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老大把自己“黑”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老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4岁的中学生冯某,其胸腹部被人刺杀19刀后,抛尸荒野。谁也不曾想到,这起疯狂杀人案的凶手竟是与死者同龄的三名学生。
四川中江县A中学14岁学生冯某没有像往常一样到校上课, 学校老师和冯某的母亲多处寻找也没见到冯某的影子,一种不祥的阴影笼罩着冯家……
中江县公安局接到报案:三名中学生自称杀了人并已将其掩埋。公安局刑侦大队派刑警迅速核实报案人所说的情况,在中江县城一电子游戏厅内找到正在此玩电子游戏的中学生雷某。经初步盘查,雷某供认了自己杀害了冯某,其帮手还有同伴陈甲和陈乙。民警们迅速出击,将藏匿在外的陈乙迅速抓捕归案,陈甲在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自首。三少年的落网使一起罕见的恶性杀人案真相大白……
一、花季少年命丧黑手
雷某,男,15岁;陈甲,男,14岁。二人均系中江县A 中学初二年级学生。陈乙,男,16岁,案发一年前辍学在家待业,三人从小学就一直同学,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称兄道弟。因雷某争勇好,打起架来亡命,所以在三人之中排行“老大”,同校同学也对其畏惧三分。1999年9 月的一天,刚考上A中学上初一的冯某在电子游戏厅玩时, 认识了也在玩电子游戏的雷某,冯某因父母在外地工作担心自己上学受人欺负,正想找人为自己充当“保护伞”,一听雷某吹虚自己在学校如何如何“歪”,老虎屁股没人敢摸,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即拜雷某当自己的“大哥”,请他以后有事千万要帮自己“扎起”。雷某也就当仁不让地收下了这位“小弟”,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今后谁敢欺负他,定帮他摆平。从此,冯某与雷某一伙形影相随,有雷某“罩”着,没人敢欺负冯某,冯某也再没有了后顾之忧。雷某、冯某二人均迷恋玩电子游戏,无奈雷某因母亲下岗家境贫寒常常囊中空空,对“大哥”的难处,家境殷实的冯某自然心领神会,因此,二人每次到电子游戏厅去玩,都是冯某付钱。由于二人频繁出入电子游戏厅,冯家给冯某的零花钱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开销,冯某便以学校要开展活动为借口向家人骗钱,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冯某便从其母亲处骗得800元钱与雷某在电子游戏厅挥霍殆尽。 冯某的大额花销最终还是引起了冯母的怀疑,当冯母发现冯某说谎后训斥了冯某,并严格限制了冯某的零花钱。经济上的困境使冯某对雷某一毛不拨渐渐有些不满,并对雷某有些疏远。一天下午,冯某独自一人在电子游戏厅里玩,认识了该县B校的高二学生张某, 张某在学校里也是没有人敢惹的“歪人”。与雷某相比,无论是胆量还是“武力”,张某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张某这棵大树作靠山自然比雷某更风光。冯某当即决定改弦易辙,拜张某当“大哥”罩着自己,与雷某一刀两断。但冯某对雷某花了他的钱却一直耿耿于怀,请张某务必为自己向雷某讨回一些,张某一拍胸口满口答应下来。次日下午,张某和冯某一起找到雷某,张某对雷某说冯某以后由他罩着,与雷某无关,并叫雷某退还已用了的冯某的钱。雷某虽然心中不悦,但他自感不是张某的对手,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答应10天之内退还已用了的冯某的400元钱。雷某虽然嘴里答应退钱,但他心里清楚他是没有办法凑够这么多钱的。眼看还钱的期限一天天临近,冯某只要一碰见他便向他催讨,雷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想到平日里自己待冯某不薄,但他却一点不念兄弟之情,竟敢找人要挟自己,雷某心头气不打一处来。他越想越气,越气越恨,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心底升起,他决定杀死冯某。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向他逼债,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兄弟伙旭某,请他帮忙一起把冯某干掉。旭某劝他:“不要把事情弄大了,把他打一顿就算了。”雷某见旭某不愿帮忙,又找到陈甲帮忙,陈甲开始有些犹豫,雷某便说:“我们年纪还小,杀了人公安也把我们奈何不得。”陈甲这才答应帮忙。随后,雷某从商场买了一把尖刀揣在身上,准备伺机杀死冯某。
