年减亏41.9亿元。

国有粮食行业通过贯彻执行国家“顺价销售、封闭运行”的粮食政策,强化内部管理,多年严重亏损状况得到明显好转,当年实现利润比上年减亏372.3亿元。其中,粮食加工实现利润比上年减亏28.3亿元, 粮油仓储比上年减亏51.5亿元,粮油商业比上年减亏292.5亿元。

国有化学行业实现利润1.3亿元,比上年减亏44.8亿元, 基本实现全行业扭亏。

国有冶金行业则抓住国内钢材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通过推广“邯钢经验”,强化成本核算,实现了全行业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加57.6亿元。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成品油走私的打击力度,加上国际市场油价上扬,国有石油行业1999年实现利润279.3亿元,比上年增利185.5亿元。

国有交通运输行业通过加强成本核算,提高交通运力,增强运营手段,1999年实现利润106.4亿元,比上年增利41.6亿元。其中, 铁路运输业实现利润52.5亿元,比上年增利26.4亿元。

国有邮电通信行业通过一系列重大改组,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1999年实现利润112.9亿元, 比上年增利61.3亿元。

3.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脱困稳步推进。到1999年底,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扭亏解困目标已走过了两年历程,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效益状况改善尤为明显。1999年国有大中型企业户数4万户,比上年减少2679户;资产总额115405.4亿元, 比上年增长12.2%;户均资产总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1999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5946.7亿元, 比上年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1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87.7%, 相当于全部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119.2%。

1999年,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18001万户,比上年减少8.3%,亏损面44.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亏损额1320.8亿元, 比上年下降30.7%。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型亏损企业3235户,亏损面34.1%,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亏损额752.3亿元,比上年下降31.4%;中型亏损企业14766户,亏损面4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亏损额568.5亿元,比上年下降29.9%。

以上情况表明,国有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积聚,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社会总资产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集体企业资产规模继续缩减,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回落

1999年,中国城乡集体企业资产总额4.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2万亿元,减幅为4.3%。其中,城镇集体企业为1.7万亿元, 比上年减少0.2万亿元,减幅为10.5%;乡镇集体企业为2.7万亿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1999年,全国城乡集体企业资产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为16.4%,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城乡集体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情况。据统计,纳入财政部统计范围的13.5万户城镇集体工商企业占全国清产核资城镇集体工商企业户数的43.2%,其资产总额12298亿元,负债总额9912.1亿元, 所有者权益2385.9亿元,资产负债率80.6%。其中,城镇集体金融企业34786 户,占清产核资城镇集体金融企业户数的74.4%,其资产总额13196.7 亿元,负债总额13291.4亿元,所有者权益—94.7亿元,资产负债率100.7%。

2.城镇集体企业经营效益情况。据统计,13.5万户城镇集体工商企业1999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7468.1亿元,销售利润为564.5 亿元,利润总额为—115.4亿元,净资产利润率为—4.8%;3.5 万户城镇集体金融企业1999年利润总额为—218.1亿元。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盈利情况好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盈利面为60%;中型企业盈利面为43.3%;小型企业盈利面只有34.1%。

从行业来看,全国城镇集体企业各行业盈利情况均较差,亏损较为严重。除建筑业盈利面为58.7%外,其他行业盈利面均低于50%,其中,贸易及餐饮业盈利面最低,仅为27.4%。

从企业类型来看,供销、二轻等“老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包袱较重,盈利情况较差,盈利面分别为18.9%和29.5%;而民政福利、校办、民营科技等新兴集体企业盈利情况好于“老集体”企业,其盈利面分别为58.5%、52.4%、53%。

城镇集体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工商企业更差,在3.5 万户城镇集体金融企业中,盈利面为34%,盈利额20.7亿元;亏损面为61.7%,亏损额为238.8亿元;零利润企业占4.3%。

(四)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增势趋缓,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1999年,中国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总额3.9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0.1万亿元,增长2.6%,增幅比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1999年, 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占社会总资产比重为14.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五)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幅居全社会各类企业之首

1999年,中国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总额为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4万亿元,增长11.1%;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 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总额占全社会总资产比重为14.9%,比上年提高,首次超过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规模。这表明,个体及私营企业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中国社会总资产结构变动原因分析

