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5年的8月~2017年的5月我科所诊治并接受急诊内镜治疗的2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做为急诊组;另外纳入同时期我科所诊治但接受择期内镜治疗的2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做为择期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急诊组与择期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能提高止血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若患者符合治疗指征,越早实施效果越佳。此外,未应用后续药物、HGB水平低于90、病后治疗不充分、恶性肿瘤是影响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关键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属病情凶险的疾病类型,部分患者甚至存在发生大量出血的风险,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内镜诊治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作出诊断,并在内镜辅助下直接对病灶进行止血处理,对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成功止血有积极意义[1]。本文分析了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2015年的8月~2017年的5月我科所诊治并接受急诊内镜治疗的2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做为急诊组;另外纳入同时期我科所诊治但接受择期内镜治疗的2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做为择期组。两组资料如下:急诊组有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是(44.2±4.5)岁;疾病类型:胃黏膜急性病变8例,上消化道肿瘤5例,食管炎6例,血管畸形4例,Dieulafoy 病变6例。择期组有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是(43.7±4.2)岁;疾病类型:胃黏膜急性病变9例,上消化道肿瘤6例,食管炎5例,血管畸形5例,Dieulafoy 病变4例。经比较两组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明确诊断后均施予内镜治疗,急诊组行急诊内镜诊治,择期组则行择期内镜诊治,方法如下:
1.2.1术前准备:快速了解患者发病时情况、基础疾病以及症状表现,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证实诊断,实施补液、输血等对症处理,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严格排除实施禁忌症。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对胃内积血进行引流处理并实施胃肠减压,确保施术过程视野清晰;向患者说明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配合要点,签署知情同意书,将胃镜检查所需器械备齐,确保心电监护仪、抢救设备运转正常;预见性做好抢救准备。依据实际情况,在术前为患者肌肉注射适当的地西泮。
1.2.2诊治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生实施内镜检查。选用电子内镜、高频电灼仪及止血夹进行诊断与止血处理。进镜后先进行胃镜常规检查,将出血病灶明确,用浓度8%的去甲肾上腺素及0.9%的氯化钠进行冲洗,吸除干净周围积血,尽量保障有清晰的视野。对于少量活动性出血,在胃镜辅助下选用注射针将1∶10000的肾上腺素与浓度10 %氯化钠混合液在病灶局部注射,一般情况下在局部分为3~6个点注射,每个点注射剂量1mL左右,至病灶局部黏膜变白、肿胀,且停止出血。若注射治疗后仍存在少量出血,应用高频电灼仪实施电凝处理,每次电凝时间5s,反复凝固至病灶停止出血。若止血效果仍然不理想,选用止血夹进行夹闭处理。
1.2.3术后处理 止血成功后患者仍需进食,在此期间加强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帮助患者积极预防并发症,继续实施保护胃黏膜、制酸等治疗,做好观察工作,严防再次出血。若患者发生再次出血,可继续施予内镜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止血成功率(即: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心理稳定、血压平稳,黑便减少,未见新发性呕血,判定止血成功。)、再出血率(即:患者经内镜治疗后心率、血压仍有较大波动,存在反复呕血状况,黑便频率增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持续下降,判定再出血。)以及住院所用时间;分析应用内镜治疗再出血相关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及住院所用时间
急诊组与择期组比较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分析内镜治疗再出血相关因素
经对两组在出血9例患者的分析,发现未应用后续药物、HGB水平低于90、病后治疗不充分、恶性肿瘤是影响内镜治疗后在出血的相关因素。
3讨论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消化道溃疡是此病的常见诱因,占此类患者总数量的30%,而胃黏膜病变、药物刺激、恶性肿瘤均是诱发出血重要因素[2]。有报道指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患有超过8%的年病死率。因此,在这类患者前来就诊时积极的寻找病因,掌握出血病灶并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止血手段,是保障患者预后的关键[3]。随着步入新世纪以来内镜设备的完善、发展和应用技术的成熟,安全性大增、适用指征更加广泛,而经内镜诊治也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消化系统临床诊治工作当中[4]。对于此类患者来说,内镜治疗被认为是可靠、可行、安全的,被认为是对此类患者诊治的首先方法,在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实施胃镜检查,对病因的诊断正确率超过80%。临床研究证明,经内镜干预能够促进超过85%的消化道出血病患的出血状况得到控制,而对于近期有出血征象存在的患者,能够在未见干预的辅助下显著降低在出血风险,进而降低此病的死亡率。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或偏远地区的医院,常常存在血源匮乏现象,而利用内镜及时的诊断,发现掌握出血病灶、原因,掌握病灶性质与近期存在的出血症状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内镜的干预也为成功止血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手段,通过合理的应用内镜辅助下止血,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还可提高止血效率,缩短治疗时间[5]。
本文研究显示,急诊组与择期组经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均超过85%,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也证明了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关于实施内镜治疗的时机,我们发现,虽行急诊内镜治疗和择期内镜治疗比较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在再出血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急诊组均凸显了一定优势。说明此类患者入院后尽可能早的实施内镜检查,及早明确出血点并对出血点进行止血干预,能有效预防出血点扩散,增强治疗效果。而既往一些因胃黏膜病变诱发的患者,常常病灶处于表浅位置,若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基本能在3d内愈合,但治疗时间耽误越久出血点扩大风险越高,无疑很大程度增加了止血难度。类患者行胃镜治疗的术前准备虽和大多数内镜诊治基本相同,但这类患者胃内常常存在血凝块和大量积血,使得操作过程视野的清晰度不理想,加上一些出血原因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固需要严格控制施术时间,同时在术前准备时积极为患者讲解配合要点,强调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并予以心理层面的疏导,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如有必要可在术前应用胃肠道蠕动抑制类药物;注意在内镜操作完毕退镜前将气体尽量吸出。
综上所述,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能提高止血效率,缩短治疗时间。若患者符合治疗指征,越早实施效果越佳。此外,未应用后续药物、HGB水平低于90、病后治疗不充分、恶性肿瘤是影响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内镜下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136-137.
[2]蔡金伟.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止血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149-151.
[3]王慧丽,李欣,吴秀荣. 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173-174.
[4]张林,林旭. 急诊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20):47-48
[5]张晓春,陈瑞红. 63 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治疗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3(7):126
论文作者:欧彩虹,黄志敏,胡俊恒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消化道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曲张论文; 急诊论文; 病灶论文; 再出论文; 两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