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南区中医院内二科 重庆市巴南区 401320
摘要:目的:研究在内科护理管理引入优质护理的整体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50例在内科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引入优质护理,以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标准对护理效果予以评析。结果:两组护理前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引入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内科护理;优质护理;效果评价
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内科患者的数量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由此引发工作上的纰漏,影响护理质量。与此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民保健意识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优质化护理就是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称提供连续无缝隙的全程护理。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考虑。优质护理被逐渐引入临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引入优质护理的整体实施效果评价,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9月至 2017年3月在本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患者在入组时即同意将数据供研究使用,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调查等不宜纳入的患者剔除。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42.2±1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内容: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合理化排班,确保在繁忙时段有足够的人手,减轻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劳动强度,保障护理质量;实行全天护理,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以手册、口头、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作用原理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答疑解惑,了解患者存在负性情绪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以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评定标准
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两组量表均为分值越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越好,指导患者自行填写,并由责任护士计算总分。生活质量:参照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的维度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精神以及人际关系,总分值为100分,均为正向得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研究中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SPSS15.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F检 验 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改善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护理后两组的各评分均有所降低(P<0. 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 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对常规模式提出了挑战。不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对病患有足够的尊重,还要求满足病患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各种合理需要,减少或降低其不适的程度。使患者能以较快的时间,较好的状态恢复到最佳的身心状态。内科住院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多患慢性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有较高的服务需求。
优质护理是一种全新的、以患者为主体的护理方式,通过对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本文研究显示,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远优于对照组(P<0. 05),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丽华. 内科急重症患者呼吸机的应用护理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03):83-85.
[2]王伟.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2):248-250.
[3]王艳惠.消化内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科2):172-174.
[4]赵忠秀. 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防范和评估探究[J]. 北方药学. 2013(06):109-111.
论文作者:胡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两组论文; 性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量表论文; 意义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