1999年,中国社会总资产增长与结构变动的特征是,社会总资产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国有及个体私营企业资产增长幅度较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均得到提高;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增长缓慢,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城乡集体企业、特别是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则呈负增长态势。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宏观及微观形势分析看,形成这种增长变动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投资增长缓慢是社会总资产增长速度趋缓的根本原因

199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比上年仅增长5.2%,增幅较上年下降8.9个百分点,比年初预期增速12%低6.8个百分点。

形成社会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一是政府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有力地推动了内需,但市场总体价格下滑的态势并未完全得到控制,投资主体对未来的效益预期下降,客观上抑制了企业投资扩张冲动;二是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银行体系的改革使银行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增强,减少了对低效益企业投资的贷款,企业投资能力受到约束;三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工艺。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然而在短期内却抑制了社会投资的增长。

(二)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好转,推动了国有企业资产较快增长

1.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 (1)国家在1998 年增发1000 亿元国债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又增发600亿元国债,199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893亿元,全国国有建设单位共安排3000多亿元用于基本建设投资,增大了市场投入,扩大了市场需求。(2)1999年国家降低贷款利息,同时考虑到1998 年降息的滞后作用,按照全部国有企业当年长短期借款53126亿元匡算, 大约可减少国有企业全部财务费用近400亿元。(3)国家提高企业出口退税力度,综合退税率从10%提高到15.51%,直接增加了国有企业收入近百亿元。 (4)国家实施“债转股”帮助企业制度创新,转换经营机制, 减轻企业债务负担。(5)继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 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1999年中央预算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和贴息资金165亿元, 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国家继续加大打击走私力度, 增加了相关国有企业收入,治理对企业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改善了企业经营环境。

2.加强企业管理,成本费用下降。据统计,1999年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为69136.6亿元,较上年增加4451.5亿元,增长6.9%,同时销售成本费用和期间费用等都出现绝对额或相对额下降。销售成本57089.9 亿元,较上年增加3422.1亿元,增长6.4%;销售费用总额下降313.4亿元,下降11.7%;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加82.9亿元,增长5.8%; 管理费用增加281.8亿元,增长8%;财务费用减少225.2亿元,下降8.5%。五项合计比上年增长4.9%,低于销售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3.努力实施资产重组,出现了规模效益。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发展落实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给国有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1999年国有大型(含特大型)企业9012户,占全部企业的4.4%,实现利润总额为1484.8亿元, 盈利企业占全部大型企业的65.9%,高于全部国有企业盈利面19.8个百分点。

4.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企业转变内部经营机制。根据“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和提高混和经济成分的发展战略,国家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资产重组、鼓励兼并、合资合作、对外参股等多种形式,规范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了企业内部经营机制,促进了经营效益提高。全部国有企业中,各类国有控股企业共计24712户,占全部国有企业的11.9%,但实现利润为1012.12亿元,占全部利润的88.2%。其中,国有上市股份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及外商合资合作企业户数分别为856户、2170户和1784户, 合计占全部国有企业的2.3%,但实现利润分别为603.96亿元、135.79亿元和114.42亿元,合计占全部实现利润的75.5%。各类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指标排序情况是,上市股份公司(6.8%),与外商合资合作(5.6%),与港澳台合资合作(5.2%),非上市股份公司(4.9%),与私营(含个人)合资(2.6%),与国有合资(2.5%),国有独资企业或公司(1.8%),与集体合资(1.7%)。

(三)国内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使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总额得到较快发展

为推动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数额,部分取消民营企业的贷款限制,允许民营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等,有效地推动了个体及私营企业的发展。1999年,中国个体及私营企业迅猛发展,登记注册的户数为3310万户,比上年增加70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数量由1998年的120万户, 增加至1999年的150万户,增长2.5%。受此推动,中国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11.1%,增长幅度居各种经济类型之首。

