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发生频次较高,告状原因复杂多样,教师采取的解决策略各有不同。为了能让教师更好地应对告状行为,幼儿能更好地健康成长,为此,告状研究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青睐。
关键词:中班幼儿 告状 告状行为
一、选题缘由
1.基于教师教育素养、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对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的重视。
2.幼儿告状行为亟需关注。老师盲目地对待幼儿告状行为,不仅会扼杀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使幼儿对老师的信任感减弱,导致疏离。
3.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突出。中班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在道德发展上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幼儿不仅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还会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也符合道德标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通过对幼儿园中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理论。
2.实践意义。可以为教师与家长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这有利于维护教师与幼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三、关于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1.关于幼儿告状的特点。郑名在研究中指出“处于4-5岁的年龄阶段的幼儿采取告状行为通常都是出自于自身的一种道德感”。如果他们看到同伴的言语、行为不符合标准,他们就会立马采取告状行为。
2.关于幼儿告状的类型与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幼儿告状内部动机的研究,研究者对告状动机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
3.关于幼儿告状的原因。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他们的道德感也在慢慢形成,引起幼儿之间的冲突矛盾,才多次出现幼儿的告状行为。
4.教师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老师对于幼儿告状大多数都是消极回应或者是处于消极和积极中间状态的回应,很少有积极的回应。
四、幼儿告状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幼儿告状行为发生频繁。幼儿会无论大小事都来找老师告状,这就大大增加了告状行为发生的频次,幼儿告状行为发生频繁。
2.老师区别对待幼儿告状行为。对于那些能干乖巧孩子的告状,教师会认真倾听对待,去解决问题;而对于那些老师看着就烦的、调皮惹事的小朋友来告状,老师几乎每次都不想理会,不想去认真对待这个告状行为。
3.教师忽视幼儿告状行为。在大多数的告状行为中,教师都是采取忽视不理或者随便应答的策略。
4.家长过分溺爱。让他们缺少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缺乏与同伴的合作分享精神,社会交往技能差。
5.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农村的,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教育孩子,孩子做错了事情只知道打骂。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影响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和健康地成长。
五、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建议
1.给家长的建议:(1)家长不能过分地宠爱。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的独立性,锻炼他自身的能力,遇到事情可以自己去解决,不用再依赖家长。(2)耐心倾听,认真对待。面对幼儿真实的告状,家长要认真对待,了解事情的缘由经过,及时正确处理解决问题,不让幼儿感到苦闷沮丧。对于幼儿的过错也要批评教育,引导他改正。在生活中,要让幼儿多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培养他的合作分享品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沟通的能力。(3)多渠道学习,丰富自己的育儿知识经验。家长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育儿知识,多看一些教育孩子的节目,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可以多和老师交流沟通,向老师询问,有条件的可以多关注一些育儿知识的讲座等。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耐心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能健康成长。
2.给教师的建议:(1)认真应对幼儿告状行为。老师应对幼儿的告状要认真对待,教师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观念,比如不能打架,不能争抢玩具,不能推人等。面对幼儿因打架而告状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机会向全班小朋友进行及时教育,告诉他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去解决。教师要平等对待幼儿的告状,耐心教育幼儿,采取有针对性、适合幼儿个性特征的措施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2)教师应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要找出告状的根源,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教育幼儿正确的做法。(3)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幼儿告状类型的反思,提高他们辨别好坏的能力。(4)多和家长沟通交流,实现家园共育。家园形成合力,一起教育好孩子,慢慢引导,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晶波 著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郑名 《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5,1。
[3]杨翠美 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4]陈晓玲 《教幼儿自己解决矛盾》.现代家教,2003,1。
论文作者:谢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家长论文; 老师论文; 中班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1期论文;