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道路;海绵城市;应用
1 工程概况
淄博高新区西五路北延道路工程位于淄博高新区北部,是连接桓台县与高新区的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设计范围为裕民路-黄河大道,道路全长4.823km。路横断面型式为双向六车道,道路规划红线47m。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型路拱。
在本工程设计中增加海绵城市的相关设计内容,雨水工程依据“海绵城市”理论,对机非分隔带以及道路两侧分隔带采用下沉式设计,机动车道横坡度为1.5%,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横坡度均为1.0%,坡向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分隔绿化带宽2.5m。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雨水引入机非分隔带,多余雨水通过溢流口经雨水管道排入临近河道。
图一 雨水流向图
2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
本工程中的“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下沉式绿化带的设计,合理利用部分雨水,将雨水经过绿化的滞水功能、下沉区域的蓄水功能,起到渗、用的作用,并通过溢流口将多余的水经雨水管道排至河流之中。
设置了门式路缘石、消能碎石、阻水坎、溢流口等设施,以实现下沉式绿化带的蓄水功能。首先利用路缘石的引流作用,将雨水引流至门式路缘石位置,经门式路缘石将雨水存储至下沉式绿化带之内。消能碎石设置在在路缘石与下沉式绿化带相交之处,是为了避免雨水过大过急,造成水土流失。利用两侧路缘石、两条端部阻水坎形成小型蓄水池,为渗水及其利用形成有利保障,特别需注意的是阻水坎高度雪略低于道路路面标高,以避免道路积水。溢流口顶面标高略低于阻水坎标高,以保障排水的顺畅。
通过以上渗、滞、蓄、用、排等机能,实现了雨水资源化,雨水回灌、雨水灌溉及构造园林水景观等,形成雨水资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
图二 下沉式绿化带布置轴测图
3 施工难点及解决方案
3.1 机非分隔带空间不足
道路标准路段机非分隔带空间宽度为2.5m,两侧路缘石靠背宽度为0.27+0.27m,机非分隔带溢流口宽度为1.94m,剩余空间仅为2cm。在溢流口施工时将破坏底基层及基层的加宽部分,影响了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机非分隔带为交通设施、照明等管线敷设线位,因溢流口的设置严重影响了以上管线的敷设。施工中将管线在检查井下部穿越,但对维护及施工均不利。
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保证流有效汇水面不变的前提下,可将溢流口改为横向或水平并列的方式或增大机非分隔带的宽度等方式,可有效解决机非分隔带空间不足的问题,为施工及管养提供便利。
3.2 与交通、照明、园林等协调统一
下沉式绿化带设计未与交通、照明、园林等专业设计统一,发生设施基础过大或过高、绿化堆土过高、苗木品种单一等情况,不能达到有效的净水或滞水作用,影响蓄水功能的有效实现,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相悖的情况发生,极不利于雨水的综合性利用。
该问题在本工程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建议在后续工程在“海绵城市“设计中协调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专项设计,统筹考虑影响雨水综合利用的各因素,保障雨水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如何在保证蓄水的同时有效的防治雨水对路基的侵蚀;如何选择苗木品种以及如何布置才能更好的保证滞水及净水的功能;在保障路基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证蓄水功能的有效实现;雨水进入排水系统前,如何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等问题,仍需更多的思考及实践。
4 结束语
本工程根据设计的“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实践,对设计及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对“海绵城市”细微处的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应用提供可靠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施工设计图纸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10月
论文作者:王华栋 孙硕 鲍东文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城市论文; 道路论文; 绿化带论文; 工程论文; 《城镇建设》2020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