还钱的期限到了。中午,冯某吃完饭便到雷家找雷某还钱,此时正好陈甲也在雷某家玩,雷某觉得下手的时机到了。他向冯某谎称:钱他已经凑够,因害怕钱掉了,他把钱埋在魁山上,叫冯某跟他一起去挖,挖出来就还给他。冯某信以为真,便跟着雷某、陈甲往魁山走。在魁山半山腰的一块地里,雷某东指指西指指,冯某与二人挖了1 个多小时也不见土里有钱的影子。雷某几次想下手杀冯某,但他又担心冯某身材比自己高大,害怕自己和陈甲不是冯某的对手,几次攥紧尖刀的手又不得不松开。冯某见挖不到钱,便责骂雷某,并生气地往山下走,雷某和陈甲只得尾随冯某下山。三人刚走到山脚下一茶馆后边的厕所旁,雷某猛然发现陈乙从厕所出来,他便将陈乙拉到一边,指了指冯某说:“这个娃儿要向我要保护费,敢不敢把他杀了?”愣头愣脑的陈乙很爽快地答道:“要得,走嘛!”雷某见陈乙愿帮忙,便有了制服冯某的绝对把握。他喊住急着往前走的冯某,谎称埋钱的地方刚才弄错了,现在才想起来,叫冯某跟他一起再上魁山挖钱。冯某做梦也想不到这是雷某一伙为他设下的圈套,他又随雷某、陈甲、陈乙三人来到魁山半山腰。雷某指着地里一块凹陷的地方说钱就埋在下面,冯某便又与三人一道在地里用树枝和手连撬带刨,忙活了一阵后,挖出了一个土坑,坑里却没有冯某要找的钱,冯某质问雷某,雷某称钱就埋在坑里千真万确,想钱心切的冯某顾不上歇口气,又独自一人在坑里刨挖起来。此时,在他的背后,几双稚嫩的黑手正向他悄悄伸了过来。雷某一使眼色,陈乙趁冯某不备,率先跳进坑里从背后勒住冯某的颈,将其按倒在地,雷某拔出身上的尖刀向冯某背部连刺两刀,冯某见雷某挥刀杀自己,一边拼命挣扎,一边求饶:“大哥,我不要钱了,你不要杀我,我明天再给你500元钱。 ”冯某的哀求丝毫也没打动雷某的心,他又向冯某捅了两刀。“你不要杀我,我明天再给你1000元钱……”从胸口汨汨喷出的鲜血使冯某的哀求声愈来愈微弱。“该你捅了。”雷某见冯某不再挣扎,便将带血的尖刀递给陈乙,陈乙又挥刀向冯某捅了几刀,陈乙又将刀递给陈甲,陈甲又挥刀向冯某捅去……第一轮捅过后,冯某已气绝身亡。三名疯狂的少年还不肯罢手,又开始了第二轮残忍的捅杀,冯某身上留下了19刀累累伤痕。他死也没有想到,他花很大力气掘出的土坑却成了自己的坟墓。三人杀死冯某后,从山下一农户那里拿来铁铲,将冯某草草掩埋在土坑里。作案后,三人才感到害怕,为了不被警方抓获,三人相约各自回家准备路费于次日在城郊仁和园饭店汇合逃往江苏陈乙的姐姐家躲藏。当晚,三人分手后却不敢回家,雷某溜进电子游戏厅以玩电子游戏来麻痹自己,减轻心中的恐惧。陈甲独自一人在公园的亭子里露宿了一夜,陈乙则躲到了城郊的亲戚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三名疯狂少年最终也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二、血案背后的沉重思索
这起由三名疯狂少年导演的血腥命案使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峻性,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些特点:1.犯罪低龄化。本案三名犯罪嫌疑人均系少年,年龄最小的刚满14岁,年龄最大的也只有16岁。2.在校学生参与犯罪。三名凶手除一名辍学在家,另两名均系初二年级学生。3.作案动机简单。雷某之所以要置冯某于死地就是为了躲债。4.犯罪前有预谋,事先准备了作案凶器。5.犯罪具有偶发性,说做就做。6.犯罪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三少年杀人几乎到了惨无人道的地步。死者冯某被轮流捅杀达19刀之多。
是什么吞噬了花季少年纯洁的心灵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呢?
