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的矫正
陈璐璐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1135)
[摘 要] 由于家庭性别教育的不科学、传统性别教育模式的束缚、社会性别教育的不当引导等,导致同性恋、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等性别角色错位现象愈演愈烈,这无助于引导青少年两性健康发展,甚至由此衍生的伦理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加强家校联合,提升父母性别教育艺术;狠抓性别教育,提升教师性别教育技能;营造健康和谐性别教育环境等是有效的矫正对策。
[关 键 词] 性别角色错位;矫正;性别教育
当今社会,男生女性化、女生男性化、中性化、同性恋等问题接踵而来,针对该现象背后的家庭性别教育缺失、学校性别教育缺乏、社会环境的推波助澜等因素,尝试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虽然现代社会对此不断包容、理解,但不可否认青少年性别教育仍亟待加强。
一、性别角色错位表现及危害
性别角色错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并为此产生的一系列错位症状,主要表现在性别角色错位认知偏差、性别角色错位情感偏差、性别角色错位行为偏差三个方面。青少年性别角色一旦错位,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虽然现在性别角色错位现象屡见不鲜,社会对此也更宽容,但很多性别错位的青少年还会被认为不正常,这也给性别角色错位的青少年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内心充满纠结矛盾,倍感无助,尤其当受到歧视和嘲笑时,他们还会出现性别角色的认同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还会出现焦虑、忧郁、恐惧、孤立等心理问题,有些人会发展成“异装癖”“异性癖”等精神病人。
(二)影响家庭和谐
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有可能会给婚姻家庭生活带来问题,不利于生命的延续和代际的传承,不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即使有的家庭比较开明,接受孩子性别角色错位的事实,也主要是源于爱和包容。曾经有位家长向笔者反映,她的丈夫是军人出身,一直把女儿当男孩来培养,以致女儿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英气,身边不乏异性哥们,但只是把她当兄弟、朋友,而女孩们却不愿意和她玩,这令她很苦恼,经常埋怨父母,家里经常充斥着“火药味”。所以在青少年性别形成和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做好青少年的性别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三)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曾经我遇到过一个男学生,下课后他总是与女生在一起聊天、做游戏,说话也如女生那般温柔、腼腆,也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家长、老师的批评,最后孩子不堪压力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个例,但是不可否认性别角色错位的人,无论在心理上、行为上,还是在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等方面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任由这些问题朝着非良性方向发展,将无助于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
红腰带还在,那个结还在,只是经风雨剥蚀,早已经不再鲜艳了。望着它,风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他呆呆地站了一会儿,便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了。他一边悻悻然地走着,一边想着心事,想着红琴到底怎么样了,还有,父母亲又怎么样了。回到寺院,风影就向师父提出要回家去看看父母,师父很爽快地给了他三天假,风影喜出望外,跪倒在地,朝师父连磕了三个头。风影立即告别师父,化作了一阵风,直奔家里。
近年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的选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吸引人们的眼球,不惜打造一些性别角色错位的“明星”,很多青少年模仿追逐,这极大地影响青少年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认识。日韩的影视剧和动漫等冲击着中国市场,很多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纤细的日韩男明星,喜爱用化妆品,穿着打扮偏女性化,一些青少年以此作为参照,争相模仿,导致有些青少年对性别角色认识错误。
二、性别角色错位的原因
(一)家庭性别教育的不科学
饱和蒸汽脱附溶剂回收法是用饱和蒸汽的温度和气体动力使吸附在吸附剂中的有机物挥发出来从而脱离。蒸汽脱附回收法较安全,但适用溶剂的沸点范围较窄,回收的溶剂含水量高不利于进一步处理,容易产生二次水污染;系统再生、冷却、干燥、再吸附的周期比较长。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家庭的不完整使很多孩子缺乏科学的性别教育,更易产生性别角色的错位。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极易对与自己长时间生活在一起的父亲或母亲产生过度的依恋,对自身性别角色的认知产生偏差,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塑造。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进行性别教育的培训,通过对典型案例分析提高教师性别角色教育的理论素养,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塑造健康的性别角色。
虽然性教育已提及很多年,国家对此也很重视,但性别教育却呈现出空白状态,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有关性别教育的生理卫生课,却被其他课程所取代,形同虚设;有的学校的生理卫生课,授课教师也只是简单介绍,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学校从未开设过此类课程。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我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中女性教师的比例分别为97.92%、63.73%、53.53%。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过度失衡不利于学生性别角色的认知。虽然说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并不能直接导致男生女性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却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社会对性别教育的不当引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男女分工已不再那么明显,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也不再强烈,男女平等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很多女性会选择将男性的气质作为优势人格,借鉴男性的思维方式,模仿男性的行为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很多“女汉子”“女强人”就应运而生,女性性别意识逐渐淡弱,男性化性格越来越明显,呈现出性别角色错位的趋势。
