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几何”复习课的设计_椭圆论文

一堂解析几何复习课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析几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以一个圆锥曲线问题为例,重点谈谈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如何做到以静制动、举一反三的问题.

案例:已知A(-2,),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当取最小值时,求点M的坐标.

教师点拨:遇到焦点问题,一般有哪些思路?

全体学生:过M作MQ⊥l于Q,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2|MF|=|MQ|,∴

当且仅当A、M、Q三点共线且M位于A、Q中间时取“=”,此时,AQ⊥l,∴y[,M]=y[,A]=

附图

一、变动定点,内外呼应

问题一 已知A(-4,),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学生1(很快想出,解法类同于案例):过M作MQ⊥l于Q,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

当且仅当A、M、Q三点共线且M位于A、Q中间时取“=”,此时,AQ⊥l,∴y[,M]=y[,A]=.∴(x[2]/16)+(3/12)=1x[,M]=±2,即M(±2).

教师点评:此题设计目的是通过比较,让学生立足通法.

问题二 已知A(6,0),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师生共同:设M(x,y),则

附图取最小值6,此时M(4,0).

教师点评:此题设计目的是通过同种题不同方法的比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师生回顾:随着定点在圆锥曲线内外变动,除了可以用第二定义外,还考虑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这样既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又培养了创新意识.

学生2(同类题):已知F是双曲线(x[2]/16)-(y[2]/9)=1的右焦点,点M是双曲线右支上一动点,定点A(5,4),求的最大值.

(提示:定点在圆锥曲线外,用第二定义.)

学生3(同类题):已知A(2),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当取最小值时,求点M的坐标.

(提示:定点在圆锥曲线上,用第二定义.)

二、变动方程,别有洞天

问题三 已知点A(-2,),点F是抛物线(y-)[2]=-4x的焦点,点M在抛物线上移动时,求的最大值及取最大值时点M的坐标.

教师:让学生讨论2分钟,适时提示将问题坐标化,用函数单调性解决.

附图

教师点评:此题设计目的是巧妙地将解析几何问题与函数思想结合在一起,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师生回顾:函数思想尤其导数法的引入给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思维.

学生5(同类题):已知点A(-2,),点F是抛物线(y-)[2]=-4x的焦点,点M在抛物上移动时,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提示:问题坐标化,用函数单调性解决.)

学生6(同类题):已知点F是双曲线(x[2]/4)-(y[2]/12)=1的右焦点,点M是双曲线左支上的一动点,定点A(-6,0),当取最大值时,求点M的坐标.

(提示:问题坐标化,用函数单调性解决.)

三、变动结论,大相径庭

问题四 已知A(-2,),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学生7(马上回答):与问题一一样,用椭圆的第二定义.

教师:让学生做2分钟,发现不行,再引导.

学生8:由椭圆的第一定义

当且仅当A、M、F[,1]三点共线且M位于A、F[,1]一侧时取“=”,此时AF[,1]的方程是x=-2,∴M(-2,2).

教师点评:此题设计目的是通过辨析,揭示同类不同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学生9(同类题):椭圆(x[2]/9)+(y[2]/5)=1内有一点A(1,2),F是椭圆的左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若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d[,1],d[,2],则d[,1]+d[,2]值为……(

A.12

B.4

C.8

D.2

(提示: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

问题五 已知A(-2,),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

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2分钟,发现单独用第一,第二定义不行,能否将第一、第二定义合而用之呢?

全体学生:过M作左准线l的垂线于Q[,1],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得

附图

当且仅当A、M、Q[,1]三点共线且M位于A,Q[,1]中间时取“=”.此时,AQ[,1]⊥l,∴y[,M]=y[,A]=,∴(x[,M][2]/16)+(3/12)=1x[,M]=±2,∵x[,M]<0,∴M(-2).

教师评价:本题实际是对上述问题的综合运用,本题揭示了各种方法在处理问题时的和谐统一.

问题六 已知定点A(-4,3),定点F是椭圆(x[2]/16)+(y[2]/12)=1的右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求的最小值.

师生共同讨论:审清题意,看清结论,超出预料,引导思考.发现将结论坐标化后,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即二次函数法,导数法、换元法,下用换元法解决.

附图

教师点评:通过本题设计,训练学生建立拓变多态的数学模型,打破“思维定势”框架的束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

师生回顾: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考方向,使学生产生纵横联想,启发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标签:;  ;  

“分析几何”复习课的设计_椭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