一是拉帮结伙,“哥们义气”代替了法制观念,学生中的帮派团伙成了滋生犯罪的温床。近年来,学校中学生拉帮结伙现象愈演愈烈,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凝聚力已经或正在削弱。学生间的帮派活动代替了共青团、学生会的活动,“哥们义气”成了学生帮派团伙中的道德标准和无形的纪律。他们把“哥们义气”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学生之间称兄道弟,有的还拜把子、喝血酒、发誓愿,声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生死,共患难”等等,他们之间以“哥们义气”为纽带,互相聚集,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互相壮胆,一旦哥们有难,不惜铤而走险,而从不讲任何法纪。“哥们义气”愈大,对社会的危害就愈重,本案冯某被杀就是因为他为寻找“保护伞”,主动要求加入学生中的帮派团伙,导致帮派之间的矛盾,最终使他自己落得横尸荒野的可悲下场。陈甲、陈乙的犯罪则主要是由于自己太重“哥们义气”而走向了深渊。笔者在看守所里采访了陈甲,陈甲是三名凶手中年龄最小也是最后一个动刀杀冯的。“我只捅了5刀。 ”陈甲说这话的时候轻描淡写,手中的尖刀对着一个活生生的肉体捅下去的时候,就没一点想法?“当时哪里想那么多嘛,只是想给兄弟伙帮忙!”陈甲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要说帮忙,率先动手的陈乙、雷某已经将冯某捅倒了,稍有良心的话,陈甲就应该收手了,为什么还要上去继续捅杀?“当时他们都在杀,你不去杀?不可能去看啊!到时候会被兄弟伙看不起!”陈甲理直气壮。当冯某身中数刀,对残暴的杀戳已没有招架之力,命若游丝倒在血泊之中的时候,就没有谁想软一下心肠饶他吗?陈甲说:“那时候脑壳里一片空白,啥也没想”。
二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包括文化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管理教育、转化教育,它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如:单纯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对后进学生没有进行重点帮教,不闻不问,使他们精神上受压抑,容易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后进学生之间同病相怜,易结成帮伙,诱发犯罪。本案三名凶手学习成绩均较差,陈乙因此辍学在家,雷某、陈甲也由于学习成绩差被人瞧不起,他们便相互聚集在一起寻找乐趣,对学习漠不关心,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没有,根本就未考虑到杀人会触犯刑律,要坐牢,没有畏惧感。因此作起案来动机简单手段格外残忍。
三是家长的溺爱与放纵。本案冯某的被害原因之一就是其父母对他过分溺爱。冯某的父亲系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母亲也是公务员,父母视冯某为掌上明珠,对其百依百顺。冯某在短短一个月多次撒谎骗钱达800余元,冯母开始竟然没有引起怀疑, 最终因溺爱而断送了儿子性命。与此相反,雷某的父母虽然对雷某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厅有所察觉,却放任不管,最终导致雷某铤而走险。
四是对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管理不严,青少年缺乏健康的生活环境。国务院《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游艺娱乐场所中设置的电子游戏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但一些电子游戏厅老板为个人利益,只要有钱赚,就把规定抛于脑后。冯某、雷某正是长期沉迷于电子游戏厅不能自拔,才引发惨案。
从这一案件我们可以看出,预防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犯罪将是我们长期而艰苦的任务。1999年11月1日, 我国开始施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该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家庭、社会、政府、学校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可以看出,遏制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家庭、学校、社会可以说是预防工作中的三道防线,而学校、家庭这两关尤为重要。但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和老师能从三少年血案中吸取教训,从自身做起,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法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