Application of a bias correction scheme for 2-meter temperature levels over complex terrain
当传统的婚恋习俗模式被打破,传统婚姻家庭的概念也被重新界定时,毋庸置疑会扰乱社会秩序,这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父母是孩子性别角色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在进行性别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意识,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使子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绝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不能因为父母不恰当的行为影响孩子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做好孩子性别角色教育的分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健全孩子对性别角色的全面认识,采用恰当的性别教育方法,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性别优势,唯有这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父母行为的影响,才会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
三、性别角色错位的矫正
(一)加强家校联合,提升父母性别教育艺术
现代社会人们对同性恋也越来越宽容接受,一些同性恋社区、酒吧、网站、聊天室的建立,也为性别角色错位的青少年提供了交流、被认同、被认可的便利条件。
在我国,性别教育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不被学校和教师所重视。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开设性别教育课程,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男孩女孩课程、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的男孩课程和南京市汇文女子中学17门特色“因性施教”课程的开设等,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将性别教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组串式并网光伏逆变器的MPPT路数有1~5路,集中式逆变器的MPPT有1~3路,集散式逆变器则把汇流箱和MPPT升压集成,有多路MPPT。从减少失配的角度出发,MPPT路数越多失配越少,但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MPPT路数越多损耗就越严重,经济效益越低。通常当两者失配超0.5%以上,多路MPPT的价值才能体现。故需结合当地实际,根据不同地形、光照,选择不同的逆变器,降低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对子女性别的偏好教育、对孩子的骄纵宠爱、性别教育的不当等都会直接影响孩子性别角色发展的方向,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的认同产生影响。
(二)狠抓性别教育,提升教师性别教育技能
同时,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性别教育的课程建设中,协助学校做好青少年性别教育工作。
青少年成长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模式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拿的又不是假币,羞辱我老头不会用微信啊!”最近,黑龙江鸡西一位67岁老人在某超市排队购物时,被收银员告知只能用微信付款,老人有点不满意。
针对学校中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男性师资的引入力度,逐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均衡教师队伍的性别结构比例,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教师性别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营造健康和谐的性别教育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媒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给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网络传媒应加强自身监管,净化媒体空间,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不能为了收视率、点击率而宣传不健康、不积极的非主流价值观。网络传媒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宣传普及科学的性别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性别榜样,传播正确的性别文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性别角色的养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面对良莠不齐的社会媒体信息,青少年也应增强辨别意识,提高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塑造健康人格。
青少年的性别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坚持科学的性别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让男生女生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健康快乐成长!
为对本文提出的球面波传播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利用表1给出的波传播系数及r1处粒子速度作为输入量,计算r2处的粒子速度,并将其和实测粒子速度进行比较。按照粒子速度的频率响应函数的定义,r2处粒子速度的频域计算公式可以写为[20]
参考文献:
[1]王燕.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天红.中外教师职业性别差距对比及应对策略[N].中国妇女报,2017-09-05(B1).
[3]盖笑松,王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76-02
作者简介: 陈璐璐,女,汉族,安徽蚌埠人,目前系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编辑 马燕萍
标签:性别角色错位论文; 矫正论文; 性别教育论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