(四)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资产总额增势趋缓

长期以来,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是中国境外商人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尚未完全走出困境,对中国的投资能力大大削弱,甚至出现撤资现象。同时,由于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投资预期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境外商人对中国的直接投融资。1999年,中国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100个,比上年下降13.8 %; 中国境外商人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404亿美元,下降11.4%;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户数为21.2万户,比上年减少1.6万户,下降7%。1999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使外商投资及控股企业资产增长仅为2.6%,增幅比上年减少3个百分点。

(五)集体经济总体运营效率持续下降,造成资产规模逐年缩减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使中国集体经济的实力不断壮大。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加上发展后劲不足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下降。一是城镇集体企业的资本质量差,盈利能力下降。据抽样统计, 1999 年13.5万户城镇集体工商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4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80.6%(比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损失挂账2085亿元, 相当于所有者权益的87.4%(比上年高出24个百分点)。二是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能力受到约束。近年来,乡镇企业逐步失去了改革前期因政企不分所依赖的“行政资源”,加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减缓,融资渠道不畅,乡镇企业缺乏开放的融资机制和环境,造成乡镇企业发展停滞。由于城乡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率不断下降,形成投资能力减弱,资产规模逐年缩减。1999年,集体经济投资4190亿元,比上年减少2.2亿元。

三、中国社会总资产增长变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国家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不足。1999年,受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推动,国家财政资金投资增长43%,但企事业单位和地方自有资金的投资仅增长1.2 %,银行贷款投资增长48%,利用外资投资下降26.7%。由于国家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带动和引导作用不足,一方面,尽管财政资金投资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社会投资增长率大幅度下滑,抵充了财政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使得全社会投资增长缓慢;另一方面,形成社会总资产结构逆向变动,非国有经济资产规模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下降,由1998年的47.1%下降至1999年的45.9%。

2.国有企业资产在一般竞争性行业比重过大。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行业过多分布,一是直接影响国有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由于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竞争优势减弱,导致经营亏损不断增加。1999年,一般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亏损企业占全部国有亏损企业总数的79.3%,亏损额占全部国有企业亏损额的63.9%。二是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民营企业因其资本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多分布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但由于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退出力度不足,形成大多数竞争行业低水平过度竞争,行业利润下降,客观上形成了国有资本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不足。

3.集体经济的资产规模缩减状况亟待遏制。从近年来集体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看,绝大多数集体企业的经营困境正在不断加重。在1999年国民经济形势明显趋于好转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亏损仍在增加,资产规模和质量下降。这表明,集体经济在运行机制、自身经济基础和宏观政策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其他经济成分无可比拟的困难,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遏制,势必对我国城乡就业、政府财源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中国非公有经济的总体实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999年,中国非公有经济占用的资产总额为7.9万亿元,占社会总资产的比重为29.5 %,较上年仅上升0.5个百分点。虽然个体及私营企业资产增速较快, 但由于其增长基数较小,因此对社会总资产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四、进一步优化社会总资产增长结构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目前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绝对比重,国有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是优化社会总资产增长结构的关键。因此,必须坚持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性行业更大程度地退出,在优化国有经济结构的同时,给非国有经济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2.建立健全企业的社会资本吸纳机制。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本扩张和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的根本要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外商、私营企业,都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变封闭式的资本结构为开放式的资本结构,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

3.进一步完善国家资金的投入方式。在目前社会经济资源较为分散的条件下,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不仅拉动幅度有限,而且极易造成国家财力负担过度,增加财政风险。至1999年末,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如果能通过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将当年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1/5转作投资,则当年可新增投资1383.2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因此,要积极完善国家投资的使用方式,进一步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带动社会投资的积极跟进。

4.注重改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经济主体多元化是提高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条件,为促进经济主体公平、高效率竞争,应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因此,在促进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改善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非国有投资主体进一步发展。一是要注重改善集体经济的发展环境。目前城乡集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多的困难和矛盾,除集体经济加快自身改革和加强基础管理外,国家应加强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二是要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对民营经济而言,现阶段市场要求对投资的资金规模、技术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参与创业的门槛随之提高,国家应在融资、技术、人才、社会保障、中介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收稿日期]2000—01—20

标签:;  ;  ;  ;  ;  ;  ;  ;  ;  ;  ;  ;  ;  ;  

中国社会总资产规模结构变化分析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